APP下载

试论邵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

2018-05-09刘淑芳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15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

刘淑芳

摘要: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让少数民族同胞们早日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文章阐述实现民族地区同步小康的重要意义,然后以邵阳为例,分析民族地区同步小康的制约因素,最后总结实现民族地区同步小康的方法。

关键词:邵阳少数民族;精准扶贫;同步小康

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让少数民族同胞们早日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邵阳市地处湘西南,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散杂居住区。现有苗、瑶、回、侗等43个少数民族,56万多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人口总数的7%。如何确保邵阳市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掉队,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邵阳的目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实现民族地区同步小康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民族地区同步小康是实现国家统一稳定的基础工作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自古以来,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少数民族问题,少数民族问题关系到领土完整,关系到国防安全,关系到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核心问题。要实现邵阳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小康,必然要涉及如何处理国家与少数民族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自治县民族与非自治县民族的关系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协调好,才有可能减少好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才能凝聚各方合力,最大程度实现建成全面小康邵阳。

(二)实现民族地区同步小康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必然要求

推动各民族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基石,我们大力促进各民族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和谐发展,离不开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地区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难题,最终都必须依靠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是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和根本条件,民族平等重要的是靠经济平等作保证。只有民族地区实现发展和繁荣,民族才会团结和进步。

(三)实现民族地区同步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我国约有13.4亿人口,其中少数民族人口有1.14亿;全国总面积959.78万平方公里,其中民族自治地方土地面积占613.3万平方公里。不难看出,少数民族地区能不能脱贫致富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能否建成。为此,国家制定了不少政策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现状依然制约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加快实现各民族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的步伐,是全面建成小康邵阳的内在要求。

二、民族地区同步小康的制约因素

(一)地理因素

1. 人口分布制约发展

邵阳少数民族的居住分布特点影响着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邵阳位于湖南西南部,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少数民族绝大多数居住在边远高寒山区、石灰岩地区和水淹区。比如,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平均海拔在1300米以上,被称为隆回的“西藏”。根据经济学理论,没有交换现象的人类活动不能称之为经济活动。那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分散小聚居,互动频率低,通过自己生产劳动自给自足,就能够实现家庭共产主义,几乎不需要商品交换,根本谈不上经济行为。一个没有大量经济行为发生的地区,经济也不可能得到发展。所以说,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的边缘性、封闭性是经济发展缓慢的硬伤。

2. 自然灾害制约发展

特殊的地理环境,恶劣的气候条件,加上不合理的开发,使原本脆弱的生态进一步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发。2016年,绥宁县14个民族乡遭受特大暴雨袭击,受灾人口达10.5万人,冲毁房屋450多间,2200人无家可归,农作物受灾面积10余万亩,直接经济损失2.15亿元。据统计,从2010年至今全市民族地区因灾新增贫困人口达2万多人,返贫率达24%。

(二)观念因素

1. 小农意识

受地理因素制约,邵阳少数民族地区商品经济不发达,主要以农牧业生产方式自给自足。由于气候和地理因素,邵阳少数民族地区的生产大多以水稻种植为主,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对自然气候的依赖性强。虽然这里的水稻产量低,无法满足人们基本的衣食需要,但是他们不愿意外出谋生。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他们往往会定期祭祀祈求丰收。怀土重迁、迷信自然,已经成为少数民族传统的经济观念和心里定势,这在一定程度上涣散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识,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的创新发展。

2. 排外思想

少数民族多聚族而居,与外界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甚至对外界存在着排斥感。这种对本族群的强烈依附和对外界排斥的心理导致他们不愿意接受甚至抵触外界的思想、生活方式、技术,不利于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基础设施因素

1. 交通方面

少数民族地区多在偏远山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受限制,也没有形成完善的交通运输网。比如,城步苗族自治县,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无铁路、无民航、无水运、无国道、无高速的“五无县”。交通运输发展的落后,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2. 水电方面

水利水电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在邵阳少数民族偏远地区,还有155个村不通自来水,人畜安全饮水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山塘、水库少,水利基础设施落后,90%以上的水渠没有硬化,水利设施的防洪抗旱能力减弱,严重制约了农业发展。另外,电力建设后劲不足,18 个村不通高压电,80%的村需要进行农网改造。

(四)人力资源因素

由于地理环境艰苦,生活工作條件差,各类人才特别是教师人才少,教师队伍老龄化趋势严重。在新宁县的黄金、麻林两个瑶族乡,共有中、小学教师147人,其中50岁以上的有33人,占22.4%,而且绝大多数是民办教师转正,科班生少之又少。隆回县虎行山瑶族乡的20名中学教师中,没有一位是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师资队伍不强再加上办学条件差,规模小,入学率低,导致少数民族地区文盲、半文盲比例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科学文化教育水平落后,导致民族人口素质得不到提高,经济发展动力不足。

三、精准发力,实现民族地区同步小康

(一)立足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指地区的综合资源优势,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区位优势就是少数民族群众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客观存在和可利用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有利条件,既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等物质优势,也包括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人文优势,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工作的有序开展。

邵阳少数民族地区要坚持分類把握,精准识别、因地因户施策的原则,坚持区位特点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为指导,针对性转化区位优势。绥宁、新宁两县要充分发掘地区生态优势,抓住湖南省武陵山片区被纳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契机,集中力量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建好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和湘西南生态屏障。城步苗族自治县、绥宁、新宁三县的少数民族地区要利用好地理位置优势,联动通道侗族自治县,打造“四县一体”经济圈,带动少数民族群众走出大山。

此外,邵阳少数民族地区要实现精准扶贫,还要深入挖掘民族自身的风俗特色与区位优势所具备的区位价值,开发民族旅游或区域特色产业。如绥宁县的14个少数民族乡要利用好25个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上堡侗寨和大团侗寨等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地、大园和寨市等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打造适合自驾游、旅行社不同群体的旅游产业,帮助当地困难群众增加收入。坚决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新产业,大力支持滩头年画、蓝印花布、南山牛奶等少数民族特色手工业和农副产品发展。

(二)重视少数民族地区智力扶贫的作用

少数民族地区不仅需要物质扶贫,更迫切需要智力扶贫。发挥智力在精准扶贫中作用是彻底改变少数民族地区闭塞落后局面的重要推手,是阻断少数民族群众返贫的重要途径,因此,政府要为少数民族地区加大财政投入,建设各具民族特色的人才智库,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

一是完善基础教育。优化民族村落的校舍布局,设立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和困难学生的帮扶助学机制。要从法律上保护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合法权益,留得住人才才能创造发展动力,特别是教师的工资收入、深造学习机会、社会地位等权益要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协调同步。

二是发展职业教育。认识并宣传职业教育是地区发展的推动力,职业技能是脱贫致富的生产力,改变少数民族群众技术无用论观念,调动一切资源在少数民族地区构建起全面了解、积极支持、广泛参与的职业教育新局面,特别要吸纳少数民族独有的传统技术,重点研究技术创新,培育新时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族技术。

三是推进继续教育进村入户。政府可以采取财政购买的方式,组织高校教师、研究人员、企业技术员为主体的继续教育团队进行科技下基层工作,以项目为导向,以技术为核心,以创新为内容,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试验区。

(三)打造少数民族地区的合作产业链

要创新扶贫工作新方式,采取科学发展的评估体系,结合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发展愿景,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变革,构建展示民族优势、开发民族特色的区域经济增长点。

一方面,要突出政府引导作用。通过加强产业合作、特色经营等方式,依托扶贫政策,建设少数民族的特色产业园区。近年来,邵阳市委市政府重视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培养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紧紧地融入“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做出了“依托湘商力量,在邵阳市打造湘商产业园区”的重大决策,共引进657个投资项目,1458.5亿资金,为民族地区传统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另一方面,大力建设支柱产业。根据全市民族地区的基本情况,要发展好四大民族支柱产业带。一是畜牧产业带。通过市场走访调研,利用绥宁县东山侗族苗族乡的土猪品种,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生猪养殖业和加工业。城步南山和新宁黄金打造百万亩草地草坡基地,重点发展奶牛、山羊、梅花鹿等草食动物,提高民族地区养殖业在全市畜牧业的产值比重。二是重要材产业带。隆回县组织小沙江少数民族群众种植中药材,建立金银花种植基地,建设配套的重要材交易市场。三是竹松产业带。城步苗族自治县和民族人口集中的绥宁和洞口县,这些地区松竹面积、松竹年产量等指标在全省名列全茅,以此为基础,大力发展竹林产品加工业。四是反季节蔬菜产业带。根据市场需求,有步骤、有目标扩大反季节蔬菜的种植面积,在城步县长安营和汀坪乡、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绥宁县黄桑坪苗族侗族乡打造方圆100里的蔬菜产业基地,以萝卜、白菜、西红柿、土豆为主要品种的反击技蔬菜产业带。

参考文献:

[1]黄喜生.精准扶贫的哲学基础、现实依据和重大意义[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05).

[2]郑瑞强,王英.精准扶贫政策初探[J].财政研究,2016(02).

(作者单位:中共邵阳市委党校法学教研部)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
精确理解“精准扶贫”
浅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精准扶贫问题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普惠金融视角下大学生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论高校“智库”扶贫工程的实施及推广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