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机器人对新闻写作的影响研究

2018-05-08刘绍君

新媒体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机遇写作挑战

刘绍君

摘 要 新闻机器人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新闻生产效率,将记者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对新闻生产的自动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新闻机器人的出现对记者的职业生存产生了一定的挤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技术的浪潮是不可遏制的。文章分析了新闻机器人写作的优势和劣势,新闻机器人对媒体以及记者的影响,为了应对新闻机器人对新闻提出的挑战,提出了一些新闻界应对挑战的方法。

关键词 新闻机器人;写作;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04-0015-02

新闻机器人是一套能够根据算法对输入的数据进行新闻写作的一套智能计算机程序。新闻机器人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它能够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数据之间的联系,分析事件的原因,指出事件未来的走向。

机器人新闻在美国起步,被人们所熟知是从2010年《洛杉矶时报》使用机器人写手和美联社在2014年使用写稿软件开始。现今欧美的新闻机器人行业由“叙事科学”“自动化洞察力”和“伊索”三家公司所主导。相较国内来说,欧美的新闻机器人写作起步较早技术经验等各方面都更加成熟。我国首先利用机器人写作的是腾讯,但是限于技术的发展,目前新闻机器人的使用局限在财经、体育、灾难等领域进行新闻写作,行业内对新闻机器人褒贬不一。但是在目前媒介转型时期,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对新闻业来说不仅仅从技术上改变新闻写作的方式,同时新闻的生产模式也将发生细微的变化。

1 新闻机器人写作的优势

新闻机器人能够快速地对数据进行抓取,新闻生产速度令人类难以望其项背,新闻机器人对新闻的全自动化生产大大提高了新闻的生产效率。

1)新闻生产的全自动化。新闻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在新闻界得以应用的一个体现,依托智能的算法,计算机程序对输入的数据就可以进行分析,撰写出文章。并且,已经有新闻机器人通过程序能够模仿人类的写作风格和写作语言,实现更加智能的拟人化。

新华社的快笔小新能够在3秒内写出一篇稿子,其速度令人咋舌。新闻机器人不需要媒体为其支付工资,新闻生产形成全自动化,帮助加快新闻生产的速率,节省了新闻生产的成本。

2)新闻生产的超时效性。新闻的重要特点是真实和新鲜,新闻追求速度,需要高效快速的生产,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新闻机器人能够快速地进行数据的抓取,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另外,新闻机器人可以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且判断事件在未来的走势。这样的优势可以对新闻进行超时效性的报道。

四川绵阳在2016年5月地震。《绵阳安州发生4.3级地震》的新闻署名为“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全程新闻仅花6秒钟,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的写作速度摘得了全球“首发”[1]。

新闻机器人写作基于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的平台,这种对走势进行预测的能力已经被媒体运用在体育新闻以及财经新闻的报道上。

3)对大数据的高效处理。拥有对大数据进行快速分析的处理程序,新闻机器人写作可以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找到实践之中存在的内在联系。人类记者面对庞大的数据进行分析,费时耗力自不必说,太庞杂的数据如果运用人工进行计算,十分容易出错,难以进行良好的处理。以Dreamwriter为例,基于大数据分析平台,在极短时间抓取新闻、整理資料,对拥有复杂数据的财经新闻来说极为有用。

机器人新闻的准确度较高。用爬虫类软件从权威信息来源处搜取的信息和数据,转换新闻产品过程中减少人为抄录错误[2]。对大数据进行高效的处理,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准确和客观性,让人无法估量新闻机器人的未来能力。

2 新闻机器人写作的局限

由于技术的限制,现今的新闻机器人写作领域仍然局限在体育、财经、灾难等方面的报道上,写作模式比价单一,引发了人们对其褒贬不一的看法。

1)缺乏人情味。目前新闻机器人写作出现的缺点主要是难以判断人的情绪,写作新闻稿件的智能根据程序的运算从数据库抓取词汇形成新闻。因此,写作的稿子常被人诟病成千篇一律,是冰冷的词语和数据的堆砌,有一定的格式化。新闻是有温度的,用户倾向于选择更具有人文关怀的新闻进行阅读。单纯的辞藻堆砌,没有情感的偏向,看似符合客观,但是其中缺少的是对用户的关怀。

现有的新闻机器人只能遵从一定的报道模式,在有限的框架和模式中进行报道,新闻机器人的写作机械化。这样的报道方式在财经新闻和体育新闻的领域中备受欢迎,因为这些领域中不需要进行有情感的报道,一般是进行数据性的报道。但是在深度报道方面的新闻写作需要记者具有深厚的写作功底,能够对观察到的细节进行形象生动的刻画,也需要讲好故事。但是新闻机器人依托的是技术程序,在新闻报道中结构化、模式化、机械化。在技术浪潮下,数据的新鲜性将不再显著,而新闻机械性的生产对新闻的故事化是一种显著的伤害。

2)无法进行深入报道。新闻机器人写作由于缺乏人情味、机械化、模式化,对既有稿件的模仿难以带来写作上大的突破。尤其在深度报道上面,由于新闻机器人受限于自身平台数据库大小以及类别等因素,所生产的新闻质量也参差不齐。另外,新闻机器人难以对社会的现实情境做一个详实的分析和描述。无论怎样,新闻采访写作不能完全脱离生产实际,新闻来源于事实,反映事实,失去了现实材料支撑的新闻就失去了新闻的生命力。

现实社会中的事件发生的原因往往复杂多变,除了自然因素之外,还有人为因素需要考虑在内,并且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因素,但是机器人写作并不能考虑如此多的因素,因此难以进行更加有深度的新闻写作。以深度报道和新闻观察为例,需要更多人性的思考。机器人可以有人的大脑智慧,但却不会具备人的心灵。在新媒体日益发展的今天,内容为王仍然重要。新闻机器人写作缺乏的深度和情感需要优秀记者来弥补。

3)对信息的提炼和概括能力不足。记者必备的素质之一就是提炼和抓取信息,对现实生活的新闻敏感点进行抓取、将复杂的现实社会用清晰的语言展现给受众。新闻机器人的写作只能是在基于数据平台的信息抓取,另外,由于当前技术的限制,新闻机器人对人类语言理解能力较为薄弱,新闻机器人写作的领域仍然较为狭窄。

3 新闻机器人给记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新闻机器人写作给新闻采编带来的机遇。

(1)新闻机器人写作因为其高效率、精准等一系列优势被新闻媒体广泛应用,首先机器人新闻写作将记者从繁重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大大减少了新闻记者的机械性劳动,减轻了新闻记者的负担。

(2)新闻机器人写作将机械性的劳动完成,节省了记者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给记者提供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深度的报道,有助于将来出现更多对社会有价值有意义有深度的报道,有助于加强记者的职业性,未来记者有可能成为像医生这样专业性极强的职业。

(3)新闻机器人对于大数据的精准分析,有助于记者对新闻写作进行更好的掌控,也可以帮助他们对事件进行分析和因果梳理。

(4)新闻机器人写作使得媒体需要复合型人才,数据分析应用型人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新闻机器人写作给新闻采编带来的挑战。

(1)新闻机器人完成机械性劳动的高效率,不仅不需要支付薪资还可以日夜不停地工作,可以极大地节省新闻生产的成本,新闻机器人在未来将会侵占从事这一部分劳动的记者职位,使得一部分的记者面临失业。

(2)纠错程序复杂。由于新闻机器人处理操作依赖于计算机程序,并且新闻稿件的形成需要算法从已有的词库中抓取,一旦遇到庞大的数据体,出现了错误,人为纠错是十分复杂的事情,面对纷繁复杂的数据,人工可能并不能改正错误。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些不及时应用新技术的媒体,因为缺乏资金支持不能及时对新闻机器人进行改善和维护的媒体可能在将来会面临被淘汰的结局。新的技术对企业而言既是生存机会也是生存挑战,在新技术浪潮迎面而来的时候,使用鸵鸟战术,只会让自己的企业落后退步,被时代淘汰。

4 结束语

新闻机器人在新闻写作领域能不付薪资高效率完成工作,在数据分析和应急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是同时也给从事新闻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媒介转型时期,各种新的技术层出不穷,面对新技术的冲击,媒体应该积极应对,利用新的技术来开创自己的特色内容。在未来,新闻机器人写作,将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机器人“秒发”地震新闻引热议——新闻人的未来在哪里?[EB/OL].[2016-06-06].http://www.xinhuanet.com/zgjx/2016-06/06/c_135415533.htm.

[2]KennethChang,顧信文,顾目.机器人能否变得有意识[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4(12):19.

猜你喜欢

机遇写作挑战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机遇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