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对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影响研究

2018-05-08陈赛董涵哲

卷宗 2018年4期
关键词:塑造环境大学生

陈赛 董涵哲

摘 要:随着近些年经济发展,人才的素质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因此应重视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而环境对大学生人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了解当代大学生人格中存在的问题,掌握人格塑造的途径,创造有利于大学生理想人格培养的环境。

关键词:环境;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

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既关系到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又影响祖国的未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理想人格应包含正确独立的意识、求真务实的品质、乐群贵和的素养、坚强进取的意志、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敢于奉献的胸襟。在人格塑造过程中环境因素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就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校园环境三个方面来研究其对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影响。

1 当代大学生人格存在的问题

1、主体意识不强,厌学情绪明显。当代大学生很多都缺少成熟的自主意识,不能合理完美的决定支配自己的生活,具体表现为厌学情绪高涨,出现逃课,作弊,对于学业应付了事等现象。

2、道德认知能力高,道德行为差。大学生本身是具备一定程度的文化素质,并且因为受教育程度高,对于道德认知的能力是较高的。但是相对的,付出的行动却远不如认知情况,往往明确的了解一些道德行为却因为种种原因“光说不做”。

3、意志薄弱,自我调控能力不高。当代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衣食无忧,被父母养成了 “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面对挫折意志不坚定,退缩不前,不能很好地去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自身,反而放纵自己。

4、独立意识强,独立能力差。当代大学生有主见,希望决定自己的生活,自我的独立意识很强,但是大部分的学生并不具备養活自己的能力,还是需要家里的支持,甚至一部分学生还不具备自理的能力,不能妥善安排自己的生活。

5、进取心较弱,创新能力差。有一部分大学生对待学习工作保持着按部就班,得过且过的状态,应付作业,应付考试,缺少进取上进的劲头。大多数学生不能主动去发散思维,创造新的价值,缺少创新能力。

6、功利主义严重,自私自利行为较多。一部分大学生参加社团或者入党争先进都是为了在自己的履历表上增光添彩,摒弃了大学生本来应有的追求,所以伴随着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行为出现,缺少奉献精神。

2 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塑造理想人格的影响

1、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理想人格形成的影响分为促进和阻碍两方面。首先,国内外局势相对安定,经济迅速发展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一个安稳的环境和实践机遇。完善的法律制度有利于抵御不利因素的侵袭为大学生塑造理想人格提供了保障。科技的进步和开放的文化环境使大学生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可以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全面的充实自身;但是复杂的社会环境也冲击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以及丑恶现象仍然存在。因为社会上一些功利主义的存在,当代大学生也侵染了功利心过重的坏习;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增大,随之加重了一部分大学生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还有随着网络世界的发达,网络犯罪、网络诱惑等现象也将大学生的人格转向扭曲的一面。

2、家庭环境影响着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发展。因为计划生育的推行,在家庭中很少再出现因为子嗣众多而忽略某个孩子的现象,营造了和谐的家庭氛围;“一夫一妻”制的实施,给子女提供了拥有健康家庭关系的成长环境。并且男尊女卑观念消弭,男女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家庭整体的文化素质也在稳步上升,使子女自小就受到了较好的家庭教育。但同时离异家庭的子女可能因爱和关心的缺失造成情感冷漠、心理和行为方式畸形,从而影响理想人格的形成。父母祖辈专宠溺爱,把孩子养成了娇蛮任性,蛮横无理的性格,经不起挫折,缺乏坚韧的意志,不能独立面对困难。很多家长只重视子女文化素质的培养却忽略了道德方面的教导,容易导致大学生人格存在偏差。

3、学校环境对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有影响。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渐形成了自由、健康的高校氛围。优良的校风学风、完善的基础设施、强大的师资力量带动学生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创造自身的价值。积极上进的同学氛围促进大学生蓬勃向上,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相互激励,共同进步。但校园中仍存在一些不和谐音符,比如,高校管理的官僚化,评优奖惩中的不正之风等等,使很多大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了怀疑和抵触情绪。高校中还存在着学习氛围不浓厚、师生关系不融洽的现象,使学生不易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妨碍师生之间交流,进而随波逐流放纵自己。

3 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途径

1、完善塑造理想人格的社会环境,创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环境。整治社会上的贪污、腐败、堕落等不正之风,净化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提供平等的机遇、舞台和物质基础,完善相关政治体制和法规,修改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为塑造大学生理想人格提供良好的环境。

2、改善塑造理想人格的校园环境,创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大学生在校园中实现梦想、迈向未来,大学是他们形成正确理想信念的最佳场所。首先,学校应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学术管理制度、学生的学分管理制度等制度建设。其次,在高校专业设置上应注重社会适应性,优化教材结构,增加社会实践课程,加强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建设。再次,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学术讲座、形势报告、文体活动等,使学生在活泼、健康的气氛中娱乐身心、交流思想感情、发展人格。最后,要重视高校的德育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提供切实的理论指导。

3、重视塑造理想人格的家庭环境,建立平等、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家长应尽可能创造和谐的氛围以及温暖的环境,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注意家庭教育的方式,不要过分溺爱更不能随意使用暴力解决问题,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应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和取向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注意孩子全面的、自由的、健康的发展,不能重身轻心、重智轻德、急功近利。同时,要注重家长的人格修养,塑造健康高尚的人格,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榜样。

4、提升大学生自主构建理想人格能力。大学生应该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密切结合自身的利益和需要,对自己的人格做出恰当地评价,时时进行谨慎的、细致的、深刻的反省以求更深层次地认识自己。同时需要主动控制非理性的冲动和欲望,要积极学习优秀的文明成果,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克服自身弱点。大学生在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自觉锻炼提高各方面的人格素质,缩小差距,努力在实践中修正自己的人格。

总之,环境对大学生的理想人格的塑造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所以这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为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提供助力支持,这不仅是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人才,建设富强的中国!

参考文献

[1]李茂平.现代理想人格塑造与道德修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54-57.

[2]陈秉公.深化教育改革与当代理想人格模式建构[J].中国高等教育,2014,02:6-9.

[3]李智勇.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问题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

[4]章凤红.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研究[D].武汉大学,2003.

作者简介

陈赛(1993-),女,汉族,河北唐山市人,法学在读硕士,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董涵哲(1993-),女,汉族,河北邢台人,法学在读硕士,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猜你喜欢

塑造环境大学生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环境
大学生之歌
论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