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推进高校团组织机制体制创新的思考

2018-05-08赵赋聪陶妍伶郭文静

卷宗 2018年4期
关键词:团组织高校创新

赵赋聪 陶妍伶 郭文静

摘 要:共青团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对青年的培育和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社会最主要的人才培养渠道和输出渠道,对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影响。高校共青团承担着80%以上实践活动及“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工作,深化高校共青团改革,推进团组织机制体制创新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多层次、多类型的高校团组织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整理相关考察情况,对高校团组织机制体制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说明,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推进高校团组织机制体制创新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团组织;机制体制;创新

高校团组织推进机制体制创新,以党建带团建为原则,完善团建指导体系,构建团建创新机制,实现团建工作创新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共青团以服务青年、引导青年,帮助青年成长成才为宗旨,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广大青年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践的学校,推进高校团组织机制体制创新是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一项紧要工作。

1 推进高校团组织机制体制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是全面谋划和推进共青团深化改革,实现四维工作格局的必然要求

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蓬勃发展、兴旺发达离不开创新,高校团组织机制体制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永葆组织活力、提高组织的战斗力、执行力和向心力。高校团组织以团委、团总支、团支部三类组织形式设置为主,如何协调各级组织之间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上下联动,同级互助”,对团建工作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提高青年学子的实践素养,更好的发挥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作用具有极大的影响。高校团组织机制体制创新,是方式方法、内容、组织架构等工作机制创新,思想、政治、文化、制度等指导体系创新,是全面的更高质量的创新;并且这也是全面深化落实高校共青团改革方案,实现“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

1.2 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对高校育人体系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以培育“具有過硬的实际本领、奋进的改革创新精神、高尚的人格素养、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的综合人才”为目标和导向,这一目标通过育人体系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来促进实现。青年是最能反映时代变化的晴雨表,敢于担当时代赋予的责任,同时享有时代赋予的光荣,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至关重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同时,加强实践平台管理与建设同样重要,新时代对青年提出了新要求,要培养科学文化知识、理论素养和实践素养同时兼备,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团组织始终以服务青年为宗旨,通过实施“青马工程”、搭建“创青春”、“互联网+”、“三下乡”等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实践平台,更好的帮助和引导青年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增强其政治性、先进性、实践性,促进青年全面发展。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提高高校团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对育人体系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实现高校“厚德载物、立德树人”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2 高校团组织机制体制存在的问题

2.1 各级团组织联动效应不足,工作效率较低

由团委、团总支、团支部自上而下形成的组织架构,主要以行政班设置为依据,高校学科门类齐全、人数众多,因此现有体制的专业导向性和专项服务性较弱,同时各个院系在专业、人数以及机构设置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加大工作统一协调难度。加之有各级组织组织规模、机构设置存在差异、管理人员领导艺术不足等现象存在,并且对应层级相对独立,导致同级间协助不足,个体影响整体现象时常发生;如同类工作由于同级组织规模不同而导致工作基数不同,但组织相互独立,难以相互协助而导致整体工作进度延迟。以及存在重复工作,浪费资源,活动开展的支持和保障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等情况,各类情况对团组织的运行机制体制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2.2 团员对组织各项事务及活动参与度较低,思想引领作用亟需加强

团员是团组织的细胞单位,对组织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青年是满怀热情与活力,朝气蓬勃的群体,而青年中绝大部分为共青团员,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青年团员对团组织的活动及事务存在政治性、思想认识不足、参与度较低,甚至产生抵触参与、与己无关等消极思想,特别在于基层团支部的建设与管理中。一方面是由于青年对时事热点、国家大政方针、党的最新精神思想学习不够及时,关注度不够,加之自身理论学习不足,思想认识不够,从而导致团员干部工作开展难度大、工作量大;另一方面是各级团组织存在为完成任务、为应付检查而开展工作甚至以形式代替实质开展等情况,导致工作开展华而无实,达不到实际效果,打击团员对组织事务关注与参与的热情。各级团组织不仅要实事求是的开展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团员的思想引领作用,充分调动全体团员的参与热情。

3 关于推进高校团组织机制体制创新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思想引领功能创新,把增强青年政治性作为首要任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功能创新,使广大青年牢记初心与使命,在实现中国梦的神圣事业中绽放青春光芒。引导青年树立“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人生要求,奋勇拼搏的精神,增强青年的政治性,切实将思想转化为执行力和行动力,提升青年团员对组织事务及活动的关注度、参与度和满意度。

3.2 加强资源整合,创新组织机制,构建大学生服务体系

落实高校共青团改革,要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始终以服务青年为宗旨,坚持以青年为改革的导向进行。通过采用“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相结合的方法,在创新创业、志愿服务、身心健康、思想修养和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积极适应青年需求的变化,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资源整合机制,构建大学生服务体系。实施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落实公寓建团、志愿建团等团建创新举措,构建以QQ、微博、微信等青年使用率、关注度高的社交平台为主的新媒体矩阵,实现团建工作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实现智慧建团,线上与线下的统一。

3.3 以党建带团建,加强制度创新,完善团建指导体系

新形势下团建工作的开展要求加强制度创新,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深化共青团改革、推进科学发展,完善制度保障体系。从团干部选拔、组织运行、负责人职责、纪律检查、活动开展保障等多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加强顶层设计,自上而下驱动创新;加强和完善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针对各类新发生新出现的情况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制度保障。设立激励机制,激发团员团干部的工作热情;关注基层团员的倾向,开展青年需要的、有益的活动,完善团建指导体系。

参考文献

[1]寇福生,丛明,李楠.新常态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12)

[2]彭松.构建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创新体系[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

[3]胡金枚.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5(05)

猜你喜欢

团组织高校创新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发挥群团组织带头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吴洪芹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