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课堂中的运用

2018-05-07高维

校园英语·上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课堂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能够有效指导教学的理论,本文分析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该理论运用于实践的现状,以及如何区别建构主义课堂和传统课堂,并对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堂;运用

【作者简介】高维(1981.11- ),女,汉族,重庆人,大理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起源于哲学和发展于心理学研究的学习理论。在哲学的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认识论的背景下,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学习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刺激的容器,而是能够主动和积极地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主体。

皮亚杰最早提出认知建构主义的理论。他认为,儿童的认知系统具备不断地进行调整和适应的功能。在外部信息的刺激下,儿童会强化在大脑中已经储备的知识,并且吸收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单纯的量的积累,而是对自身的认知系统不断进行重设的过程。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在当时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及实践,但与此同时,亦有人指出他的理论的不足之处,即认知建构主义只考虑了个体的认知系统的变化和发展,而忽略了外部的客观因素的作用。

因此,之后产生的新皮亚杰流派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修订和发展。新皮亚杰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便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他于20世纪初提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将“社会”这一变量加入到对儿童心智和语言发展的过程中,认为儿童与他人,尤其是与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的交流,是自身心智和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从而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理论,认为儿童在现有的水平之上还存在一个最近发展区,即他/她有可能达到的一个更高的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关注这个区域,为学生提供难度稍大的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另外,维果茨基还提出支架式(Schaffolding)教学论,认为在儿童无法独立完成任务时,成人只需要像支架一样对儿童提供适当的协助,引导他/她发挥潜能独立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建构主义对现代教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建构主义教学现状

建构主义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不僅仅是讲课者的角色,而是作为一名能够引导学习者运用各项策略进行学习的专家。建构主义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作为组织者带领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兴趣、启迪学生的灵感以及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相联系。因此,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最主要的目的。

由于大多数教师已经适应了传统的、以客观主义为指导的课堂,想要转变为一名建构主义型教师是一个较为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范式转变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们“放弃熟悉的观点和实践以及采用新的实践”。目前,许多研究者和教师都认为这是培养有创造力和实践力的学生的有效手段,但是亦不乏有部分反对的呼声。譬如,卡尔.贝雷特认为建构主义的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被简化为了“基于项目的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约

翰·安德森,林德·雷德和赫伯特·西蒙强烈抨击建构主义,理由是它提倡的是一种非常低效的学习和评估过程。

的确,作为一名优秀的“引导员”的难度亦不低于作为课堂“主导者”的难度。恰当地运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是一个非常耗时耗力的过程,教师需要在前期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计划和设计课堂活动中所需要的案例、问题和情景,从而将书本的知识和实际知识相联系。在典型的建构主义课堂上,当学生试图去解决一个问题时,教师只需要对方向进行引导,并且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干预。那么如何去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思路进行引导?如何进行干预既能够达到帮助学生的目的又不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去思考,甚至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水平才能够得到答案。因此,在现实中能够真正将建构主义理论用于教学实践的教师为数不多。

三、建构主义型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

目前,许多教育者已开始探索如何将建构主义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如下是区别建构主义型课堂和传统课堂的几个关键因素:

1.学习者角色。建构主义课堂将学习者视为独一无二的个体,并将这种学习者的独特性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最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路和答案;而传统课堂只注重学习者的共性,教学大纲是为所有学生设计,并尝试制定一个通用的标准来检验学业成就。

2.激励手段。建构主义课堂会通过创设真实环境下的任务,鼓励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等方式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传统课堂中,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以及达到某个量化的标准而获得信心。

3.教师角色。在建构主义课堂中,教师的身份是引导者。教师主要的工作是通过创造情景、提出问题、提出指导性原则、提供适当的协助等方式,引导学生得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答案;在传统课堂中,教师的身份是主导者,通常作为专家在讲台上讲授知识点以及讲解问题的答案,因此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是听众。

4.课堂交流。在建构主义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基于互相学习这一目的,因此学习者可以在与教师和同学的沟通和互动中,对比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学习任务是供学生和老师交流的平台;在传统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提供者,因此学习者很难与教师有双向的交流,他们只需要记住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即可。

5.学习的责任。在建构主义课堂中,学习的主要责任在于学习者,他们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寻找真理;在传统课堂中,学习者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是教学的负责人。

6.情景的作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真实的场景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学习总是和实践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真实场景中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更真实、更复杂的知识和技能;而传统的教学则认为知识是脱离于实际存在的,衡量学习成功与否的标志不是能否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而是是否通过考试。

7.评估手段。在建构主义课堂中的评估,是由教师和学生之间开展的双向的形成性评价过程,是在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质性评估;而传统的评估方式则是由教师主导的量化的终结性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思辨性以及主导性是建构主义课堂强调的主要内容。在建构主义背景下,首先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将自己作为绝对权威和课堂主导者的身份转换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交流者的角色,让课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其次,教师要意识到学习者的独特性,力求尊重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学业考核时尽量做到用量性评估和质性评估相结合,形成性评估为主,终结性评估为辅的方式。最后,现代课堂要利用好网络和多媒体手段,尽可能地在课堂中还原真实的情景,将书本知识与语境相结合,同时,实践教学的比重也要大大加强。

参考文献:

[1]Brooks,J.G.,&Brooks;,M.G.(1993).In search of understanding:The case for constructivist classrooms.Alexandria,VA:Association of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2]Bhattacharjee,J.(2015).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Learning—An Effective Approach of Teaching Learning.Intern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Multidisciplinary Studies,Vol.1(6),pp.65-74.

[3]Modified from:Lam,B.H.(2011).Chapter 2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s of Learning.In S.N.Phillipson&B.H.Lam;(Eds.),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he Chinese Classroom.Hong Kong:HKU Press.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翻转课堂在高校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互动模式的构思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线描教学研究
写字大课堂
建构主义下的高等数学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