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戏剧拓展性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8-05-03陈天远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核心素养

陈天远

摘 要:在英语戏剧拓展性课程中,学生感受地道英语、分析戏剧人物、挖掘戏剧情感,通过戏剧与剧场的技巧,运用戏剧的各种表演艺术,培养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

关键词:英语戏剧;拓展性课程;核心素养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浙江省教育厅于2015年3月发布了《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把义务教育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两大类。基础性课程指国家和地方课程标准规定的统一学习内容;拓展性课程指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学习内容。从教好一群学生到教好每一位学生是拓展性课程社会性诉求的大背景,拓展性课程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开发和培育学生的潜能和特长。

自《指导意见》发布以来,宁波市各中学的拓展性课程进行得如火如荼。其中,英语戏剧是各中学在开展英语拓展性课程时选择最多的一种,2016年及2017年宁波市还连续举办了两届初中生英文戏剧大赛。在英语戏剧拓展性课程中,学生感受地道英语、分析戏剧人物、挖掘戏剧情感,通过戏剧与剧场的技巧,运用戏剧的各种表演艺术,培养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

下面,以宁波市某校某学期的英语戏剧拓展性课程为例,分析如何在实施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课程选取的剧本是马克·吐温的作品《The Million Pound Note》。小说勾勒了不同人物在百万英镑面前的种种丑态。剧本采用1954年电影《The Million Pound Note》的改編版,一共分为五幕。班里的学生被分成两组,分别来表演这五幕,进行比赛。该学期的英语戏剧拓展性课程一共安排12节课,前面11节课分别是了解剧本、分析剧情、揣摩人物、熟背台词、合作排练,在最后一节课进行完整的剧目表演。

一、感受地道英语 培养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指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知识,但还包括运用语言知识建构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它要有对语言学习的一些意识和认识并通过口语和书面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提出全语言论的Goodman认为,语言是一个整体,它真实而自然地存在于人们的认知和社会生活中,是一个完整有意义、具有重要社会功能的体系,是促进人发展的重要媒介[1]。英语戏剧拓展性课程,不仅为学生习得语言提供了丰富的环境,也为学生提供了整体习得语言的良好机会。课堂上学生自主阅读剧本,教师再对剧本中的疑难知识进行讲解,学生不但能习得英语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还能用地道的英语语言表达和思考,从而提高语言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戏剧剧本进行改编和筛选,让学生通过对剧本的学习,感受地道英语,学习纯正的英语表达,培养语言能力。

在此案例中,教师先请几名学生大致讲述《The Million Pound Note》的剧情,再对故事的创作背景进行适当补充,接着播放相关剧目的视频,让每位学生对照剧本揣摩台词的语音和语调。然后学生声情并茂地自行诵读台词,并在有疑问处做好记号,例如戏剧中会出现一些地道的口语表达方式或者一些固定的语法搭配。教师对这些疑难处进行讲解,讲解的过程中给学生创设戏剧中相关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习得与这些台词相关的知识点。最后学生分角色朗读台词,教师可通过语音或视频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模仿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台词。在此案例中,教师安排了两周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性地背诵自己的台词,同时熟悉其他人物的台词。以下是第一幕中的部分剧本内容。

Roderick: How do you do, Mr ... er ...?

Henry: Adams. Henry Adams.

Oliver: Come and sit down, Mr Adams.

Henry: Thank you.

Roderick: Youre an American?

Henry: Thats right, from San Francisco.

Roderick: How well do you know London?

Henry: Not at all, its my first trip here.

Roderick: I wonder, Mr Adams, if youd mind us asking a few questions.

Henry: Not at all. Go right ahead.

剧本第一幕中从Henry被邀请进门到被询问个人情况,整段口语表达非常自然、地道,文中没有生词,“mind sb doing sth”“not at all”和宾语从句的用法也早已学过,所以学生在诵读剧本过程中也能快速记住剧本内容和这些表达方式。通过对台词的揣摩和背诵,在真实的语境中感受地道英语,学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语言能力。课外,在相同情境中,学生也能初步形成用这些简单的英语口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二、分析戏剧人物 培养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以辨析、分类、概括、推断、分析等方式呈现并体现其在逻辑性、批判性、概括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点[2]5。在英语戏剧拓展性课程中,学生研读戏剧剧本并对故事的发展进行预测和判断,分析戏剧人物,通过剧本中的概念性词语仔细揣摩人物的语言、活动及其内心世界,根据所给剧本中的表达句式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人物的性格。在分析的过程中,对文本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对剧本进行理解、推断和归纳,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使思维品质得到有效培养。

在熟悉了解剧本两周后,学生根据《The Million Pound Note》这个故事所在的社会背景揣摩和分析自己的角色特点,并根据剧中的表达方式分析人物,如饭店的waiter、裁缝店的dressmaker,学生对这些人物前后的变化进行辨析和对比,归纳人物前后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变化:从不知道Henry是百万富翁时的不屑到得知他有百万英镑时的谄媚,再到百万英镑不翼而飞时的变脸。学生仔细分析各个人物在三个反转中出现的变化,然后对自己的剧本台词进行再加工处理,控制表演时的语音语调,加入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情。以下是第二幕中的部分剧本内容。

Henry: Id have some ham and eggs and a nice big beefsteak, make it extra thick. Id also like a cup of coffee and a pineapple dessert. Understand?

Waiter: Right, sir. Im afraid itll cost a lot.

Henry: I quite understand. And a large glass of cool beer.

(15 minutes later)

Henry: Waiter, same things again.

Waiter: Again? Everything?

Henry: Yes, thats right, and so the beer.

(Waiter was terrified)

Henry: Anything wrong?

Waiter: No, no, sir.

Waiter: (to the landlady) He orders another portion same at all. Do you think he can pay?

Landlady: Wed trust it.

这一幕中,学生通过分析剧中人物的台词,推断在当时英国历史背景下人们产生这样心理的原因。如waiter在Henry第一次点了那么多东西后,强调“itll cost a lot”,在Henry要求同样再来一份时,惊恐地问“Again? Everything?”以及对landlady说的“Do you think he can pay?”学生可以从中推断出waiter看不起Henry,并将这种看不起与得知Henry拥有百万英镑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学生通过分析人物角色,对剧本中的台词进行发挥创造,加入人物的感情,使修整后的台词更加符合自己的氣质和特点,而通过这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剧中各个人物的心理,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了提高。

三、挖掘戏剧情感 培养文化品格

文化品格这个核心素养并不是不能教授的。学习一门语言与了解当地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也只有了解地道的英语文化才能真正地理解英语语言。英语戏剧拓展性课程选择的剧本多是英美戏剧舞台上的经典剧目,这些剧本面向英语为母语的使用者,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英美文化,比如戏剧潜藏的戏剧情感,值得学生深挖。学生可以通过对剧本中的情感文化加以思考,为不同的文化信念寻找合理性解释,从而增补、丰富自己的文化信念系统[3]。

《The Million Pound Note》有一个很明显的主题,即对拜金主义的批判。作者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在金钱面前的丑态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把金钱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污染乃至人性的歪曲勾勒得入木三分。故事告诉我们,金钱只不过是我们生命中的一小部分,而剩下的大部分是我们对生命的追求与渴望。中学生慢慢开始有了金钱意识,正确引导中学生的金钱意识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第三幕中的部分剧本内容。

Dressmaker: Bicycling suit is in fashion in those days, of course horse racing.

Henry: I dont want to do any bicycling. Sailing is my favorite.

Dressmaker: This sport is for King. Very suitable for you, gentleman.

Henry: I think horse racing was sport of King.

Dressmaker: Then it ought to be sailing.

以下是最后一幕中Portia对“支票万能”的反驳。

Portia: May I say something?

Oliver: Of course, of course.

Portia: The note is extremely powerful. Said it can do anything? You see, I love Henry, because he is Henry.

学生从以上剧本中可以感受到裁缝店老板和Portia所传递的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人们在百万英镑面前所展现的人性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金钱意识。此外,剧目还表现出英美文化的差异。剧中的一幕幕既批判了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拜金主义思想,同时也赞扬了主人公美国人亨利身上所表现出的可贵精神:他虽然贫穷却是一个诚实的人,不轻易接受他人的施舍,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金钱和爱情。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符合当前的生活实际,因为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个别生活条件优越的学生很容易在周围人的影响下形成“金钱万能”的错误价值观,而剧本中所体现的这些人文素养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自导自演戏剧 培养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主动拓宽学习渠道、积极调试学习策略、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2]6。学习能力体现在对这一学科能保持学习兴趣、有明确学习目标、能有效获取学习资源并选择适当策略通过监控、反思、调整、评价等方式进行合理学习[4]。在英语戏剧拓展性课程的自导自演中,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戏剧排练好,争取在与另一组同学的比赛中获胜,学生势必要相互合作,合理分工,并在不断的磨合中调整好各自对角色的把握,从而使表演更加出神入化。自导自演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是在学生的相互协商中进行,因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能发挥出来,由此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The Million Pound Note》的最后一幕极具戏剧化。Henry的支票找不到后,裁缝店老板和酒店老板开始向Henry讨债。从Henry三次告诉女服务员“Im very busy”中可以感受到人物的紧张和焦躁情绪。在排练中,Henry的扮演者一面要应付“讨债的人”,一面要应对楼下要见他的“客人”,语速比前几幕都要快;而另两位演讨债的裁缝店和酒店老板的扮演者,要突出其讨债时强烈的语气与之前的客气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排练中,学生要不断地进行反思、调整和评价。每个演员都要对其他演员的台词有所了解,在他人表演时仔细倾听,越是戏剧化的场景就越需要学生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学习和借鉴他人的表演技艺。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英语戏剧拓展性课程在基础课程之外为学生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搭建了一个平台。学生通过研读剧本拓展语言能力;通过从不同角度分析剧中的人物,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深挖戏剧情感,感受地道的英美文化,提高学生文化品格;通过自导自演,拓宽学生的学习宽度,让学生选择适当策略通过监控、反思、调整、评价等方式进行合理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蔷,钱小芳,桂洲,等.以戏剧教学促进小学生英语学科能力的发展——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英语戏剧课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16(2):94.

[2]陳琳.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6(1).

[3]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5):84.

[4]陈艳君,刘德军.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本土英语教学理论建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6(3):51.

猜你喜欢

拓展性课程核心素养
“三适连环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跨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以实验探究为切入点的拓展性课程研究
由易到难分层设计 循序渐进系统推进
基于教材增设素材,拓展课堂学习空间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