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文学课程中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实践

2018-05-02赵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4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

赵燕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英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形成文学意识,从而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综合素质又能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英语专业;文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4-0166-02

一、引言

教育部制定的《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指出,英语专业学生应当具有人文与科学素养,具备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应当具备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蒋洪新,2014)。而实现这些素养和能力的关键在于如何在英语文学课程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以往外语知识课程的教学理念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何兆雄,2003)。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将研究性教学模式运用到英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学中,从而有效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

二、英语专业文学教学模式探讨——以我校《英美文学》课程为例

(一)研究性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研究性教学是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的热点问题之一。虽然学界尚未达成统一的定义,但大多认为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是研究性教学的终极目标。其课堂教学具有明显的开放性:教学环境可以延伸到图书馆、网络以及生活实际;而教学内容可以包括学生所接触到的所有资源(顾沛,2009)。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是,教师更多地关注了教学过程,而非教学结果。因此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从多方面改善大学教学实际中忽视培养学生研究型和创新性的现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做到在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改变维持性学习状态。

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核心课程。英美文学内容浩瀚深厚,仅靠教师课堂时间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对文学的学习更应该还原其作者与读者对话的状态,因此,采取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达到引导其了解并赏析英美文学的教学目的。既要保证足够的教学内容还要兼顾知识讲授与阅读鉴赏相结合的需求,所以开设5学分即可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将大量的学习时间移至课下,可以更好地发挥研究性教学的优越性。

(二)英美文学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研究领域的共识。如何有效提高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是国内外研究者正在努力的重大课题(罗清旭,2000;Daniel T.Willingham,2007)。在我国高校中多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大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进行结合。在外语界,众多外语专家和教师对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达到了广泛的认同(朱刚,2010)。“而对别国的文化和文明了解越多,就越容易从别的角度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越有利于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李瑞芳,2002)因此,英美文学课程如果能够采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有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英美文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

我校该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特色是,确立教师为学而教的教学理念;将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参与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为教学目的;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结合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兼顾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纳入课程考核内容。

1.教学理念。建构主义著名的倡导者布鲁纳(Bruner)认为“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因此有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进行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那么,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应当是教师确定教学理念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当将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作为研究性教学的教学理念。简言之,为学而教。

2.教学目的。该课程开设于英语专业基础学习阶段的第二学年,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广阔的英美文学历史背景,深入学习和掌握英美文学发展历史阶段中的重要作家作品。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批判性的思维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

3.教学内容的整合。在研究性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用探究的方式来教授课程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探究活动为主。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将课程内容与哲学、比较文学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整合起来。

在英美文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在今后专业学习中的自觉的比较意识。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开放的学科,要跨越不同民族文学的界限(刘象愚,2006)。在授课过程中,适时与中国文学相比较来讲解英美文学,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方(主要是英美)文学和文化的差异,又为其独立思考、在分析比较中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提供了平台。此外,带引学生在文学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穿梭,联系比较,发现问题。文学来源于生活,它可以表達人们生活中的某种感受,丰富多彩的文学就是丰富多彩的感受的再现。而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需要学生用批判性思维去认识和接受。

4.兼顾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课堂重点讲解+学生课外作品阅读和讨论。为活跃学生思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课上强化问题意识,课下侧重研究性。在课堂内,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分层次提问、引导并鼓励学生提问,师生共同思考回答。不定期布置开放性思考题对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其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颇有帮助。在课堂外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立文学阅读讨论群,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多方获取信息,并进行讨论和评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英文名著,在自己阅读和与同学和教师的讨论中多角度分析问题,在平等的交流中锻炼了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5.“考试+开放性研究论文”的教学评价模式。最大程度地合理安排和设计作为教学环节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考核形式和内容,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意义重大。我们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模式:①平时成绩占学期成绩的40%,主要包括课堂考勤、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和研究论文。其中课堂参与程度的考核主要是根据学生在前述各项教学活动(课堂+课下)中的参与程度逐项评出等级并折合成数字分数。另外,学生在课下阅读英语名著后完成一篇开放性研究论文。任课教师将依据学生对所读作品全貌的把握,作品中人物简介关键词的理解,作品线索的分析以及个人对作品理解的独创性方面予以等级评价。②期末考试成绩占学期成绩的60%。试卷由课程组组卷,经过院内专家审核后,采取闭卷方式进行,主要考察学生对英美文学常识的掌握以及文学作品的限时阅读和分析。

通过学生书面反馈,以及任课教师的多次开放性访谈交流,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同学对该门课程的认可度非常高。相当多的学生对研究性教学模式感到满意,认为在思索和交流的教学氛围中,不但学到了有意义的文学知识,开阔了视野,也锻炼了自己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受益匪浅。

三、结语

上述是笔者对《英美文学》课程中采取的研究性教学实践的总结。如何实现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关于文学课程的要求是每一位英语专业文学教师所应当思考的问题;如何实现大学教育中关于培养大学生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初步探究能力的积极的知识建构者这一目标是每一位大学教师所应当努力的方向。笔者认为在英美文学课中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注重导向性,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可以真正达到建构学生的英美文学知识体系,提高其语言能力和人文精神,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Bruner,Jerome.Acts and Meaning [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0.

[2]冯光武.把握国标精神、找准学校定位、突出专业特色——《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实施建议[J].外语界,2017,(1):2-6.

[3]顾沛.把握研究性教学 推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7):31-32.

[4]何兆熊.办好英语专业之我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2):46-50.

[5]蒋洪新.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订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學与研究,2014,(3):456-462.

[6]李瑞芳.外语教学与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2,23(5):61-65.

[7]刘象愚.比较文学的不变与变[J].中国比较文学,2006,(2):21-24.

[8]罗清旭.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81-85.

[9]朱刚.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思考与实践[Z].外研社暑期英语专业研修班,2010.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浅谈英语专业词汇教学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以BP制辩论为牵引的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模式探索
行动研究用于英语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英语专业泛读课教学探究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