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学困孩子插上新技术的翅膀

2018-04-26李笑蓉

读天下 2017年18期
关键词:新技术学困生

摘要: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过去由于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大多情况下只是进行语言鼓励或者物质奖励,结果往往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信心,教師丧失耐心。

关键词:学困生;新技术;微课辅导

教学中那些一讲就会,一点就通的优秀学生往往讨老师喜欢,可是优秀生与生俱来就优秀吗?一个班出类拔尖的毕竟只是少数,那其他的学生呢?那些学困生我们又如何对待?面对这一教育的痛点,难道我们真能心安理得的放弃吗?答案肯定是不行的。从教育的理念来讲,我们更应该重视这一群体。他们之所以成为学困生,除了他们受到自身智力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外,我们的关爱力度不够和教育教学手段的单一化是否也促成了他们的学困状态呢?面对自卑的,自暴自弃的学困生,我认为我们有责任陪伴他们走出学习困境,更有义务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手段,借助新技术,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步入良性的学习轨道。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通过多方调查,我发现造成初中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主要有如下方面:首先是相对于小学,初中学科难度提升和学习任务繁重。小学阶段由于知识量小,学科内容简单,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反复理解、练习以巩固学习成果。排除智力因素,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相关知识。但是初中由于学科多,教学时间少,学习内容繁杂,部分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只能疲于应付,加之缺乏有效的跟进辅导,久而久之就造成了自身学困的状态;其次是学困生大多沉迷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提供的信息娱乐。如果我们认真思考,学困生们身上有许多亮点,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找到那些闪光点,精心策划,好好引导,促使他们发生积极的变化。

于是我在深度分析造成初中学困生的特点和他们学习语文障碍的成因后,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主动借力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微课跟踪辅导,为学困生群体脱困插上他们喜爱的互联网的翅膀。以往传统的教学效果主要发生在课堂上,一旦思想抛锚,要想回头补就显得十分被动和困难。许多家长为了帮孩子脱困,不惜花重金进行补课,这些补课不但占用了学生大量的业余时间,还使很多家庭承受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学生和家长苦不堪言,收效却甚微。鉴于此,我利用学困生普遍爱上qq的特点,建立“初中语文微课辅导”群,将学困生都请进群来。自己利用手机录屏软件把教学课件录制成微课视频上传qq群,对学生进行微课跟踪辅导,让那些思维慢一些的学生和没有完全听懂的学生利用手机或电脑下载后反复看,认真学,查缺补漏。

作业布置我也给他们不一样的感觉。我利用qq群里的作业布置功能,精挑细选后发布电子作业。一键提醒后学生就能够在手机上进行点读完成,学生在提交后可观看每道题的详细解答,第一时间了解自己为什么错了。我在后台能够看到学生的完成情况,对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进行相似题型推送,帮助他们进一步强化巩固。为了确保个别没有终端设备的孩子也能参与到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中来,在有时教学任务不紧张的情况下,我会留出5-10分钟给学生们播放微课。或者将微课拷贝在班班通设备上,让他们在课间休息时观看,这一切都是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平等的学习机会。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成果还是比较明显的。进群的学困生普遍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期末考试我所带班级的成绩在本校排名第一。群中多名同学受到了学校设立的“学习进步奖”的表彰奖励。初三(9)班学困生小孙同学在qq中留言说道:“感谢老师的耐心辅导,坚持看了一学期老师制作的微课视频,自己课上没有学懂的内容都通过微课学会了,没有花钱补课自己的语文成绩也赶上来了。谢谢李老师,我会更加努力的。”看着孩子们的进步和感谢之词,我深有感触,孩子还是那帮孩子,为什么在我的工作方式略微做出些改变,他们就会有这样的进步呢?

细细回想起来我觉得,首先我将学困生纳入辅导群中,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特殊的照顾和关爱,为他们成功转化提供良好的沟通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教育对象。”

其次,根据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微课,为学困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一学期来我制作了三十多节微课,虽然花费了很多的业余时间,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但是我一点也不后悔,因为我的付出学生在观看微课的时候能感受得到,日积月累他们也感受到我的真诚和关爱,他们才逐渐打开心扉,视我为好友,心服口服听取我的意见和学习内容。同时微课辅导的形式适应了科技发展,满足了年轻人对新的学习方式的需求。

再次是我还积极利用微课进行学困生思想道德培养,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的很多学困生往往是家人不在身旁,无人管教,思想行动自由散漫,学习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养成了很多不良习惯。我会偶尔在群中发布《成为1%的人》、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学全书》等励志材料,用先进人物的事迹去感化他们,用科学的理念去引导他们。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经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发现孩子们脸上多了一丝阳光,他们之间多了一份友善和关爱。

在坚持了一年多的微课辅导后,我还欣喜地发现,这一做法在部分学困生克服自卑心理、建立自信方面有积极的效果。

总之,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工作,我们经常说要爱学生,往往只强调了对他们生活上的关注,而忽略了我们自身改变对孩子们的积极影响。也许我们在观念上的一点转变或者在教育教学方法上的一点创新,都可能会让孩子们在新奇状态下获得更多的发展。事实证明新技术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在学生辅导和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是“微力无穷”的,值得我们去尝试,去坚持。

作者简介:

李笑蓉,甘肃省兰州市,兰州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新技术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绿色建筑煤矸石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新技术让我们不断接近新闻真相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有效的“学困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