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寻幼儿美术教学中诗性智慧的艺术精神

2018-04-20张文珍

教师·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诗性美术智慧

张文珍

一、追寻诗性智慧的艺术精神,踏上幼兒美术教学的光辉征程

艺术,已悄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很多人追求艺术,但不懂艺术;许多人向往美,但不会感受美。陶行知先生向来都把艺术作为重要内容来实施教育,并注重培养人的艺术才能和兴趣。艺术启蒙教育者更应注重培养幼儿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

1.幼儿的发展特点召唤诗性智慧的艺术精神的回归

在艺术教育的历史长河中,寻找艺术精神的步伐从未停止,诗性智慧正是其不断完善的真正内涵,它是原始人的一种“强烈的感觉和广阔的想象力”。皮亚杰提出的儿童泛灵性,表明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其把握事物的特点,是一种天然诗性智慧的体现:他们不以概念和逻辑把握事物,而是通过整个身体的各种感觉和动作去感受、行动和思考,以一个有机整体的形式与外界交流,从而获得一体化的感受。儿童在艺术活动中不是去认识事物,而是用心体验一切自己所表达、描写的对象,使它们和自己一样具有生命力。所以儿童的作品是生动的,是充满生命和情感意味的,他们稚拙的感性形式表达着自己诗意的世界,召唤艺术精神的回归。

2.幼儿园开展诗性智慧的美术教学的意义

幼儿时期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有明显效果,其中美术教育又是主要内容。儿童的诗性智慧还处在一种质朴的状态,他们的艺术形式感只是一种简单规则的格式塔。因此,教师要充分保护幼儿体现着艺术精神的创作天性,引导他们心灵自由地审美和创造,使幼儿以更加多样、和谐的形式表达诗性,实现回归本真的诗性智慧的涵养。

二、把握幼儿美术教学的基本要素,锁定涵养诗性智慧的航向

1.从教师层面看幼儿美术教学的影响因素

教师要有技术性知识、实践智慧和艺术性知识,要将随时出现的很多惊奇和发现,作为教学和学习的源泉,让冒险和不安全的气氛培养创意,让非预测性和非期待性丰富想象力,让模糊、未知和不确定提升创意。因此,幼儿美术教学的素材选择、活动的形式、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环境的创设等成为影响诗性智慧发挥的教学要素。

2.从幼儿角度谈影响诗性智慧发挥的综合性前提

美术活动从外部感知、情感发展到塑造形象,是一个内外相互作用的完整过程,既表达了幼儿的愿望和审美追求,又需要幼儿发挥全部心理能力和热情。幼儿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兴趣,激起自我的想象和自由的色彩,使所有情绪和想法变成画的一部分,这体现着诗性智慧形态的想象思维,经由美术作品表现出来,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内心需要,体现着幼儿特有的天真、稚拙和淳朴。因此,幼儿的年龄特征、美术符号和技法的掌握、自由的体验和感悟等,以及与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综合和正确运用,都能让幼儿的诗性智慧趋于成熟。

三、营造诗性环境,播撒一路芬芳的艺术畅想

陶行知认为:“艺术的环境是学校对师生进行最直接、最具体的教材。”可以说,环境的营造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教育环境是否开放、充满诗性艺术氛围,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创作欲望能否得到最有效的激发;关系到幼儿能否保持对艺术的持久追求;关系到幼儿能否自由自在地进入艺术活动。

1.诗性的环境可调动多感官通道,启迪幼儿的审美情思

营造富有诗意的艺术环境,让幼儿耳濡目染地感受清新韵雅、鲜活广博的意境,让别具一格的审美诗意、开放的空间和细节的意趣全方位地打开感官通道,激发想象力,启迪审美情思。

2.灵动的主题环境可体现幼儿的诗意生活

在主题活动中,幼儿是环境的主人,是环境的创设者和使用者。主题墙面布置、区域标记、图文并茂的规则、活动材料的装饰等,都显示出幼儿美术潜在的课程作用。教师应与幼儿共同创设多元环境,使幼儿成为环境的创设者,在与人和环境的积极互动中主动学习。

四、实践诗性智慧的幼儿美术教学,驶向艺术海洋的精彩彼岸

1.美术教学内容生活化,掌握艺术小帆之舵向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要适合幼儿,就应站在幼儿角度思考,选择幼儿乐于接受的、喜爱的、能引发其积极情感体验的内容。因此,美术教学内容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教师为幼儿创造体验美、感受美、表达美的机会,使幼儿在艺术创作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扬“艺术生活”的小帆。

如结合三八妇女节的活动,开展小班美术活动“妈妈的项链”“妈妈的卷发”“漂亮妈妈”等,为妈妈添画五官、为服装设计花纹和色彩,用搓、揉、卷的方式制作项链和卷发,活动始终贯穿“爱”的情感。基于爱和观察,幼儿敢于落笔,充分投入活动,学会了如何表达爱,体验了活动的快乐。

2.美术教学方法多元化,扬起艺术涵养之风帆

陶行知倡导“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他认为教与学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都必须以“做”为中心。幼儿在探索中,运用已有经验进行二次或多次创造,在教师的鼓励和启发下,再进行巩固和强化,“行”过而“知”,“知”而又“行”,便形成了创造—学习—再发挥的模式,大大提高参与性、积极性,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3.美术教学实践自由化,推动艺术创意之涌动

(1)审美引发幼儿与作品的诗性共鸣,为美术创作活动打开“基础之门”。陶行知一贯重视美育的作用,主张以审美的精神塑造人,使教育成为美化人生的东西。“美”让人生充满幸福和快乐,幼儿有时能比成人更准确、更强烈地感受形式美,我们应引导幼儿以欣赏的眼光面对世界。如欣赏以幼儿生活为题材的年画、图片、动画片等,从表现的形象、主题、作品类别以及造型手法等入手,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愿望。幼儿通过与中外经典美术作品的对话,感受形式美,加深对作品蕴含的真理的理解,不断从作品表层走向深层,丰富生活经验,涵养诗性智慧。

(2)美术创作活动开启幼儿先天的形式感,赋予幼儿艺术以生命力。质朴的诗性智慧使幼儿的作品显现出独有的个性和魅力。幼儿伴随无知与好奇天性的诗意世界,展开想象的翅膀,为美术创作提供不竭的动力。“艺术家都在竭力模仿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要引领幼儿敞开心扉,去发现、感受、想象、体验生活,积累感性经验作为创作的基础。教师不必过多要求色彩的协调和形象的写实,而要重视他们自由表达情绪情感,让美术创作唤起艺术的生命力。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爱画是幼儿的共性,美术教育是让幼儿学会独立观察、感觉、组合和表达的方法,让美术成为幼儿获得欢乐和愉快体验的途径,成为他们的需要,还幼儿们自由,让他们在追寻诗性智慧的艺术道路上挥洒纯真、质朴的童趣!

参考文献:

[1]易晓明.寻找失落的艺术精神——儿童艺术教育的人文化建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意)维柯.新科学[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诗性美术智慧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形与影的诗性纠结——庄晓明的诗与诗评
诗性叙事与超现实叙事——论《尘埃落定》对于《百年孤独》的超越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