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年级数学学困生除法计算错误分析及对策

2018-04-20詹仕文

教师·下 2018年2期
关键词:试商错误率竖式

詹仕文

一、学困生除法计算中常见的错误类型及原因分析

在学习除法计算的过程中,由于除法计算中包含的计算种类较多,所以也会使学困生在计算时出现不同类型的错误,主要有余数除法计算类型,对基础运算形式理解不到位、掌握不牢固,计算时需要与乘法和减法相结合,除完后商中含“0”,没有明确的商需要试商等。而这些易出现错误的类型所经常出现计算错误的地方就是计算顺序搞错、试商估算错误、列式错误以及直接用“0”来代替余数的错误等。

对题型较为单一的除法竖式计算中常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发现错误出现经常表现为以下几种特征:除数是小数的错误率、商是循环小数、余数不等于“0”、题目复合性较强的等,这几种学困生在计算时所出现的错误率远高于普通题目。而这些错误出现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学生对于基础的计算知识掌握不到位。计算学习包含了计算概述、计算流程等知识的学习,如果此方面没有学习到位,掌握得不够牢靠,计算顺序记得不够准确,那么很容易造成除法计算的运算错误和分析错误,若对计算的流程理解不到位,也会导致学生学习数学只是注重表面,只会机械性地进行计算,从而影响到计算结果。另一方面,学困生在心理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思维、感知、思考等方面,故而在心算时会容易产生错误。尤其是在计算中容易出现计算记忆暂失,这样会直接影响到学困生对除法计算的学习。经过研究表明,学习的记忆力相对低下是导致计算失误的关键性因素。由于除法计算步骤相对较多,前后步骤联系紧密,从而容易出现借位、遗漏、进位错误等问题,而这些不仅与学生计算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关,还与学生的记忆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

二、提高学困生数学除法计算的有效措施

1.教师要注重对学困生的教学,确保计算的时间和练习量充足

对于学困生来说,要想确保其计算的准确性,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必须从课堂上着手,进行充分的计算和练习。由于学困生在计算中总是出现错误,且原因多是对知识掌握不牢靠和存在认知缺陷,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预留出相应的时间,给予学生充分练习和巩固的时间,让学生在理解中计算,逐渐对原有知识进行巩固,掌握计算方法。例如,教师在讲除法竖式计算这一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练习学过的乘法、减法等相关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巩固,然后再延伸到竖式计算中,并通过演示计算后给学生预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先练习一些简单的竖式计算,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渐渐掌握数学除法的计算技巧,初步掌握计算顺序。

2.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对于数学除法计算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认真、细心。在实际除法计算中,学生常常会出现数抄错、符号写错而导致整题错误的现象,这并不是学生知识掌握不牢而导致,而是由于其缺乏细心和耐心,因此教师就应该在平时多注重学生耐心的培养,使其养成不骄不躁、不急、不馁、冷静思考的计算習惯。例如,在竖式336÷12的计算中,教师就可以分别讲述,336与12相除时商为2,此时余数是96,而12刚刚可以被96整除,因此结果就是28。这样的计算顺序会让学生更加清晰。然后教师举例让学生自行计算,将336改为337,并与12相除,此时学生在计算中就会发现前步骤是相同的,最重要的就是后边97与12相除的计算,此时就会出现循环小数,慢慢地锻炼学生的耐心和计算能力。学生也会在多次试商后得出相应的结论,这时学生的耐心也就得到了培养,同时也提升了计算能力。

3.与教学材料相结合,促使学困生了解数学本质

在数学除法竖式计算的过程中,既涉及竖式计算的流程,也涉及相关乘法、减法等知识的运用,因此教师要想让学困生掌握计算技巧,就必须从本质出发,使其了解计算的实质性内容,培养他们除法计算的良好习惯。当然,在此过程中,学生如有疑问教师也应耐心解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其感受到竖式计算的乐趣,从计算中了解数学内涵。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其本质,从而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计算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罗 芳.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关怀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4.

[2]严 瑾.小学生分数乘除法计算高错误率的成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试商错误率竖式
除数除数不同不同 试商试商有别有别
竖式趣题
竖式填数
分类试商
试商妙计
错误的竖式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五入法”试商教学实录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