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电视综艺节目发展概述

2018-04-19马东

东方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发展史综艺节目

摘要: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台湾综艺娱乐节目随着台湾电视业的脚宗逐渐起步、成长、繁荣,并成为了独具台湾本土特色的节目形态,本文试图在台湾电视发展史的基础上结合台湾历史、文化、政治语境对综艺节目的发展史进行提炼、总结,从一台称霸的肇始时期、三足鼎立的丰富发展期和百家争鸣的繁荣争议期三个阶段对台湾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进行概述。

关键词:台湾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史

一.台湾电视综艺节目诞生的环境背景

台湾综艺节目是伴随着电视业的发展的而产生的。而台湾电视业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离不开台湾当局的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基奠。

50年代初国民党当局推出的土地改革政策取得良好成果,进而推动了60年代台湾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商业社会的转变,再加上这一时期世界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在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大力扶持,台湾的经济发展快速而稳定。在文化方面,这一时期国民党汲取先前教训,一方面坚持“反共复国”的基本策略,一方面放松了对文化方面的管制,文化空间相对来说更加开放自由。就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之下,台湾电视于1960年5月20日款款而来对蒋介石就任“总统大典”进行了实况转播。从这个时候开始,台湾电视迈开了走进万家灯火的第一步,综艺娱乐类的电视节目也随着电视业的发展悄然兴起。

二.台湾综艺节目发展概述

(一)一台称霸的肇始期(1962-1969)

1962年10月10日,台湾第一家官办电视台成立,即“台湾电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台视”,更加准确来讲,从台湾敲开电视大门开始直到“台视”的成立,电视才真正地成为台湾寻常家庭所普遍享用的“福祉”。在接下来的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台视在台湾电视界一手遮天,呼风唤雨,直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华视”和“中视”的相继出现,才结束了它一台称霸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当中,台湾的综艺娱乐节目主要以歌舞类为主,形式和内容上都比较单一,制作上面受技术的限制也是简单粗糙。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一时期的“综艺节目”还只是初具综艺节目的雏形,其综艺的特征还不显著和完备。《国语歌曲》是台视的所创作的第一个歌唱节目,该节目一度引起人们的关注,它不仅捧红了台湾未来娱乐界的许多歌星,而且众多当红明星如邓丽君、谢雷、夏心等加盟使得该节目魅力倍增。接下来从1965年的《周末剧场》到《时代歌曲》《台湾歌曲》《宝岛之歌》等均各具特色,并且捧红了许多炙手可热的明星艺人。如上所述,这一时期的综艺尚属不成熟的阶段,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综艺节目中开始渐渐摆脱了单纯“歌唱”的状态,抑可说在歌唱的基础之上融入了许多不同的艺术形式。由徐天赐制作,紫兰主持的《绿岛之夜》无疑是一个经典案例,它是一档融国语、台语、西洋歌曲于一身的节目,而后制作人在单纯的歌唱形式当中加入了猜谜、魔术、现场问答、武术杂技等内容,大大丰富了节目的艺術形态,可以说从《绿岛之夜》开始,“台湾综艺节目”已经开始拥有了综艺娱乐节目的所应具备的基础特质。

(二)三足鼎立的丰富发展期(1969-80年代末)

随着1969年10月31日,“中视”的 创办和开播,“台视”独吞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华视”也紧跟其后于1971年10月31日开播,台湾电视界迅速在20世界七八十年代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激烈的竞争和不断地改造与创新中,台湾电视业包括综艺娱乐节目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的丰富与发展。

20世纪60年代后期,如上所述,以《绿岛之夜》等为代表的节目包括《欢乐周末》《欢乐假期》《猜猜看》《上上下下》等一批新颖的电视节目已经初步具备了电视综艺节目的特征,融入了相声、竞猜、杂技、观众互动等形式和环节,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复杂多样的审美需求和切身参与感。到了七八十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转变,和平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的主题,台湾进一步加强了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电视节目经验的借鉴,并在技术上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支持与提升。台湾电视审时度势,结合自身受众需求,创作出了许多既具国际视野又具本土特色的优秀综艺节目。如“华视”制作的《阳光,绿野,摄影棚》《翠堤春晓》等节目开始由室内走向了户外,格调清新明丽,朝气蓬勃,给观众的视听以脱俗之美的享受。而“中视”也不甘示弱,在挖掘台湾民族传统上面独具匠心,创作出了许多既在本土夺得民心又在国际上口碑极好的节目。如1973年的《国剧欣赏》不仅传承了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而且在好莱坞国际电视展中荣获了“最佳文化奖”,可见台湾的电视综艺节目已经开始具备了国际认同感和国际影响力。八十年代,随着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台湾进入了文化消费时代,人们对娱乐性精神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为台湾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使得台湾电视综艺具有了明显的商业化和市场化倾向,于是这一时期诞生了一批全新的节目类型。《综艺100》《天天开心》《五灯奖》《女人女人》等一度成为广受人们追捧的节目。

(三)百家争鸣的繁荣争议期(80年代末-新世纪初)

20世纪80年代末期,台湾政治发生重大变化,87年的台湾“解严”大大促进了台湾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此时人们对于电视节目的需求日益高涨,三家电台也无力支撑这种“众人疾呼”的局面,于是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于1998年5月15日吉隆有线电台开播,这标志着台湾正式进入有线电视时代,从而打破了台湾七八十年代三家无线电台三足鼎立的面貌。于是,台湾电视进入到了一个有线无线共统天下的百家争鸣的繁荣时期。

从台湾“解严”之后到90年代后期台湾进入有线电视之前,台湾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出现了一个繁荣的创作高潮,这尤其体现在三家无线电台上。“中视”以欢乐为其招牌,推出了“欢乐”系列电视综艺节目,包括《欢乐100点》《欢乐传真》《欢乐星期五》《欢乐喜喜碰》《欢乐八点见》等,这些节目或是内容丰富,或是形式新颖,或是节奏明快均从不同角度调动着人们的情趣,给人以充足的视听享受。“台视”也不示弱地以专一的主题定位和风格定位与挖掘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节目,《周末满点秀》围绕每期规定的主题,规划场景,设置采访内容,制定相应环节无不给观众以真实感和现场参与感。而《龙兄虎弟》其幽默诙谐的风格定位通过费玉清的冷幽默的风格化主持锦上添花,堪称“台视”综艺电视史上的经典。“华视”更是在节目的策划和后期制作上苦心孤诣,其创作的《综艺万花筒》把“寓教于乐”的电视理念发挥的淋漓尽致,节目中观众既可以通古关今了解许多历史典故,欣赏许多现代歌舞,又可以在游戏竞猜环节当中愉悦身心,开拓智慧。因此可以称它为一档可以代表“华视”综艺创作水平的魅力之作。

进入到21世纪后,虽然出现了新老节目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但是并不妨碍许多优秀综艺节目的产生,其中包括颐和制作有限公司2002年播出的《综艺大哥大》、中天综合台2007播出的《大学生了没》和2009年的《康熙来了》等。从这些电视节目中可以窥见这一时期台湾电视综艺节目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鲜明特征,首先即类型繁多、受众面广;这一时期的电视节目种类可谓是无所不包,美食类、竞猜类、旅游类、美妆类、谈话类等等五彩缤纷。其次是彻底娱乐化,这种娱乐的程度已经上升到意识形态领域甚至对政治的严肃性进行消解,即呈现出政治娱乐化的态势;最后是收视率为王,适者生存的生存法则。这一时期的竞争比之前任何一个阶段都激烈,各大电台推陈出新创办新的栏目,名牌栏目的更迭速度不断加快,运作方式更加完善使得一些结构内容和品质内涵不过关的电视栏目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繁荣的背后往往也伴随着更多的问题,这一时期各大电台所制作的综艺节目数量剧增但质量良莠不齐,且很大程度上面临着创新能力不足、抄袭雷同泛滥、内容低俗化等问题,在业界引起了广泛的探讨。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这一时期的电视综艺节目制作水平较之前取得显著提高,完成了向现代化、多元化、大众化的转型,推动了消费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资本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总结

台湾电视综艺节目是随着台湾电视业的发展历程而逐渐走向成熟的。通过对台湾综艺节目发展三个时期即一台称霸的肇始期、三足鼎立的丰富发展期、百家争鸣的成熟争议期的梳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其在各个发展阶段形式和内容的演变、阶段化发展特征以及其面临的问题、存在的偏差与弊端。虽然本文的笔墨着重从历史发展的维度来探究台湾综艺娱乐节目,并未对各个阶段化的特征做系统化详细的论述,但这无疑会对其接下来的具体研究做好铺垫,并为大陆对台湾综艺娱乐节目的借鉴研究等课题提供基础性的文本。

参考文献:

[1]陈飞宝、张敦财.台湾电视发展史【M】.福州:海风出版社,1994.

[2]郭镇之.中外广播电视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李献文.台湾电视纵览【M】.北京:中國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4]王伟.台湾“解严”后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状况探索【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7.

[5]项谬.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6.

[6]王丽.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特征及其价值【D】.南昌:南昌大学,2012.

作者简介:马东,男,(1994.01——),汉族,河北承德人,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文化。

猜你喜欢

发展史综艺节目
提高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探索
主持人在当下综艺节目中的角色功能转变分析
电视综艺节目与新媒体互动的创新
浅谈我国会计发展史
新时期电视综艺节目发展问题及未来趋势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从鲍德里亚的后现代传媒看综艺节目的流行
探析韩国综艺节目大势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如何赢得市场
新型智能手机保护壳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