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讲、编故事——童趣中习得言语技能

2018-04-19李爱华

考试周刊 2018年36期
关键词:语言习得故事教学

摘 要: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我想,在教学时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层面,而应该转换阅读视角,启发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达的,即让学生从理解“写什么”到懂得“怎么写”,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关键词:言语技能;故事教学;语言习得

童话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因为喜欢所以会更专注,因为专注所以会更乐意倾听、思考和表达。因此,我以薛法根老师《猴子种果树》为课例,谈谈如何用“有规律语言结构现象的童话文本”引导学生发现、理解和内化文本秘妙,指向表达,更好地习得言语技能。

一、 课堂写真

围绕文本规律的语言结构,薛老师设计了三个关联的内容板块:

板块一:听讲故事。课堂伊始,薛老师就坦言“今天老师来给小朋友讲故事。”(学生立即活跃起来)“故事的开头是这样的:一只猴子种了一棵梨树苗,给它浇水、施肥,等着将来吃梨子。过了一天,它又来给树浇水、施肥,等着将来吃梨子。过了一天,它又来给树浇水、施肥,等着将来吃梨子。过了一天……”生已经迫不及待,纷纷举手发言“它又来给树浇水、施肥,等着将来吃梨子。”(众大笑)老师故作惊愕状:“你们也会讲故事啦?”随文识字、学词后,薛老师又继续讲故事:猴子一想:“对,五年太长,我可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梨树,改种杏树。于是就拔掉梨树,改种杏树。于是……生迫不及待地接话:“就拔掉梨树,改种杏树。”(众笑)

评析:此环节薛老师让学生通过听故事来知“结构”,他把周星驰的喜剧效果很好地融入了课堂,用了“重复重复再重复”的讲故事方式。而此时薛老师话锋一转直指文本表达意图,启发学生思考:“猴子做了哪两件事?”学生深受结构样式启发,立刻发现了语言特点。真可谓匠心独运,具有“四两拨千斤”之效。

板块二:学讲故事。在学生对课文第一部分语言有了初步感悟之后,薛老师要求学生讲这段故事并提出相应要求:“要讲好这段故事,先要把人物的语言模仿得绘声绘色!你们自己练习一下。”学生练习反馈后,薛老师巧妙地肯定学生将对话读得惟妙惟肖后立刻提高難度,让学生利用出示的填空式语段来讲故事:

正当的时候,一只对猴子说:“”

猴子一想:“”于是就。

薛老师“这一段能讲得不得了不稀奇!下面还有两段故事,老师不讲,你们也不练习,谁能一口气讲下来,才算‘不得了。想一想,怎么讲?有什么秘密?”学生纷纷发言:“后两段和前一段差不多。”连如何讲好后两段故事的方法都想好了:“只要换掉鸟,叫声,还有谚语,基本上就一样的。”“只要换几个词语,就可以讲下来了。”

评析:此环节薛老师创设了3个不同难度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讲故事来掌握“结构”并做了水过无痕的点拨:一句“想一想,怎么讲?有什么秘密?”将学生的注意力、思辨力从故事的内容指向了故事的表法手法和结构方式上来,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文本的结构特点:故事内容变了,但故事的基本结构和话语没有变!瞧,经过推敲学生发现简单的童话故事原来蕴含着这么深刻的逻辑结构。

板块三:续编故事。这一部分薛老师通过让学生思考小猴子“什么树也没栽成,它会怎么样?”切入,让学生运用刚才的故事结构编故事结尾,并出示了仿编语段“正当的时候,一只对猴子说:‘猴子一想:‘于是就。”学生进行续写,反馈。

点评:此环节薛老师通过让学生续写故事来内化“结构”。从学生的续编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将“谁来劝?怎么劝?猴子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构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从学生仿写的三方面表现可以看出:①结构不变,“谁来劝”中的谁变了;②“怎么劝”中劝的逻辑顺序不变,但内容变了。首先是去劝说猴子的动物所对应的发声和语气运用得当,如老牛开口说话用哞哞;蜜蜂用嗡嗡;狐狸用嘿嘿。在教师的高明点拨下,在轻松、开放、活跃的情境对话中,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文本中的语言及结构交流表达,发展了语言能力。

二、 分析研究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可见,在阅读时发现文本的形式秘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从认知学角度看,小学生作为“大多数”里的一员,他们的语言习得更容易从有规律的语言现象或者结构现象中获得,因此,在选择童话文本时,以规律文本作为习得语言的媒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面对有规律语言结构的童话文本,如何指向表达进行教学呢?我想可以从薛老师的课得到启发,那就是——抓“语言形式”的落脚点来实现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的齐驱并进。

(一) 反复品读语言,初步发现规律。重复讲故事是薛老师这堂课的一个特色。在不断地故作重复渲染出的愉悦气氛中,学生投入情感,升华认识,此时的重复,也是为了让学生对文本重复的特色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二) 练习反复表达,体会规律内在逻辑。提取出文中体现规律的句式,设置阶梯式的挑战模式,如出示难度逐渐升级的“填空式语段”,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反复表达(讲故事)中习得言语技能。而此时教者要做的是在旁引导、点评,以求做到导学相长,师生互动,让教育学臻于和谐的境界。

(三) 仿照结构创编,内化运用规律。这篇童话故事其实还可以无限循环下去,而许多童话也是如此,结尾耐人寻味,发人深省。因此,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想让学生内化要领,进行仿写或创编,无疑是很好的办法,给学生独立训练、思考感悟的时间,让学生在运用中熟练运用规律结构,真正实现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转变。

让我们向薛老师学习,真真实实地为学生的成长着想,实实在在做语文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李爱华,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张坂锦溪小学。

猜你喜欢

语言习得故事教学
对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认识及其与语言习得和教学的关系探究
试析英语故事教学中插图的有效应用策略
基于联想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词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