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需求分析的闽台合作商科专业ESP课程设置研究
——以闽江学院海峡学院为例

2018-04-19任凌珊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商科英语课程设置

任凌珊

(闽江学院 海峡学院,福建 福州350008)

福建省与台湾一直有着密切的地缘联系,无论是地理上的一水之隔,还是历史文化上的传统渊源,都体现了福建省在海峡两岸关系上的重要地位。随着日益密切的两岸经济文化交流,闽台高校的教育合作也渐成趋势,通过利用两岸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培养符合当今国际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自2009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来,福建省教育厅也进一步出台了推动闽台两地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政策,两岸合作交流的频率与规模日益增多与扩大,多所福建高校与台湾高校建立起多样化合作办学、联办专业的机制,并在合作中不断调整、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闽江学院海峡学院办学背景

在政策的支持下,闽江学院海峡学院经福建省教育厅评估,于2009年5月正式通过成为福建省首家闽台高校本科层面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并承担“闽台高校师生双向交流”教育改革项目。闽江学院海峡学院与中国文化大学、台湾实践大学2所台湾高校合作,以“3+1”模式,在电子商务(资讯科技与管理)、保险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广告学(创意传媒)、工商管理、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时尚设计)等十个专业上“分段对接”,并实施“校校企”模式联合培养人才。根据学院的教学安排,海峡学院的学生在大学第三年赴台湾合作院校展开为期一年的专业学习,其他三年在海峡学院学习。至今,已有近三千名学生赴台学习,两百余名台湾合作院校教师来校任教。

通过整合校内外和台湾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海峡学院通过开设博雅讲座、设立小班化的中外教结合英语教学、启动“两岸产学计划”、引进台湾大学的课程创新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毕业生进入就业单位或者继续出国深造,人才品质获得肯定。其中中教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目前主要沿用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教学内容体系,每周4课时,通过各种领域、话题的语言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英语水平。但是,由于海峡学院创办时间较短,办学经验不足,并且面对教学群体的特殊性,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还在不断调整、改进,而显然以传统的EGP教学形式不足以满足学生赴台学习的需要,因此通过需求分析来进一步改进英语课程的设置是十分必要的。

二、闽台合作商科专业设置ESP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课程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传统EGP课程的一种延伸,也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改革的发展方向。2004年,蔡基刚就提出大学英语的改革方向需要从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转变[1],从应试目的到应用目的,回归其大学英语的教学本位。之后众多学者对ESP课程的理论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堂实践等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应用与发展。目前,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作为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已经越来越凸显,国内各大高校已经将ESP课程加入大学英语课程中,以提升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学术交流和从事专业技术性工作的能力。

ESP课程是为了学习者的特定学习要求和目的而设置的,结合学生专业学习方向,已有学校开设医学英语、法律英语、商务英语等。在海峡学院所开设的专业中,有八个是商科方向,学生在学院学习的三年中,各个专业均有台湾教师来校教授相关课程,这些课程和赴台湾学习一年的课程大部分都使用全英教材。由此可见,在商科专业中,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能力相当重要。学生也表示在学习英文教材时,用英语进行专业性阅读和查阅相关英文文献的能力要求较高,这对于英语能力有限的学生,时常遇到困惑。结合目前国内大学英语的改革方向和闽台合作商科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满足海峡学院学生将来学习与工作中有效利用英语进行进一步学习与实际交际,在学习大学英语课程期间设置ESP课程是十分迫切的。

三、需求分析理论

蔡基刚教授提出目前很多大学盲目调整大学英语课程,有的转为英美文化通识课,有的甚至直接免修英语课。这些盲目的调整缺乏对实际情况的分析,特别是缺乏针对学生的需求分析,以至于不能对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2]。正如上文所提到的,ESP课程是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目的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需求分析(Need Analysis)必须作为ESP课程设置的基础,才能使ESP课程有针对性。

关于需求分析理论,国内外有许多理论分析模型。其中,国外具有代表性的是Hutchinson 和 Waters提出的目标需求(target needs)和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3]。目标需求分析需要研究学习者使用语言的原因、目的、时间、场景以及教学内容等;学习需求分析则需要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学习者的特点以及学习场地、时间等条件。除此之外,Bloor提出将需求分析分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需求分析(learner-centered analysis)和以目标为中心的需求分析(target-centered analysis)[4]。而Long则明确提出需求分析与ESP课程设置有着紧密关系,甚至还能对二语习得产生影响[5]。

综合各种需求分析理论,并且结合海峡学院闽台合作商科专业学生的具体需要和实际情况,此次ESP课程需求分析以问卷的形式收集信息,分析学生的英语学习基本情况、语言学习需求、教学材料使用情况、教学方式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信息。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和社会需求,对ESP课程设置提出建议。

四、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于2016年12月对闽江学院海峡学院2015级商科八个专业16个班级以问卷的形式收集信息,每个专业随机抽取约3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收集问卷235份,其中男生占41.7%,女生占58.3%。问卷共设置14题,其中10题单选题,3题多选题,1题主观题。以下将各部分调查情况抽取关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一)学生英语学习基本情况

2015级学生为大二学生,已经完成大一一个学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截止至2016年12月,在调查结果中有60.2%的学生尚未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水平考试,39.8%的学生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未有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该数据表明海峡学院商科学生通过一年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英语平均水平为中等偏下,过半学生未能取得大学英语四级证书,语言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提高。在“是否能适应目前大学英语英语课程的教学”的问题中,61.22%的调查者选择“基本能够适应英语教学”,17.35%选择“能够适应,但有点吃力”,14.29%选择“能够适应,还能适当增加难度”6.12%认为“太难,不能适应”,仅有1.02%认为“太简单,希望加大难度”。在该调查进行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个多月的大二英语课程,由此可见目前EGP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与模式基本符合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并对部分学生有提升效果,小部分能力较好的学生感觉学有余力。

该部分调查数据体现出目前商科专业学生的语言学习基本情况,在全年级英语基础中等偏弱的情况下,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与形式与学生英语水平基本相适应,但教师仍应考虑到具体各班级学生的语言学习情况,针对部分学习较吃力与能力较好的学生进行合理调整,使英语教学更切合学生实际水平,使之发挥有效提升作用。

(二)语言学习需求

问卷中调查学生关于学习英语的实际目的,是一道多选题,来了解他们的语言学习需求。调查数据如图1所示。

图1 英语学习目的调查结果

由调查可见,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前三位为工作需要(70.41%)、四六级证书需要(58.16%)和学分需要(52.04%),这与社会客观需求紧密相连,体现出学生对于语言的实际用途以及今后步入工作岗位的能力十分重视。根据调查结果,课程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商科学生的工作方向,以及相应工作岗位对英语的要求,学以致用才能最大程度满足学生需求。

(三)教学材料使用情况

问卷中针对目前海峡学院使用的教材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大部分学生表示基本满意(60.2%)、比较满意(9.18%)和非常满意(7.14%)。而对于现有教材是否满足专业方向学习的需要以及是否有助于未来的职业发展,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60.2%及58.16%的学生认为满足专业方向学习需要和有助于未来的职业发展,但仍有39.8%与41.84%的学生认为不能满足。

该部分的调查结果反映了目前教材的使用情况,在基本满足大部分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四)教学方式

目前海峡学院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课堂为小班教学形式,分组进行合作与竞争,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来完成学习内容,达到英语学习效果。同时,根据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能力要求,课堂教学覆盖了听、说、读、写、译等多个方面的语言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英语水平。在多选题“目前的中教英语教学,对你的英语能力哪方面有明显提升”中,听(41.84%)、说(33.67%)、读(48.98%)、写(33.67%)、译(48.98%)五个方面均有一定数量学生选择,除了写作与口语在课堂中相对操练时间少外,其他几项技能的选择率比较均衡,见图2。

而在问到“是否对当下的英语教学方式感到满意”的单选题综,有52.04%的学生选择基本满意,40.82%的学生选择非常满意,仅有7.14%的学生表示不满意。

在教学方式的需求调查上,学生希望在课堂中更多提升的能力体现出下表所示的结果。其中,口语(43.88%)和听力(36.73%)是学生最希望提高的两项能力,这也是日常交际英语中比较重要的两项能力。

图2 教学对英语能力提升调查结果

由该部分调查数据可见,目前的“任务型”教学兼顾各项英语能力的教学方式较适合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学生的英语能力各个方面都有所提升,但还存在调整空间,特别是学生比较重视的实际交际能力。

(五)课程设置

关于英语课程设置是否需要作出调整,问卷中具体设置了一些问题,来了解学生对课程设置的需求情况。对于是否有必要学习商务英语课程,有90.82%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对于现阶段的课程如何做出调整,其中仅有18.37%的学生认为“无需做出任何调整”,有62.24%的学生希望“在原有大学英语基础上,适当增加商科相关的话题、知识”,有19.39%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变为商务英语,使用商务英语教材”。

这部分调查的数据足以表明学生对于学习商务英语方面知识的需要,因此对于目前EGP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有必要进行相应调整,结合商科学生的实际需求,在课程设置上面加入商务英语相关内容。

五、对ESP课程设置的建议

通过此次基于需求的调查分析,整合学生的英语学习基本情况、语言学习需求、教学材料使用情况、教学方式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调查结果,对闽台合作商科专业的ESP课程设置提出以下建议。

(一)重视教材建设,优化教学内容体系

作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学习资源,使用的教材既要既要注意体现学科前沿也要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6]。单一的EGP教材对于满足学生赴台学习以及未来工作领域中的外语能力需求,是显然不足的。但目前市面上完全符合闽台合作办学的ESP英语教材较少,大部分不符合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如果直接盲目使用,则不能达到教学效果。学校应重视对已有教材的调整,或根据需求分析重新编写适用的教材。在ESP教材编写中,可以参考台湾课程对相关专业英语的要求,将词汇、句型、表达、语篇特点等等进行整合,可以分场景、分话题编写入ESP教材中,让学生在提升专业方向英语能力的同时,做好与台湾课程的衔接准备。当然,在学生基础英语能力提升到一定层次后,再进入专业相关的ESP课程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大一学年要打好语言综合能力的基础,在原有EGP教学体系上更加兼顾各项英语能力;在大二学年根据各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分层次增加ESP课程,使整体教学内容体系更加科学、实效。

(二)对接企业需求,增加语言实践教学

学校应充分利用“校校企”模式,深入了解当代企业对人才素质以及人才结构的要求,分专业对不同岗位的能力需要作具体调查,将社会需求与学生培养目标有机结合,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能有所体现。ESP课程可以在保留原有以学生为主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相应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不同的工作场景或情景模拟,采用丰富的形式将语言实践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体现出英语的实用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提升教师能力,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面对闽台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教师应自觉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与教学能力上进行自我提升,不能完全依靠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来传授知识。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探索语言教学的合理转型。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台湾课程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尤其是与组织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合作。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的交流合作,能帮助EGP教师转型成为合格的ESP教师[7],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制定与编写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六、结语

英语能力,无论是学生进一步进行专业学习还是步入职场,都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基本能力。ESP课程设置不仅符合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改革的发展方向,也符合闽台合作办学模式下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客观需求。福建高校应动态应用需求分析的结果,不断推动英语课程改革,使英语必修课能真正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2):22-28.

[2]蔡基刚.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ESP课程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12(3):47-50.

[3]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4]BLOOR T,BLOOR M. Th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English: A Halliday Approach [M]. London: Arnold, 1996.

[5]LONG M H. Second Language Needs Analysis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6]张黎明.基于需求分析的ESP实践教学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11):178-179.

[7]李晓荣.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向ESP教师的转型[J].教育与职业,2012(5):90-92.

猜你喜欢

商科英语课程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商科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