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悬吊训练的临床应用

2018-04-19谢卫东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肌群腰痛特异性

谢卫东

(华润凤凰北京市健宫医院疼痛科,北京100054)

慢性腰痛是困扰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常见疾患之一,给社会和病人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严重的腰痛会出现运动功能障碍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hronic nonspeci fi c low back pain,CNLBP)以腰、骶及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同时可能存在腰部无力、僵硬、活动受限和协调性下降等功能障碍;临床上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包括:药物、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神经阻滞和椎体融合术等[1];运动疗法是治疗CNLBP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提高腰椎周围肌群的协调力和力量可以增加脊柱稳定性[2]。本研究通过对比悬吊训练和慢跑运动模式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病人的治疗意义,给基层医院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方 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就诊本院疼痛科门诊的CNLBP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以疼痛程度和年龄段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组间在性别、年龄等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各失联5例,实际纳入研究50例。

纳入标准: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1]:①腰痛反复发作并持续超过3个月;②年龄在40~60岁之间;③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在3分以上;④无神经根性症状;⑤4周内未接受任何治疗。

排除标准:①全身感染性疾病;②精神疾病、孕妇;③脊柱结核、腰椎间盘突出、肿瘤、强直性脊柱炎及其他椎体骨质破坏性疾病等引起的腰痛;④腰痛不能承受运动负荷或运动后症状加重,⑤盘源性腰痛。

2.方法

(1)对照组:接受2个月的慢跑运动训练:慢跑运动训练第一阶段(第一个月)慢跑时间30 min,靶心率为60%~80%最大心率;第二阶段(第二个月)慢跑时间40 min,靶心率为70%~80%最大心率。

(2)研究组:病人接受2个月的悬吊运动训练:悬吊运动训练以腰、腹肌骨盆部肌群为主,共4组动作,第一阶段每周进行3次训练,持续进行1个月,每组动作进行10次的重复,进行下一组动作时休息3 min;第二阶段每周进行4次训练,持续进行1个月,每组动作进行15次的重复,进行下一组动作时休息3 min,若存在不能连续完成的情况,可给予休息。

3.观察指标和评价方法

(1)评价:分析两组干预前后疼痛情况和腰痛疾患功能;疼痛采用VAS进行评分,包括0~10分,分数越低说明病人疼痛感越轻;腰痛疾患功能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评分,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行走、坐、站立等10个方面,根据程度评价0~5分,最高分50分,分数越低说明病人功能障碍越轻。

(2)采用德国ERGOFIT智能核心肌力诊疗系统检测病人肌力,包括核心肌肉屈、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的最大等张收缩力量。

4.统计学方法

本次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用均数±标准差(±SD)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VAS评分比较

组间在VAS评分上比较,干预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见表 1)。

2.两组ODI评分比较

组间干预前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研究组比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见表 2)。

3.两组核心区肌肉力量比较

组间干预前核心区肌肉力量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见表 3)。

讨 论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是指腰骶部疼痛持续 3 月以上,且排除明确的解剖或神经生理上的原因,除外肿瘤、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脊柱侧弯、感染、骨质疏松等疾病引起的腰背部疼痛。其诱发因素可能是机械性的、肌肉骨骼性的或多因素综合所致。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康复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其中,对于CNLBP的非药物疗法中,运动疗法被推荐为“一线疗法”。

CNLBP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机制较复杂,腰椎间盘、腰椎小关节、韧带等异常均可导致腰部疼痛发生,其中腰椎局部稳定肌群在维持腰椎稳定性方面起到了核心作用,能够保证关节囊、椎体、韧带等处于正常位置,从而发挥脊柱的正常功能,因此治疗CNLBP应以腰椎局部稳定肌群和提高周围肌群力量为主[3]。

悬吊训练是根据现代康复理论发展而来的训练技术,包括诊断和治疗系统,治疗系统主要包括肌肉放松、关节活动度、牵引、关节稳定性等训练,其特点是通过将身体某些部位悬挂在悬吊系统上,让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下去完成动作,将闭链动作赋予开链动作的训练效果,该种训练方式不仅可刺激整体原动肌、局部稳定肌等肌群,而且刺激更有力,还能激活和增强本体感觉,达到增加局部结构稳定性的作用[4]。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VAS评分、ODI评分改善程度均比对照组更明显,干预后核心区肌肉力量也比对照组病人显著更高,说明悬吊训练对慢性腰痛病人康复效果更为显著,充分体现出其确切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对CNLBP病人采取悬吊训练进行干预能够使病人疼痛、功能障碍得到更显著的改善,核心肌肉力量改善也更为明显,并且费用经济,符合医疗改革的大方向,值得向基层医院推广。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x±SD, 分)

表2 两组ODI评分比较(x±SD, 分)

表3 两组核心区肌肉力量比较(x±SD, N m, n = 25)

[1]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专家组.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2016, 26(12):1134 ~ 1136.

[2]汪敏加,张艺宏,宋思琦. 核心稳定性运动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腰骶结构的影响.《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7, 41(5):167 ~ 172.

[3]黄茹,陈景洲,徐艳文,等. 核心肌群肌力训练对腰椎压缩性骨折引起的疼痛影响分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2016, 22(12):947 ~ 948.

[4]丁利刚,顾学鹏,姜山,等.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比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2016, 22(12):944 ~ 946.

猜你喜欢

肌群腰痛特异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