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新闻中音响的发掘与运用

2018-04-17王莹

科技传播 2018年6期
关键词:发掘运用

王莹

摘 要 声音是广播媒介的唯一载体,受众主要通过听觉来接收广播上的各种信息。音响,特别是现场音响,作为广播新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是广播区别与其他媒体形式的独特优势,也是广播新闻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只有在广播新闻中发掘和运用好各种音响,将听众的听觉调动到极限,才能发挥广播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 广播音响;发掘;运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07-0079-02

音响是指除了人的语言,音乐之外的其他声响,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比如说动物的叫声,劳动生产的声音,自然界的响声如打雷、风声等,音响存在于人们活动的每一个空间。

而在广播新闻中,音响根据新闻来源可以分为两种,主题音响和背景音响。所谓的主题音响,能够直接表现出新闻事物的本质和特点,比如说新闻采访对象的同期声。背景音响,是丛属音响,不能直接表现新闻本质,但是可以很好地渲染新闻主题,增加新闻的真实性,更好地再现新闻场景,吸引受众。

现如今随着传播语境的多元化,受众渴望能够接收更加真实,更加现场化的新闻报道,所以现如今的廣播新闻对于音响的运用越来越重视。国外的广播界一直有“声音的建筑学”这一概念,现如今我国的新闻报道也开始注重各种现场声,越来越多地引入各种现场音响来展现新闻事件,还原事物本来的面貌。

1 广播新闻音响的作用

1)增加新闻报道的真实性。音响不仅能够直接还原新闻事件发生时的细节和过程,还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反映出特定环境和氛围,通过听觉给受众一种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比如说在新闻报道中,如果能将话筒直接交给采访对象,用同期声来展现新闻事实,无疑比记者述说更加真实;而各种现场实况音响如果能够合理地运用在新闻报道中,无疑能够给受众多方位的立体感。

以第27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惊心动魄160——首次揭秘“长五”推迟发射》为例,这篇广播消息,作者在发射当天上百个口令声中,选出标志性的、阶段性的20多个口令声,全部都是现场音响,在报道中呈现,层层叠叠,为听众营造了真实而紧张的160分钟,让听众未到现场,却放佛身临其境,亲“耳”见证,这种报道方式别具一格,真实地还原了我国航天史上的重要时刻。

2)提高新闻报道的说服力。比起文字,现场的实况音响更具有实证性,比文字的内容更加直接、自然、可信,现如今的受众更加偏向于接收来自于新闻现场的第一手新闻素材。比如说在新闻报道的是一位小朋友具有较高的钢琴演奏天赋,如果能够直接放一段他弹奏的歌曲,无疑能够大大提高报道的真实可信度。

3)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音响也有其独特的效果作用。它能够表现特定的时间或空间,烘托环境,刻画任务形象和心理。运用在新闻报道中,可以把现场的气氛、人物的情绪直接传递给听众,感染受众,产生情感共鸣。比如说采访现场热闹非凡的欢呼声、鼓掌声,劳动现场热火朝天的机器轰鸣声,采访对象的笑声、哭泣声,种种音响如果能在新闻报道中合理运用,比任何语言和文字都更加生动,无疑能让新闻报道格外出彩。

4)增强新闻报道的可听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于富有变化的声音更加有兴趣,再加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受众更加习惯于接收碎片化信息,接收习惯更加随意,很难静下心来接收单一的乏味信息。声音作为广播传递信息的唯一符号,只有在新闻报道中引入多种音响来源,用丰富的声音素材来刺激受众的听觉,才能改变单一的声音信号刺激带来的审美疲劳,增强新闻报道的可听性,更加符合当前受众的接收习惯。

2 发掘与运用广播新闻音响的原则

音响作为广播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新闻工作者在发掘和运用音响时必须要遵循相关原则,符合新闻活动规律,才能将其功能最大化。

1)真实性原则。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生命,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主观的、客观的、还是二者兼而有之造成的新闻失实,都会严重误导受众,影响媒体的公信力。

音响作为广播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例外,必须符合以下条件:是所报道的新闻事实的一部分,采录的音响也必须是被报道的人物、事物或环境本身所发出的声音,而且是在新闻事实发生过程中发出的声音,千万不能弄虚作假,以假乱真。

而当下有些记者在广播新闻音响的运用过程中,容易犯以下几方面的错误:首先,用导演摆布的手法采录现场音响。所谓的导演摆布,就是指记者事先指导和干预了新闻的发生过程,采访对象何时出场、说什么样的话、摆什么造型,全是记者说了算,就像在演戏一样,给人不自然、不真实的感受。其次,用模拟音响代替现场音响。现代的拟音技术手段高明,往往可以以假乱真,一些人往往因为现场采录的音响效果不理想或者图省事,直接在广播新闻中运用模拟音响,这无疑违背了真实性原则。最后,事前录或者事后补录来采录现场音响。出于各种原因,这种手法在广播音响报道中时常出现,它违反了音响必须是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同时录制这一真实性原则。

总而言之,音响报道中音响的采集、制作都必须严格按照事物本身的客观面貌来,严格地反应客观存在,不然很容易让听众听出破绽,弄巧成拙。

2)典型性原则。虽然说广播新闻报道中应该广泛运用音响,但是不是说随便什么音响都可以拿来凑数。记者所选用的音响必须具有典型性,能够揭示和阐明报道的主题,或者能够说明事物的某个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样才能发挥出文字报道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果一篇新闻报道中的音响采用的是“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制作方式,没有精挑细选,过多过杂,不但不能吸引受众,反而会让人听起来不胜其烦。

所以说,音响的选用一定要具有典型性,具有特点,这样才能最大功能地发挥作用,给听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3)可听性原则。因为广播用单一的声音符号来传递信息,而声音符号是转瞬即逝的,这就对新闻报道在可听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响作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符合可听性原则。

第一要自然,就是千万不能和采访对象事先排练好,用唱双簧的方式一问一答,来采集现场录音,这样给人感觉很不自然,这样的现场音响不能采用。第二要清晰,让听众一听就懂,一听就记住,直奔主题。一些含糊不清,甚至夹杂着噪音的现场音响是不能采用的,只有清晰的音响才能准确地表达新闻事件,获得良好的收听效果。在记者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现场音响很具有典型性,采访对象也说得很精彩,但是却夹杂着大量的噪音,听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记者一定要忍痛割爱,以可听性作为选择现场音响的一大原则。

如何才能在采录到可听性强的现场录音呢?因為广播新闻音响的采录一定要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要求对采访对象不能过分干预,这就给记者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每一次采访在一定程度上都像是一场战役,在采访前必须要做好充足准备,这种准备包括心理上的准备和采访预案的准备,尽量多了解新闻事件本身,熟悉新闻采访对象,到了现场后,要随时保持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采访机要随时处于待机状态,采集周围的各种声音。与采访对象的对话也要自然、有效地进行,这样才能采录到可听性强的现场音响。

4)合理性原则。一篇新闻报道一般是由现场音响和记者述说两个部分构成,二者不可分割。好的广播新闻报道中,这两个部分的运用应当是恰到好处的,二者之间相互补充,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新闻事件本身。音响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简单生硬地夹杂在记者述说当中,记者述说也不是无关痛痒地说上几句。所以,新闻报道中的音响运用必须要符合合理性原则。

首先,要紧扣主题。一般记者采访归来,所能获得的现场音响非常多,这时候记者要明确主题,根据主题需要选择和剪辑音响,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如果音响的运用不紧扣主题,会给人感到多余和累赘。其次,要符合新闻事件本身的面目。新闻记者作为新闻报道的第一道把关人,在后期写作和制作稿件时也要严格遵循真实性原则,要避免给听众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上造成错觉,从而错误地理解新闻事实。再次,音响运用要精炼。音响在广播新闻中能够发挥出文字叙述无法达到的效果,是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效果,如果太多太滥,会给听众一种杂乱的感官刺激,达不到最佳传播效果。最后,要注意与记者叙说的搭配。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能用现场音响的,尽量不用记者叙说,因为现场的音响更有说服力,也更能展现新闻事实本身。如果单凭音响无法揭示新闻主题,听众无法通过听音响了解完整的新闻事实要素,这时候就要引入记者叙说,只有二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篇完整的广播新闻报道。

3 结论

综上所述,广播新闻是通过音响传递信息,音响的作用巨大,广播记者只有用好、用活各种音响,用声音来塑造“有声画面”,给听众打造一个可以听得见的新闻现场,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广播的自身优势,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汪璟.运用现场声响写活现场[J].电视时代,2010(Z1):71-72.

[2]胡艳君.搞好录音新闻 凸现广播特色[N].伊犁日报(汉),2007.

[3]芮必峰.当代广播电视概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发掘运用
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考古发掘之后的文物保护探讨
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文立意的探究
浅谈农村幼儿教育中本土资源的利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