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

2018-04-16

地下水 2018年3期
关键词:充分性环境影响指标体系

(辽宁省葫芦岛平山供水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葫芦岛 125000)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是现代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水利工程这样一种工程体量较大的建筑工程而言,在利用水能资源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对自然形貌进行改变,从而打破工程所在地的原有的生态平衡,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引入旨在对工程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监督,并根据破坏程度采取相应的修缮,以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对环境的破坏[1]。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完善程度从侧面反映了工程的施工管理的能力,我国在这个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评级体系现状,提出了一些适用于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构建原则,以期提升工程的环境保护程度[2]。

1 国外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现状

欧美等地区的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意识到了水利工程对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并因此建立并逐渐完善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经过近50年的监督与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逐步的恢复,新建的水利工程也具有较高的自然和谐度,对环境破坏较小。以1998年英国出台的环境保护体系为例,此项体系通过监督三十多个属性,将评价指标划分为6大标准,包括自然性、稀缺性、显著性、多样性、丰富度、特殊特征性,通过多年的完善与评估,最终基于此项体系,建立了著名的RIVPACS河流生态监督体系;1992年澳大利亚也推出了河流健康状况评估管理体系,旨在对现有河流生态情况进行了解与治理;除此之外,非洲等国家也建立了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评价体系等,以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为基础,以服务于人类宜居地建设为目标,至今以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与环境效益[3];1992年日本国土资源与环境保护部门共同颁布了《大坝建设工程环境导则》,对以大坝水库为主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注意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以意见的形式提出了环保施工的要求,在施工单位的积极响应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环境保护理念的不断深入,世界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我国至今尚无具有广泛适用性与强制力的指标体系,因此及时进行补充。

2 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原则

水利工程通常较为复杂,涉及的方面众多,不同部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为了能够确立构建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目标,需要首先确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通过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评价体系中心思想,结合我国工程与生态、人文情况的实际现状,将体系的构建原则总结为以下几个部分。

2.1 实用性原则

从一些国外的失败案例可以看出,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无法最终实施下去的最主要原因是体系偏离实际,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点:(1)指标过于繁多。考虑到环境生态因素的多样性,在指标的制定过程中,有时会通过增加指标的方式以求评价体系的完整性,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过多的评价指标给工程施工造成了巨大的限制,在重重压力下,评价体系以失败告终。(2)指标难以监控。在评价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有时会为了追求评价工作的有消息,设立一些难以进行监控的指标,如某地区的生物复杂度,这些难以监控的指标都有着相似的特点,即监控成本过高或无法控制误差,造成指标失实。(3)指标不具有普适性,在指标的建立过程中,参考样本过少会导致指标不具有普遍适用性,造成评价指标的使用范围过窄,无法推广使用。参考失败案例发现,理想的评价体系应当首先具备实用性原则,即在合适的成本、可操作的情况下达到能够普遍适用的效果,从而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接受。

2.2 科学性原则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有考虑的方面众多,评价规则修订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明确性要求。明确性要求指的是评价指标必须针对具体的的属性,指标定义和制定的意义必须明确,且指标的确立能够得到科学的佐证,可以明确反映出生态环境的客观现状,并对保护、改良水利工程周边生态环境有直接的指导性作用。(2)可量化要求。可量化要求是指评判的指标应为客观的、可以通过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明确统计的指标,通过量化统计,便于找到合适的标准,开展分析工作。(3)标准化要求。标准化要求是指指标的评价过程应当遵循某一被各界广泛认可的标准,使评价指标最终能够被社会各界所接纳,提升认可程度。科学性原则的确立旨在提升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客观程度,以提升评价效果。

2.3 独立性原则

考虑到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涉及生态环境的多个方面,需要衡量的因素众多,为了能够降低评价工作的强度,提升评价工作的可实现性,这就需要对评价指标与过程重复、相近的指标进行合并或删减,保证指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如考量水利工程周边森林环境中某物种分布情况时,物种个体数量与群落数量属于相似指标,在评价时应当予以合并,以减少评价工作的负担。独立性原则的设立在于提升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

2.4 充分性原则

为了能够达到良好的评估效果,评价的标准应当能够涵盖足以代表生态环境的多个因素,这就需要满足充分性原则,做到充分性原则还需要满足以下几点需求:(1)客观化要求。评价指标需要详实,但不应脱离客观,在标准的制定与分析数据的采集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素对结果的干扰,做到客观与公正。(2)相关性要求。充分的评估不应当脱离主体目标,考虑到生态环境系统的环环相接,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扩展至相当大的范围内,因此在满足充分性原则的同时,需要对评价体系中各个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约束,对于缺乏直接联系或密切联系的指标,应当及时进行舍去,以确保指标的精炼。(3)预见性要求。满足充分性原则应当不仅仅着眼于现在,还应当对水利工程修建完成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一个有效的预估,从而确保评价体系除了能够对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有效评判外,还可以对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指引。

3 构建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

意见

3.1 适应我国国情现状

我国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社会发展对水利工程的依赖程度较高,亟需建设大量的水利工程以满足农业、工业、人民日常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水利工程的发展,但考虑到其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建设的长远意义,应当充分折中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可因过分追求社会发展速度而牺牲环境,同时不可因过分追求环境保护而丧失目前社会发展的良好契机,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当时刻明确指标制定的核心目标,即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因此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应当作为工程建设的一个补充,起到维护环境稳定的效果,不应当成为限制工程发展的枷锁。

3.2 长远化的指标制定理念

纵观世界各国的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发展情况,一般从提出到成熟要经过近20 a的发展,且随着时代的变迁,评价体系还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在我国追求发展高速度的大背景下,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期望能在短期内实现,但从有效性和实际性的角度考虑,一蹴而就的评价体系建设将不利于我国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健康发展,体系的建立过程需要通过充分的调研与验证,在摸索中逐渐形成一套具有我国特色,满足我国自然环境实际需求的评价体系,在借鉴国外评价体系的过程中,也应当用批判和发展的眼光对待,拒绝一成不变的理念,在一个充裕的时间内,构建出能够行之有效的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4 结语

我国水资源丰富,水利工程众多,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于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水利工程的建设还在不断推进中,但是考虑到水利工程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为了能够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构建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以对水利工程建设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监督与改善。本文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成熟指标体系,结合我国现状,提出了以实用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充分性原则为指导,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了一些意见,以期更好地完善体系的建设,在未来的工作中,还应当进一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理念,将其应用于我国实践工作中,更好的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裘江海.河岸景观设计理念初探[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4(03):26-28.

[2]郭庆宏,李欣,董秀强.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0(22):134.

[3]许武德,刘素君,孟繁斌,等.浅淡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中的环境保护设计[J].水利规划与设计.1998(02):14-15.

猜你喜欢

充分性环境影响指标体系
直接有限环的新刻画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Liénard方程存在周期正解的充分必要条件
解析簇上非孤立奇点的C0-Rv-V(f)-充分性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相关因素分析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养殖的环境影响
洙赵新河扩大治理环境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