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措勤县米彭根勒地区金、稀有金属找矿前景分析

2018-04-16

地下水 2018年3期
关键词:黑云矿化花岗岩

, ,

(陕西省核工业地质局224大队,陕西 西安 710024)

研究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南缘,地理位置处在西藏阿里地区的措勤县,阿里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燕山期大规模中酸性岩浆岩侵入区[1]。研究区交通条件极差,以往矿产勘查工作程度较低,在本次调查工作之前,区域上仅完成了小比例尺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以及少量路线矿产地质调查工作。自1976~2003年间,相关地质单位先后提交了1:100万、1:50万小比例尺的区域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及《1:25万措勤区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2]。在矿产勘查方面一直未有发现,对该区矿产成矿情况了解不足,本次寄希望通过部分地质勘查工作及区域地质、物探、化探工作相结合,获得该区金属矿产概略分布,为后期金、铀及稀有金属选区勘查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

1 地质背景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南缘,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中酸性杂岩带南岩带。区域南部为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北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见图1)。区域地层主要有古近系林子宗群典中组及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冰川湖砂、泥堆积及坡积物。区域上断裂构造带发育,大致以北西西—近东西向为主,以逆冲断层为主,内陆湖泊多与断陷构造有关,故多呈狭长形[3]。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中酸性杂岩带南岩带共有花岗岩类岩体30余个,岩体大小不等,产出形态各异,花岗岩主要形成于白垩纪和古近纪,并具有多期、多次岩浆活动的特点。主要有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及正长花岗岩等岩石类型[4]。

根据1:50万措勤幅水系沉积物化探资料,区域上地球化学场具有良好的分区特征,各区界线均以元素连续高场或低场陡变带为界线,与岩浆—构造事件较吻合。地球化学场变化不大,异常规模相对较小,Pb、Zn异常值沿断裂分布,而Bi、Sb、Cu、Pb、Zn、U、Cr、Sn、Mo、Sr、Mo、V等元素异常或高背景区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异常中U平均值11.4×10-6,最高值54.5×10-6;Th平均值43×10-6,最高值176.1×10-6;Rb平均值232.3×10-6,最高值285.5×10-6,Pb、Zn等元素含量均较高[2]。

2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地质

研究区主要出露古近系典中组火山岩、砂岩和第四系沼泽和冰渍堆积。典中组(E1d)属于林子宗群火山岩,主要分布于东部和西部,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砂岩组合,呈层状、似层状,多数地段不整合于中酸性侵入岩之上,自上而下分为凝灰岩层、细砂岩层、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层3个岩性段。

哈额区域性断裂(FⅠ)呈北北西走向从研究区东侧经过,为逆冲性断裂,逆冲带内主要由压性碎裂岩组成,劈理化特征显著[2]。研究区内的F1和F2断层皆为哈额断裂的次一级构造,发育于岩体与典中组地层的接触部位。其中F1断层位于扛穷沟北,南西西—北东向,倾向330°,倾角72°,局部受第四系覆盖出露不清,性质不明。F2断层位于研究区东部的扎钦沟,走向近东西向,倾向不详。另外,在研究区东部的江布沟脑,发育有多条近南北向的张性小断裂,地表出露长度一般为20 m,最长可见200 m;宽0.2~1 m,断层内断续为石英及黄铁矿所充填。区内金矿体受断层控制,目前在江布沟脑的近南北向张性小断裂中发现一条金矿体。

研究区岩浆岩为布母松绒花岗岩类岩体,时代属晚白垩世早期,研究区出露面积近80%[2]。该岩体为一多期脉动侵入形成的复合岩体,岩石类型较少,主要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另有少量花岗斑岩和正长花岗岩等。区内目前发现的銣矿体受岩体控制,主要赋存于二长花岗岩中。

2.2 研究区地球化学特征

本次进行了全区1:25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通过对区内元素的相关性特征分析,并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共圈定综合异常区12个。其中HS-6、HS-7、HS-8、HS-9(图3),从所处的地质背景和异常元素的强度分析,属于成矿潜力较大的异常。

(1)HS-6综合异常主要落在F2断层以南似斑状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岩体区域,是花岗岩型金、铀矿化成矿有利地段。该异常组合为Au、U、Ce、Li、Ag、Bi、Pb、Zn、Cs、Th等十种元素组成,异常组合较为复杂。从异常特征、异常规模可看出,该异常主成矿元素为Au、U,异常的形态特征呈近西北—东南向展布,该异常组合异常面积大,异常规模、强度高,元素成分复杂。在岩体与地层接触部位有较明显蚀变现象,而F2断层构造裂隙较为复杂,断裂间相互切错,构成复杂的构造地质环境,形成了良好的导矿、容矿空间,有利于矿物成矿,在热液活动强烈及构造发育地段寻找Au、U等矿化现象。

(2)HS-7综合异常主要落在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与典中组地层接触部位,该异常组合为Au、Ag、Bi、Pb、Zn、Cs、Y等七种元素组成,异常组合较为复杂。Au、Ag、Pb异常的浓集中心正好位于正长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附近,Au异常的北部浓集中心位于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与典中组地层接触带上,南侧浓集中心的面积、规模较大,主要位于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的内部。主成矿元素Au在异常北部与Ag套合性较好,该部位也在岩体与地层接触带上,应特别注意金浓集中心与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内外接触带蚀变强烈地段寻找金矿产。

(3)HS-8综合异常出露于中细粒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体区。异常组合为Ce、Be、Rb、Bi等四种元素组成,异常组合较为简单。该综合异常元素组分较为简单,但Bi、Be元素异常强度、规模较大,与Rb元素套合较好,异常浓集中心明显,可作为进一步寻找Rb矿的依据。

(4)HS-9综合异常组合为U、Ce、Rb、Bi等四种元素组成,异常组合较为简单。该综合异常组分较为简单,但从单元素异常规模上看U元素异常规模大、强度高,并与其它元素套合程度较高,浓集中心一致,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该异常产出于中细粒二长花岗岩区,形成原因推测为以区域上的岩浆脉动侵入作用为主,该区域是寻找全岩型铀矿的有利地段。

3 矿(化)体地质

本次对研究区南侧的部分异常进行了初步评价,在西南部折隆沟西沟两侧HS-8异常分布处发现铷矿化体4条,整体为花岗岩型全岩产出形态;在东南部江布沟脑一带的HS-6异常部位发现金矿化体1条,金矿体赋存于受断裂控制的蚀变带中,走向近南北,倾角65°。

3.1 铷矿(化)体地质

折隆沟一带沟底两侧基岩出露,基岩岩性为中细粒二长花岗岩或中细粒似斑状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基岩整体富含铷,按照铷矿化产出位置可分为Rb1、Rb2、Rb3、Rb4共4个铷矿化体。

Rb1和Rb2矿化体主要赋存于白垩世早期细粒二长花岗岩体中,呈北西—南东带状展布,矿化体与围岩接触界线不明显(见图4)。含矿岩性为灰白色细粒二长花岗岩,质地致密,局部有轻微绢云母化,矿物中斜长石含量高。Rb1矿化体Rb2O品位为411.1×10-6~554.5×10-6,平均471.7×10-6。Rb2矿化体Rb2O品位401.4×10-6~546.8×10-6,平均494.9×10-6。

Rb3和Rb4矿化体主要赋存于白垩世早期中粒似斑状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与二长花岗岩细脉接触部位,呈北西—南东带状展布,矿化体与围岩接触界线不明显。Rb3矿化体Rb2O品位372.9×10-6~461.5×10-6,平均值为427.2×10-6。Rb4矿化体Rb2O品位402.4×10-6~509.6×10-6,平均441.8×10-6。

总体上研究区铷矿化体分布范围较广,含矿岩性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其次为部分中粒似斑状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与二长花岗脉体接触部位,铷矿化品位偏低,低于伴生铷矿体工业品位(0.1%)。找矿标志可大致总结为:(1)寻找和圈定区内的似斑状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2)以燕山期中后期脉动的中细粒含钾长石、云母花岗岩为重要成矿区段;(3)岩石地化结果含量高,具备明显的全岩型富集特征的似斑状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为铷成矿较好的找矿远景区。

3.2 金矿(化)体地质

江布沟脑一带出露基岩为灰白色似斑状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金矿(化)受F3断裂控制(图2),产于似斑状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内的破碎蚀变带内。断裂蚀变带出露长约200 m,走向182°,倾角约为65°,宽约0.3~0.8 m,蚀变带两侧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断裂带南段倾覆于山脊后层积雪下,北段被碎裂带碎石覆盖,中部被两侧滚石堆掩盖,江布沟北出露长60 m,江布沟南出露约140 m,样品分析品位为3~15 g/t,平均4 g/t。金矿化蚀变带内可见大量硅质细脉,呈现明显中低温热液流体改造特征,脉体裂隙中黄铁矿化、方铅矿化较明显,多呈散点状,局部呈团块状,经化验分析Pb含量为5%~16.9%。

金元素的富集与变质作用、构造运动关系较为密切,构造控制作用明显。矿化蚀变带内主要以似斑状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为主。硅化、黄铁矿化、方铅矿化明显地段金元素相对富集,含量较高;无硅化、黄铁矿化、方铅矿化地带金矿化相对较差或不含矿。矿标志为:(1)寻找和圈定研究区内似斑状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的断裂蚀变带。(2)断裂蚀变带中硅化、黄铁矿、方铅矿化发育区是成矿较好的地段。

4 研究区找矿潜力评价

研究区内中酸性岩浆岩非常发育,强烈的岩浆活动带来了丰富的成矿元素,形成了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的Bi、Sb、Cu、Pb、Zn、U、Rb、Cr、Sn、Mo、Sr、V等元素异常或高背景区,多期次的岩浆活动是元素不断地活化、富集,是形成Cu、U、Rb、Mo等岩浆热液矿床的有利条件。同时,沿区内断裂构造分布着Au、Pb、Zn等异常,断裂构造不仅使成矿元素发生活化、迁移,也为元素的沉淀提供了空间。岩浆活动和断裂构造为本区提供了有利的成矿条件。

通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本区内圈定综合异常区12个,其中HS-6、HS-7、HS-8、HS-9、HS11从所处的地质背景和异常元素的强度分析,属于成矿潜力较大的异常。已在折隆沟底HS-8异常分布处发现铷矿化体4

条,在江布沟沟脑HS-6异常发育部位发现金矿化体1条,但是,目前对铷矿(化)体、金矿体控制程度均较低,且控制规模有限,仍具进一步扩大规模的潜力。

除HS-6、HS-8外,尚有多个成矿有利的重点异常有待评价,这些异常部位同样具备铷矿和金矿的找矿标志。

(1)折隆沟底南侧的HS10和格觉隆沟中上段HS11异常,同样为二长花岗岩中的Rb异常,异常强度与HS8相当,HS11异常规模是HS8的两倍,是寻找Rb矿(化)体的有利部位。

(2)扎钦沟以东分布的HS7金异常,其异常规模和强度均大于HS6异常,异常近南北走向,控制该异常的构造可能是与控制HS6异常相平行的一组断裂构造,因此,认为HS7异常异常发育部位为金矿的有利成矿部位。

(3)位于格觉隆沟以西至折隆沟中部一带的HS-9综合异常,U元素异常规模大、强度高,并与其它元素套合程度较高,浓集中心一致,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是寻找全岩型铀矿的有利地段。

总体来看,本区成矿条件良好,具有形成金、铷、铀等金属矿床的潜力。

[1]侯增谦,吕庆田,王安建,等.初论陆-陆碰撞与成矿作用—以青藏高原造山带为例[J].矿床地质.2003.22(4):319-333.

[2]欧德贵,赵咸明,陈富琦.1:50万措勤幅地球化学图说明书.西藏自治区地矿厅区域地质调查大队.1996.

[3]李廷栋.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研究的新进展[J].地质通报.2002.7(21):370-376.

[4]刘鸿飞,多吉,张金树,等.西藏雅鲁藏布江成矿区东段铜多金属矿勘查报告(2002.1~2007.12)[R].拉萨: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2009.

猜你喜欢

黑云矿化花岗岩
漂流计划
漂流计划
矿化剂对硅酸盐水泥煅烧的促进作用
黑云白云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花岗岩
抗剥落剂TR-500S改善花岗岩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男妖女妖知多少
花岗岩储集层随钻评价方法及应用
不同矿化方式下丝素蛋白电纺纤维的仿生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