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脾胃论治高血压病的一点体会

2018-04-12刘志超王保和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5期
关键词:脾胃论高血压病病患者

刘志超,唐 倩,王保和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150)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此病是指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病是诱发多种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导致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措施[1]。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头痛、疲劳、心悸等。中医认为,高血压病属于“眩晕”、“头痛”的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素问·玉机真脏论》中说:“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旁。”“脾胃二脏,位居中焦,为五脏六腑之枢纽,气血化生之源泉”。脾胃主一身之升降,与肝气调达相顺应,而气机调畅是五脏安和的重要保证[2]。在本文中,笔者从中医的角度探讨了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及从脾胃论治高血压病的一些体会。

1 高血压病的概述

目前,高血压病在全球的发病率已高达20%。临床上尚无治愈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方法。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患者存在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因素、电解质紊乱、血管内皮功能改变及遗传因素等[3]。治疗此病的方法主要为口服内皮素受体阻滞剂等降血压药、改善患者的生活行为、进行抗氧化治疗及介入治疗等。近年来,随着一些新型降血压药在临床上的应用,高血压病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更有效的控制[4]。但是,这些新药的副作用、在联合用药时的安全性、对靶器官的药理作用等问题尚未阐明[5]。

2 从脾胃论治高血压病的中医理论依据

脾胃共为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可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使人体保持正常的血压水平[6]。《黄帝内经》中说:“阳明燥土,太阴湿土。”脾胃润燥适宜,才能使气血化生不息且运行调达顺畅,进而可使血压趋于稳定。《素问·方盛衰论》中说,气血运行不畅可导致“气上不下,头痛巅疾”。吴达在《医学求是》中指出:“明乎脏腑阴阳升降之理,凡病则得其要领。”可见,高血压病患者出现的头晕、头痛等症状是由脾胃气机升降不畅所致。叶天士在其所著的《临证指南医案·中风》中指出:“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更有风木过动,中土收戕,不能御其所胜”。风木过动,肝阳上亢,可使脾土受克。因此,抑木扶土兼顾补益脾胃是高血压病治疗之大法[7]。脾胃学说之大家李东垣在《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中所:“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思,损耗元气,即脾胃虚弱……脾胃亏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这明确指出了脾胃失和,阴火上冲可导致血压升高。朱丹溪指出:“脾气者,人身健运之阳气,如天之有日也,阴凝四塞者,日失其所,理脾则如烈日当空,痰浊阴凝自散”。脾为“生痰之源”。高血压病患者常可因体内过多的糖分、甘油三酯等无法被脾胃正常地消耗和利用,日久生痰,使脾胃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8]。《灵枢·病始生》中说:“湿浊伤下”。肾有控制津液输布的功能。湿浊伤下可导致肾阳衰败,湿毒内蕴,即现代临床上所描述的“高血压性肾脏损害”。

3 从脾胃论治高血压病的辨证方法

3.1 脾胃虚弱型高血压病的辨证施治

脾与胃同居中焦。患者若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之品,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可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使体内的阴阳气血紊乱,进而可导致血压升高。治疗脾胃虚弱型高血压病可采用健脾养胃、化痰除湿之法,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9]。在此方中党参、黄芪可补养脾胃之气,鼓舞清阳;陈皮、半夏可燥湿化痰;茯苓、薏苡仁可健脾逐水;天麻可化痰熄风,并可起到止晕的作用。此方中诸药合用可补养脾胃,调畅气机,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水平。

3.2 气虚痰湿型高血压病的辨证施治

患者若长期存在不良的情绪可因痰浊困阻,肝失调达而造成血压波动,或因脾阴不足,统血能力减弱,血失濡养,肝气横逆而导致血压升高。气虚痰湿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眩晕、目胀、食少乏力、舌胖嫩,舌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或虚大而滑[10]。在治疗该型高血压病时可采用补气化痰祛湿之法,选用赭决九味汤。此方的药物组成是:黄芪、代赭石各30 g,党参、茯苓各15 g,陈皮6 g,法半夏12 g,炒决明草24 g,白术10 g,甘草3 g[10]。此方的用药主旨在于治脾以安五脏,使五脏气血平衡,使血压恢复正常。

3.3 肝郁脾虚型高血压病的辨证施治

肝郁脾虚型高血压病患者的典型表现包括善太息、抑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易惊、舌淡白、舌边有齿痕、脉弦细或缓等。治疗该型高血压病可采用疏肝理气、养血健脾之法,可选用四君子汤合逍遥散。此方的药物组成是:生黄芪30 g,党参、茯苓、茯神、煅磁石各20 g,白术、当归、白芍、柴胡各15 g,薄荷、生姜各10 g,甘草6 g[11]。在此方中,四君子汤可健脾燥湿益气,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逍遥散可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并有抗焦虑及调节精神压力的作用。

4 结语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可对气血的生成与运行产生重大的影响。脾胃虚弱,对气血的调节能力不足,使气机升降失调,即可导致血压升高。可见,从脾胃论治高血压病抓住了此病的主要病机,当可取得显著的效果。

总之,从脾胃论治高血压病为我们更有效地治疗此病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理论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刘靖.2015高血压治疗新进展与新理念[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6,24(1):11-14.

[2] 方璐. 于睿教授运用“调脾胃安五脏”理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经验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

[3] 王蕴强.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新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5,5(6):26-28+34.

[4] 金婧茹,张源波,汪晓芬,等.高血压病治疗新进展[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2):251-254.

[5] 房龙梅,李怀武.心血管系统药物研究新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8):987-990.

[6] 张磊,郭伟星.从脾胃气化失司浅谈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8):767-769.

[7] 王姿谕.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中医治则治法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

[8] 金华,金钊,张蕾蕾,等.高血压从脾胃论治机理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3):290-292+318.

[9] 徐鑫,张明蕾,张景凤.从脾胃论治高血压病1则[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6):937+943.

[10] 吴焕林. 邓铁涛运用调脾法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A].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2005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2005:1.

[11] 冯志博,白洋.李立志教授从脾胃论治高血压病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4):438-441.

猜你喜欢

脾胃论高血压病病患者
从脾胃论治喉源性咳嗽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基于文献的从脾胃论治失眠用药规律研究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从后天脾胃论治更年期血崩
从脾胃论桂枝汤的解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