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两种麻醉方式对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对比

2018-04-12郑红荣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苏醒丙泊酚芬太尼

郑红荣

(甘肃省秦安县中医医院麻醉科,甘肃 秦安 741600)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对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极易导致其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会导致患者发生人格改变及精神错乱。为了进一步研究对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实施麻醉的最佳方法,笔者的团队对在甘肃省秦安县中医医院进行该手术的38例老年患者实施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在甘肃省秦安县中医医院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76例老年患者。将这7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在参照组的38例患者中,有男性17例,女性21例;其年龄为58~77岁,平均年龄为(67.5±2.11)岁。在治疗组的38例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8例;其年龄为58~78岁,平均年龄为(68±2.1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参照组患者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进行靶控静脉麻醉,对治疗组患者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进行静吸复合麻醉。对患者实施麻醉的方法是:1)术前半小时,用0.5 mg的阿托品和0.1 g的苯巴比妥钠对其进行肌内注射。2)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其建立上肢静脉输液通路,然后用乳酸钠林格液对其进行静脉滴注。3)连接监测设备,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4)使用面罩让患者吸纯氧3分钟,随后对其进行麻醉诱导。同时,使用脑电图深度监护仪对患者的麻醉深度进行监测。5)对参照组患者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进行靶控静脉麻醉的方法是:⑴使用微量输注泵为患者静脉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将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控制在3.5 μg/ml,将盐酸瑞芬太尼血浆的靶浓度控制在4.0 μg/ml。⑵在患者的麻醉深度值达到EO或D2时,以气管插管的方式连接麻醉呼吸机,将吸呼比设为1:2,将呼吸频率设为12~16次/分,将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设为35~45 mmHg。⑶在开始实施麻醉后的5 min,对患者进行手术,并在术中间断性地使用0.1 mg/kg的维库溴铵对其进行静脉滴注,以维持其肌松。⑷在手术结束时,停止为患者注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然后用100 mg的曲马多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以预防其术后疼痛。⑸待患者麻醉苏醒和自主呼吸完全恢复时,对其进行拔管操作[1]。对治疗组患者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进行静吸复合麻醉的方法是:⑴用1.5~2.5 mg/kg的丙泊酚和2μg/kg瑞芬太尼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⑵在患者的麻醉深度值达到EO或D2时,以气管插管的方式连接麻醉呼吸机,将吸呼比设为1:2,将呼吸频率设为12~16次/分,将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设为35~45 mmHg。⑶在开始实施麻醉后的5 min,对患者进行手术。术中以1 L/min的氧流量让患者吸入浓度为1%~2%的异氟烷,同时严格监测其呼气末的浓度。同时,用 1~ 2 μg·kg-1·min-1的瑞芬太尼和 2~ 5mg·kg-1·h-1的丙泊酚对患者进行持续性静脉滴注;并间断性地使用0.1 mg/kg的维库溴铵对其进行静脉滴注,以维持其肌松。⑷在手术结束前(即取出胆囊时),停止为患者吸入异氟烷,再让其以6 L/min流量吸入新鲜氧气,以促进其呼吸管道内及体内异氟烷的排出。⑸在手术结束时,停止为患者静脉滴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然后,用100 mg的曲马多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以预防其术后疼痛。⑹待患者麻醉苏醒和自主呼吸完全恢复时,对其进行拔管操作[2]。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各项指标及在不同时间段其认知功能的评分。在术前及麻醉结束后的 1 h、2 h和3 h,使用MME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该量表的总分为3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认知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录入到SPSS20.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各项指标的比较

参照组患者术毕至恢复自主呼吸的平均时间为(5.85±1.34)min, 其术毕至苏醒的平均时间为(10.52±1.23)min,其术毕至拔管的平均时间为(11.13±1.02)min。治疗组患者术毕至恢复自主呼吸的平均时间为(2.81±1.05)min,其术毕至苏醒的平均时间为(7.81±1.25)min,其术毕至拔管的平均时间为(8.69±1.11)min。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术毕至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术毕至苏醒的时间和术毕至拔管的时间均更短(t=11.008、9.5260、9.9777,P值均为 0.0000)。

2.2 在不同的时间段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的比较

在进行麻醉前,参照组患者MMES的平均评分为(29.63±0.02)分,治疗组患者MMES的平均评分为(29.82±1.09)分;在进行麻醉后的1 h,参照组患者MMES的平均评分为(20.41±1.41)分,治疗组患者MMES的平均评分为(25.12±1.35)分;在进行麻醉后的2 h,参照组患者MMES的平均评分为(21.25±1.02)分,治疗组患者MMES的平均评分为(27.68±1.12)分;在进行麻醉后的3 h,参照组患者MMES的平均评分为(28.76±1.31)分,治疗组患者MMES的平均评分为(29.23±1.32)分。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在进行麻醉后的1 h和2 h其认知功能的评分均更高(t=1.0744、14.874、26.166、1.5579,P=0.2860、0.0000、0.0000、0.1325)。

3 讨论

近年来,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老年患者的机体功能处于衰退状态,故在对其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时,实施麻醉的方法会对其术后的认知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丙泊酚属于高脂溶性麻醉药,其主要是通过抑制神经细胞达到麻醉的效果。此药的半衰期较短,对患者进行持续性输注也不易发生药物积聚的现象。瑞芬太尼属于芬太尼类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此药在进入人体内1分钟左右就会达到血-脑平衡,其在组织和血液中会被迅速水解,故具有起效快、维持的时间短等特点。有研究表明,与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进行靶控静脉麻醉法相比,对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进行静吸复合麻醉的操作更简单,患者麻醉的深度更易被控制,可作为对老年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时的首选麻醉方式[3]。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与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进行靶控静脉麻醉相比,对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进行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其术后苏醒的时间,减轻对其认知功能的负面影响。

猜你喜欢

苏醒丙泊酚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植物人也能苏醒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