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修人的“匠心”培养

2018-04-11仪征技师学院陈宝珍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匠人匠心工匠

仪征技师学院 陈宝珍

一直都认为“匠人”“匠心”源于传统工艺,比如扬州著名的玉石雕刻、鲁班传承的木匠工艺等,汽车圈中的“匠人”师承何处,一直在寻找。后来细细品味了工匠精神后,发现汽车制造业、售后服务业、销售业都不缺“能人”,但都称不上“匠人”。

1 对“匠人”“匠心”的理解

网上有一组漫画,很好地诠释了对“匠人”“匠心”的理解。笔者整理成文字见表1所列。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当下的汽修人离“匠人”很远,这种远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来自于汽修人对职业的热爱度、坚持度和工艺性、严谨性上的不足。

2 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工匠精神”这几年比较火,一是源于2016年3月5日它出现在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二是源于我国从首次参加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得1银3铜,到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得4金6银3铜,再到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斩获15金7银8铜。数据说明了我国不缺乏技术,缺乏的是人,以及对“工匠精神”的一种坚持与执着。这种精神流转于世界各国并成就了不少国家的知名品牌。比如我们熟知的瑞士手表、瑞士军刀,手工打造的迈巴赫,德国制造的圆珠笔等。这些匠人精神归结到最后就是“慢”,要想成就品牌或者手艺,必须有一群能耐得住寂寞的人沉下心、静下心来钻研工艺。德国约有370万家企业,其中95%都是家族企业,这些家族企业不少是世界某一工业领域的“隐形冠军”,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爱“钻牛角尖”。

像“螺丝大王”莱茵哈德·伍尔特,14岁辍学后到父亲工厂当学徒,14天的经历让他通过一颗小小的螺丝钉知晓顾客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而提高顾客满意度就是要让0.2元的螺丝钉代表的不是它本身的价格,而是对“顾客至上”的一种真诚与执拗,这体现的就是一种“工匠精神”。

表1 对“匠人”“匠心”的理解

3 汽修人的“匠心”体现与培养

宝马最大的汽车厂坐落在慕尼黑以东100 km的小镇——丁格芬。这里有1.85万名员工,每天生产1 500辆宝马车。总装车间的分工极细,一条组装线上有数十名员工,每个工位有2名~4名员工。比如安装汽车座椅工序,产品一到,工位上的技术工人与合作者将在5 s~6 s完成座椅安装、矫正、拧紧螺栓等工序。而车辆从底盘安装、发动机安装、轮胎安装,到下线成一辆可以出售的成品车,只要2 min,对安装环节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果1颗螺栓没有拧上或没有完全拧紧,整条安装线就会停止。从德国的“学徒制”到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体系”转变其实就发生在“德国制造”从被英国人贬低向高质量代名词转变的时期。因此,笔者认为汽修人的“匠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现和培养。

(1)“匠心”的体现,是手艺人或技术人对品质的精益求精。在追求效率、降低成本而尽力获得利益最大化的时代,能够始终如一,专注于自己的事业,精雕细琢、不厌其烦、终身学习、做到极致。

(2)“匠心”的体现,是无论世界多么喧嚣,他们的内心是安静的。只有保持对工作的热爱,坚定自己一生只爱一件事的决心,才能竭其心智、穷其工力。这对于刚刚从事汽修行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需要提倡。刚就业的汽修学生带着对职业的憧憬走进4S店或汽修店,但很快会面临着汽车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与学校教学内容的脱节;实践操作机会少,面对实际操作过于胆怯;多会出现“修车靠猜、好坏靠换”;也会出现刚进企业,每天都是常规保养,认为学不到技术,眼高手低,产生职业倦怠;或者面对同期进入岗位后转岗从事营销或者业务接待工作的人提成与收入比自己多很多,产生心理落差。因此,要安心潜心才能修炼汽修人的“匠心”,甚是关键。

(3)“匠心”的培养,对于从事汽车维修与保养工作的汽修人,涉及到维修或保养工艺,从来都不是一件单凭个人经验和粗浅判断就能敷衍过去的事情。一辆汽车的零部件有2 000个~3 000个,要全部了如指掌则需要花费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然后才能将各总成的维修知识融会贯通。从故障诊断、检测到“病灶”排除,这中间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汽修人去讨论、验证、修改、实施、检验,最后提出对整车针对性的测试。

(4)“匠心”的培养,除了需要对维修技能精益求精,还需对车主的安全负责,在用户的体验感受中大做文章。笔者曾经遇到过到维修店保养车辆时,修理工忘记添加机油的;还有一例是在维修店更换火花塞时,一个小垫片掉入气缸,结果导致活塞连杆折断,发动机气缸壁拉伤,需要大修镗缸。因此,这时候的汽修人,就要像“汽车医生”一样,更需要具备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更懂观察、更会反思、更加专注、更擅学习。

(5)“匠心”的培养,对于刚入职的新人,需要历经4个阶段,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一是技术入门期。遇到好的汽车维修企业或汽修师傅,抱着只要能学到本领,不付工资管吃住就行,但同期学员每月收入稳定,自己每月一分没有,还要干最脏最累最没技术的活,试问你能坚持多久?实际调研结果显示,很多学生干2个月~3个月就会产生放弃的想法。而技术就是这样,只有在你心态摆正的时候才有可能学到,于是顿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因此,“匠人”第一关就是先准备“啃老”1年~2年。二是技术成熟期。此阶段学徒已多成师傅,面对迎面而来的人情世故、成家立业等,便会开始冒出“少干活多挣钱的思想”,因此,钻研技术变成了钻研维修行业潜规则,如何克扣机油,如何以次充好,如何私拉业务,如何“用好”徒弟。这个阶段多出现在工作2年~3年的员工身上,“匠人”肯定不会出在这样的员工身上,这样的员工只会变成“奸人”。三是技术发展期,此阶段也是良心对撞期。此阶段的维修人因为手艺佳,维修独立性强,客户群稳定,很容易产生渴求老板对自己的付出要认可,在物质和精神上要跟自己的付出成正比的心态,从而产生彼此不信任的状态。因此,这阶段就要呼吁企业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奖励分配制度,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鼓励创新、奖励技术”的原则,这样,“匠心”才会在此氛围中得到极大的尊重。四是“匠人”升华期。此阶段就是当汽修人物质富余、技术被认可后,他已没有一个现实的、具体的、可依靠追求的目标,工作就如“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整天将“没意思”挂在嘴边,对新生事物丧失追求,拒绝任何锻炼的机会,夜郎自大,摒弃别人的建议,渐渐“匠人”也沦为“庸人”,只会啃老本,吹嘘过去。因此,很多人败在功成名就上,很多企业败在“1 000万元”的利润上。提升职业新鲜感迫在眉梢,调整技术领域,挑战新课题非常重要,总结经验分享案例,也可使实践型匠人往理论型学者发展。

因此,美国《匠人》一书的作者、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呼吁学习德国:“德国企业意识到,不论从经济还是从爱国角度来说,都有必要在国内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大军;我们从来没有这种时代精神。”而我们中国制造的春天,必然等待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深入。

猜你喜欢

匠人匠心工匠
三十载坚守匠心传承“非遗”名菜
方学斌:以匠人之心 著华彩金银
姚建萍:始于初心,臻于匠心,成于决心
90后大工匠
流动的壁画 匠人的传承
工匠神形
老艺人的匠心
青年匠人
工匠赞
致敬!老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