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2018-04-04蒋天明

魅力中国 2018年49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学效率学习兴趣

蒋天明

摘要:数学课程相比较于其他课程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数学教育者在教学过程应该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且小学作为能力启蒙的重要阶段,教育者更要加强对于当前暴露出来的问题的重视程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阶段和思维模式来制定更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教学方法,帮助其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生活化教学模式作为研究主体,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效率

引言:

各阶段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教育者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取代了传统的将分数放在首位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小学教学阶段,教育者更需要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因素对于其理解能力的限制以及数学学习所需要的逻辑思维对于学生所提出的更高要求,将日常生活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有机融合,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把数学学习过程向着灵活性和创造性的方向推进。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限制学生的兴趣培养。

当前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仍然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老师将绝大多数的时间用于课本知识的讲解,尽可能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题目类型,以便在考试过程中对于题型的变换也可以轻松地应对。但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小学数学教育者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的讲解速度决定课堂教学的进度,而数学知识只是以老师的语言和黑板上的文字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学生没有权利对于教学进度进行干涉,更没有机会去表达自己内心的困惑与不解,长此以往,学生会因为枯燥的教学模式而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进而影响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死板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通常以例题讲解为主,教育者很少将课前准备的时间用于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情景设置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将思维融入数学课堂。虽然科技的进步使得多媒体教学模式盛行,但由于小学数学教育者的年龄跨度大,部分教育者很难掌握相关的教学技术,教学载体的差异使得数学教学效果参差不齐。

(三)课下作业的堆积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时间主要用于老师的对于课本内容的讲解,故很少有机会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教育者只能让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状况反应在课下作业和试卷上,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对课上的知识进行巩固并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小学数学教育者不得不布置大量的课下作业,占据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甚至影响到学生的正常休息,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模拟生活情境。

生活化教学更多的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小学数学教育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将其作为教学事例引导学生的思考与讨论,让学生仿佛真的置身于生活情境之中,以更主观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问题,同时这样的有机融合能够帮助学生对抽象的数学定义等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生活化理解,让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愉悦的生活化环境中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例如:在教学生认识人民币时,小学数学教育者可以将整个课堂当作是一个大商店,请一部分学生来扮演售货员,剩下的学生则扮演顾客,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了解人民币, 加深对于人民币的印象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为数学题目提供生活化情景。

在日常的数学练习中,单纯的数学计算可能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再加上当前的数学教学模式仍将练习作为提高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主要方式,因此,小学数学教育者可以为数学题目适当的增添一些生活情境,將数学运算练习与生活相融合,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运用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数学实际上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数学的身影,因此,小学数学教育者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将数学课堂搬到室外,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数学的能力。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但对于车辆的租赁以及费用的预算都需要学生独立完成,且由学生负责参观过程中定期的人数清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让学生怀着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数学学习。

(四)引导学生写“数学日记”。

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新思想、新发现,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让学生编写“我和数学”的故事,写“数学日记”,可以培养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深化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如让学生写在家里,爸爸妈妈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上商店买东西,又用了哪些数学知识通过记“数学日记”,既让学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数学,明白了数学知识不仅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也可以了解学生有没有较强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以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三、小结

总之,小学作为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该阶段的数学教学模式要引起小学数学教育者的充分重视,要将生活化教学作为重要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数学学习情景,为数学题目提供生活化情景,运用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满都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浅析[J].大观周刊 ,2014,(8):17-17

[2]谢媚琴.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运用[J].明日风尚,2016,(11):71

[3]冯向容.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新教育时代,2016,(35):22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模式教学效率学习兴趣
基于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研究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