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初中化学“生本课堂”构建下创新思维的培养

2018-04-03采有余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创新性化学

采有余

(江苏省南京市长城中学 210000)

一、背景

在新课改背景之下,教学观有了很大的转变,如课堂教学由“教师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由“重结果轻过程”转向“重结果更重过程”由“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由“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一切都以学生为本,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研究内容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各要素的研究:学生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主要特征、教学评价等.并实现这些要素的课堂实践及主要策略.

三、“生本课堂”构建下培养创新性思维的实践

1.注重营造宽松心理氛围,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初三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对于这门新的课程学生并没有什么了解,更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是,教师和学生都是互相新认识,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影响到日后学生对教师,甚至对于这门课程的态度. “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喜欢你,喜欢你的课堂,才会愿意听、愿意讲,亦会不由自主喜欢这门课程.

2.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当学生开始喜欢你,你亦要使化学这门课变得有趣,让学生在进入化学的世界后兴趣盎然.就要求要注重课堂情境的创设.

(1)将化学与现实生活结合创设情境,如告诉学生家里洗碗时洗洁精去油的是乳化剂的乳化作用、家里蒸馍发面是化学中复分解反应原理等等.而且要抓住学生关心的话题,如要给学生提及女生减肥应该注重减少油脂的摄入、男生要想拥有壮硕的肌肉应该多加摄取维生素和无机盐等等.

(2)将化学与化学发展史结合创设情境.例如,讲“水的组成”这一课时,教师可先讲述史上人们对水的认识,让学生判断每种认识的对错,激发学生课堂“主人公”的意识.在讲化学元素周期表时,可以给学生讲讲它的由来,讲讲门捷列夫的那个有意思的梦,让学生倍感有趣.

(3)将化学与社会生产结合创设情境.

3.注重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师就应该注重分层教学,在课前,教师应该多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多交流,了解班内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维能力的差异性,做到心中有底,而在课堂上,并不公开学生层次.在讲课时应该将知识点简单化、趣味化,让每位学生在轻松中学习知识,分层教学的关键点主要体现在课堂中问题的设置,要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让每位学生都有答对问题的机会,逐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如在进行“制取氧气”这一课题时,教师在设置关于过氧化氢制备氧气的问题时,可以设置如下几个层次的问题:①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了什么作用?②二氧化锰在这个化学反应的前后有什么特点?③比较实验中二氧化锰先后放入的区别.这样,班里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对其中一题的能力和机会,当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也是有能力答对问题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产生了自信.

4.注重利用丰富多彩的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学生思维

在问卷调查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对实验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多做相关演示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现象.如做白磷在水中的燃烧实验,学生在看到实验现象之后,自然会觉得新奇无比,便会自发得动脑思考、投入到讨论之中.其次,要多布置安全有趣的课后小实验,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后给学生布置鸡蛋壳和醋反应的拓展小实验,并让他们自己探究产生的气泡成分鸡蛋壳的成分,体验到自己动手、自己动脑得到知识的喜悦感,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5.注重教授给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方法

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性思维,最重要的还是教会学生形成良好创新思维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创新性的思维和教学理念.例如在讲述分子和原子的特点时,学生不好理解课本中抽象的知识点,不明白为什么50 mL的酒精加入50 mL的水,体积竟然小于100 mL.那么教师就应该联系生活,应用类比法,将其比作水果,如果装满了苹果的篮子还可以放什么,学生会提出还可以放枣子、葡萄等等,由此得出分子(原子)之间有间隙.再比如,学习“置换反应”,教师告诉学生这是“A+BC=B+AC”的反应类型,类似于同学“抢同桌”,学生觉得极其有趣并豁然开朗,那么在学习“复分解反应”时,就会有学生提出“复分解反应”是“AC+BD=AD+BC”的反应类型, 类似于“换同桌”.这样以来,学生以后遇到问题也会乐于发散思维,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去思考.教师还应教会学生运用创新法进行知识点的记忆.比如要记忆元素化合价时,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朗朗上口的记忆口诀,并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自己的记忆方法,自己总结口诀.如教给学生地壳含量前三位的元素是“氧、硅、铝”,可以谐音记作“养闺女”,那么学生肯定记忆深刻.也会乐于自己总结一些有趣有效的记忆方法和学习方法,创新性思维随之得到不断发展.

6.教师要注重课前准备和课后反思,才能自我提高

教学看似简单,事实上,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你在课堂上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又具有丰富差异性的学生,课堂上可能会出现任何你想象不到的情境,学生也会提出任何意料之外的问题,如果教师自我专业知识不齐全,备课不充分,只是照本宣科,那么课堂不仅会变得索然无味,甚至会被学生的问题问住,出现尴尬,诸如此类的发生都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生本课堂也就无从谈起.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也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将自己置于学生的角色,考虑到学生可能会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和疑惑,那么才会轻松得应对课堂.在每堂课之后,教师也要做好教学反思,包括每堂课上对知识的诠释、对学生的态度、应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勤于总结当前存在的问题,才能在下节课扬长避短,不断成长,做到一节课比一节课优秀、一节课比一节课高效.

参考文献:

[1]吴亦龙.初中化学“生本课堂”构建下创新性思维的培养[J].报刊荟萃,2018(1):210.

[2]赵靖.基于初中化学“生本课堂”构建下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创新性化学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奇妙的化学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