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

2018-04-03李小双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小学生

李小双

(安徽省宿州市第一小学 234000)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得到了突破和创新,全新的教学方法给小学数学课堂增添了活力.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应加深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步伐,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向更高效率迈进.

一、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它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数学运用能力.我国实行新课程改革之后,相关研究人员开始不断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并逐渐形成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生活化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的实质是将生活实际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感悟数学知识的方法.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发挥这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生活化教学方法开始在各个学科中得到应用,教师逐渐认识到了生活化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总之,生活化教学能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运用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至关重要.

二、我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

1.教学目标形式化

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以理论知识为主,最终目的是为生活服务,因此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无疑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许多教师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他们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错误之处,受我国应试化教育模式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承受着学生小学升初中的压力,所以教学目标往往以升学率高为主,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以机械式的记忆方法为主要教学方式.虽然会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但一般只流于表面形式,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应试化教育模式下的教学方法阻碍着学生将生活实际与数学思维相结合,不利于形成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最终将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提高.

2.错误的生活化教学方法

生活化教学虽然逐渐受到教师的重视,但它由于属于全新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中仍然延续着机械化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记忆方法,忽视了生活化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和感悟知识.这种情况不利于小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不够深入,最终小学生难以形成缜密的生活化数学学习思维,不利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1.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能帮助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将数学知识与自身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形成生活化的数学思维模式.教师在实施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的教学方法时,可以在课程导入阶段融入创设教学情景的教学步骤.教师在前期备课时,就应该设计一个与生活实际相符的课程导入教学情景,一个合理有趣的教学情景,能帮助学生快速地将思维转移到数学学习当中,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的能力,调动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为整个课堂教学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二位数加法运算”教学时,在正式进行授课之前,教师先与学生进行一次互动.教师问:“同学们平时去面包店都喜欢买什么呀”学生这时候争相回答“奶酪土司、泡芙、蛋挞”等,教师听取学生的答案之后,说:“小明学生说他喜欢吃泡芙和蛋挞,假如一个泡芙11元,一个蛋挞14元,同学们想一下小明买一个泡芙和一个蛋挞总共要花多少钱呢?”小学生纷纷开始了计算,教师说:“那么接下来老师教同学们如何计算小明要花多少钱好不好?”由于小学生都有在面包店购买食品的经历,所以这样的教学情景能调动小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小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利于教师进行本节课内容的教学.

2.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动力,小学生只有发现了数学问题,才能从本质上提高数学能力,所以培养小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一直是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的重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死板、缺乏趣味性的特点,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就是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帮助小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生数学水平的目的.因此可以看出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低年级阶段起,教师就应该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一节课堂教学完成后,布置课堂作业时,要求小学生回家后,家长去超市或菜市场买菜时带着小学生一同去,教师布置给学生观察家长买菜的数量以及付给卖家的钱数的任务,并形成记录,在第二天上课时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这种课堂作业不同于传统的数学作业,小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具有活泼和好动性,因此相比于传统枯燥的数学作业,小学生无疑更喜欢完成这种类型的作业,小学生具备积极性之后,教师布置的作业才能认真完成,最后在亲身实践和感受中小学生完成了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任务.帮助小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数学思维,为小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3.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认识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成功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之后,就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认识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数学源于生活,最后也要回馈于生活,所以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认识生活是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数学中发现生活的有效办法,最后达到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而与认识生活不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将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提升和发扬,它能帮助小学生更好的生活,同时锻炼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熟练性,是一种极其有效的生活化数学教学方法.

比如教师在进行与位置有关的数学知识教学时,带领学生进行一次课外探险活动,教师利用一节课的课堂时间,带领学生去学校附近的公园中,在树林中进行一次探险游戏,让学生试着自己在树林中辨别方向,并成功走出树林与教师会合.这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到了位置的相关知识,而当以后学生遇到在树林中迷路的情况时,能根据此时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还能帮助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完成自我管理,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来基础.

4.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完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不仅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求小学数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生活素材.小学生的年龄大都在7岁至12岁之间,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相对不成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将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例如教师进行速度与路程相关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首先应该帮助小学生理解速度和路程的概念,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每天的上学方式,无论是家长开车送,还是乘坐公交车,抑或是步行,教师结合具体的上学方式向学生讲述速度与路程的关系.这样小学生能在自己平时的生活方式中理解相应的数学概念.帮助小学生更好理解数学知识,加深小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为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活动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景,带领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最终形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习惯.在多种生活化教学方法结合的情况下,小学生的数学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新课程等改革理念也能因此得到进一步落实.

参考文献:

[1]齐红梅.浅谈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J].学周刊,2015(28):109-109.

[2]张坤毅.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神州,2017(35):94.

[3]蒋文章.探索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6):134.

[4]吕亚荣.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考试周刊,2017(15):49.

[5]肖爱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探讨[J].小作家选刊,2018(1):90.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小学生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