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国家文化安全观思想研究

2018-04-03杨定明

关键词:安全观实力价值观

杨定明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515)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1]实现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文化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谓国家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主体文化可以正常传承下去,在传承过程中不仅主体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可进行自然演变,且文化本身也会不断推陈出新,同时在传承中也会尽最大可能杜绝外来文化的侵蚀。学界将文化安全分为几个方面:语言文字安全、风俗习惯安全、价值观念安全、生活方式安全等四个大方面[2]。但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却将其划分为国内文化安全与对外文化安全。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内文化安全指的是防止国家文化在内部发生腐化和变质,又或者出现了传统优秀文化的断代;对外文化安全则指的是防止外来文化的过度入侵与对本土文化的直接改造。国家文化安全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已经十分重要,与国土安全、政治安全、国民安全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耐以生存、发展的安全体系。

一、习近平国家文化安全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3]习近平国家文化安全观是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的演进与拓展,同时又为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注入了新的内涵与活力。

(一)国家文化安全的新格局

1.国家文化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和文化上一定范围的落后性,导致其较容易放弃自身本应保持独立性的民族主体文化,而去盲从西方文化思想。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社会的发展并不是单纯依靠科学技术和经济资源就足够,文化是全民族人民凝聚力的基础,一个国家的活力、向心力同样依赖于其社会的文化合力。

2.文化的全球信息化进程加快

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互联网技术也迅猛发展,全球步入信息化时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同国家主体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日益深入。此时在科技水平、经济水平占有领先地位的国家,就掌握了互联网时代国际交往中信息传递的话语权。

3.文化传播形成产业化趋势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文化本身也是一项巨大的产业,甚至有些国家的文化产业贡献值占据了国内很高的GDP,欧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一般来说要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这种产业规模上的不对等就带来了发展中国家文化产业的恶意侵蚀。

(二)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现状

1.外来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

建国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文化入侵、文化渗透工作就从未停止,他们一直企图将自己的西方文化和思想渗透于我国意识形态、价值观、思想道德、文艺与文化产业等各个领域。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西方资本主义希望通过各种手段对我们进行文化侵蚀与文化渗透,从而实现他们在文化层面的霸权主义。可以说直到今日,冷战已经结束了20多年,西方社会依然坚持用冷战思想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甚至是进行明里或者暗地里的文化攻击,妄图在中国掀起西方文化思潮。但我国自建国以来坚持的都不是西方的那套森林法则,我国在经历了几代领导人的改革后,就走上了社会主义和谐发展变强之道。可惜的是随着苏联的解体,国际共产主义的势力极速收缩,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霸权主义开始在国际社会里占据统治性地位,之后他们就希望通过文化侵蚀的方式来将社会主义国家像苏联一样一个个拉下马,我国作为幅员最为辽阔的社会主义国家,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西方文化侵蚀活动的集中点。

2.国家文化安全也面临着来自内部的威胁和挑战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指出,文化领导权让被统治阶级自觉地在内心深处认同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时间上具有持久性,非一朝一夕的功效,只有广泛地夺取精神文化方而的领导权,让自己的意识形态得到广泛的、自觉的认同,才能集腋成裘,涓涓溪流才能汇成波涛汹涌的大江,革命才会成功,也只有如此,才能保证革命获取的成果能够稳固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4]

我国的文化安全由于受到历史的和现实的影响,面临各种威胁与挑战。一是,由于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主义,之后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历史的惯性使得有些思想糟粕还根存于我们群众的心中,至今不鲜见崇洋媚外的民众在国内互联网上发表各种令人隐忧的言论,这也严重影响了我们民族主体文化的安全。二是,我国几乎是在一片战争废墟、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我国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经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因此,我国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文化产业没有得到重视和发展。虽然人民的物质生活丰富了,可薄弱的文化产业却给了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渗入可乘之机。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注重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过于重视经济建设和物质水平的提升,将国家的主要资源集中在客观物质条件的建设之上,反而忽视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久而久之在一代代年轻人成长起来后,越来越多的青年一代缺乏对“四个自信”的理解与坚持,特别是崇尚西方的价值观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对我国坚持的社会主义制度存在怀疑与动摇,个别甚至予以否定,这从根本上动摇了我国的文化根基。

二、习近平国家文化安全观的重要内容

(一)把握整体国家文化安全观,重视我国文化安全

习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需及时分析本国安全形势不断变化的新趋势与新特点,把握整体国家文化安全观,将全体人民安全作为宗旨,国家政治安全作为根本,将经济安全作为基本,社会、经济、文化、军事等安全作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5]。

(二)以整体意识形态建设为核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习总书记指出国家层面意识形态建设至关重要,必须始终坚持将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为重心,开展国家文化安全工作。这也是习总书记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方面考虑所在,借以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深我党在建党之初就坚持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观念。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党性和人民性要得到统一,这是思想宣传工作的前提条件。

(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捍卫国家文化安全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凭空推论的,它是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不仅仅是国力在物质层面的再次强盛丰富,更多指的是综合国力的再次抬头,而综合国力的重要一部分即是国家文化复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在历史转折点上再进一步巩固的基石。在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全族人民可以紧密团结在一起,我们的拳头可以握紧在一起,只有握紧了拳头,才能对外齐心协力抵制宣扬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文化的渗透,对内增强各民族和各文化团体之间的联结,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内外兼顾的文化安全。

2.以科学的态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传统文化不能轻易舍弃,但是如何在新时代下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本身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6]这一点是值得我们文化界研究者去探究思考,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古代社会里诞生的,古代社会的很多思想和体制跟现代社会迥然不同,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将这些不适于新时代的文化糟粕剔除出去,比如封建社会强调的阶级概念、针对女子的三从四德等等都是不能套用到现代社会的。把那些文化糟粕剔除之后,我们再来研究如何将优秀文化的传承、转换与创新,以新时代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改造和弘扬。

(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文化安全的根本前提是自己国家文化本身足够强大,一味的进行主观的防范和调控并不是长久之道,只有确切的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才能让更多能危及到国家文化安全的威胁消失于无形。

1.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高科技时代下知识本身就代表着可以直接变现的巨大经济效益,而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本来就包括了巨大的知识财富,发掘并弘扬这些知识财富是我们这代人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发掘这些知识财富本身就是提升国家软文化实力的一部分,只有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提高人民的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在充分展示给我国人民群众的同时,也可通过各种途径展现给国外民众接触、了解和学习。文化交流建立在双方相互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如果彼此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在交流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巨大的误解。我们经常会发现西方民众对于我国存在较大的认知错误,其实是由于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文化了解不深而致。当然在展现我们文化精髓的时候,也须有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要摒弃那些腐朽的思想文化,尽可能选择那些跟现代中国有直接传承的文化。比如传统旧中国讲究女子的三从四德,而这对于追求男女平等和人人平等的西方民众来说是抵触和不能接受的。

2.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1)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下,文化的传播速度和文化的表现载体变得丰富多彩,这对我国的文化安全工作造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旧的体制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本土文化的发展,这一点相信我们的文化工作者深有体会。文化发展是需要自由宽松的发展环境,不能因为我们需要进行文化保护,就把整个文化发展的土壤全部监管起来,让文化的种子被禁锢在某些死板僵化的制度下面,这对于提升文化软实力有百害而无一利。没有良性发展的文化,只靠主动的进行防护是不利于文化的发展的。

(2)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已经告诉我们,文化发展必须建立在庞大的文化产业之上,文化产品可以体现文化的最高水平,同时文化产品又能反哺我们的文化发展。在发达国家内,文化产业都已经成为了主要的GDP拉动力,在文化产业相对发达的国家,他们的文化安全天然存在很好的抵抗性。

(3)提高国际话语权、塑造国家形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国家形象是一国文化软实力较为直观的体现,当今国际社会上,文化实力强大的国家,其国家形象都是十分正面和积极的,甚至可以对其他文化实力并不够强大的国家的国民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想要增强直观上的文化软实力,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提高国际话语权塑造国家形象。

三、习近平国家文化安全观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7]习近平国家文化安全观的形成与发展,是理论和实践创新、理论和实践发展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

(一)习近平国家文化安全观的理论创新

1.创新了马列主义关于国家文化安全的理论

(1)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将文化安全划为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保障。

一个社会或者一个国家只有拥有整个民族都能够认同和接受的文化,才能拥有高度统一的内在凝聚力。内在凝聚力无论是对于国内文化安全,还是对于对外的整体安全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文化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民心所向、关系到一国抵御外界侵蚀的能力,是国家安全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2)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核心。

一个国家主体文化的核心象征便是意识形态,因此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增强国家主体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针对我国的主体意识形态建设,体现了我党对于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和对于意识形态本质认知又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2.丰富并发展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

习近平文化安全观指出必须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要想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文化魅力,提高我们文化软实力,要塑造我们大国强国形象,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尽力夯实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这就需要大刀阔斧的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完善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昌盛;全面优化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努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8]把增强全国文化软实力列为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途径,极大丰富与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理论。

(二)习近平文化安全观的实践意义

1.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文化安全观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将国家文化安全放入国家总体安全观中,是从全局的角度把握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将意识形态建设作为文化安全的核心工作,这既给新时代的文化安全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同时也是针对目前西方文化日益凶猛侵蚀的抵御。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方针,相信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会不断增强。这不仅能进一步丰富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理论,也能够保证我们的人民群众始终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把握文化领导权增强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

只有牢牢把握精神文化的领导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才能不断夯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提升其执政能力。习近平国家文化安全观将意识形态建设列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心,标志着我党对意识形态领域建设规律认知不断向前推进;将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极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提升国家形象列为增强全国文化软实力,保障我国文化安全的重要途径,预示着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执政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强调广大党员干部需增强自身理想信念学习,有益于广大党员干部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始终强调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有益于在全国上下做好思想政治宣传工作;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益于增强我们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向世界宣传、展示中国的文明观,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际交往规则的有力把握。综上所述,习近平文化安全观有益于加深我党对执政规律的认知与把握,切实有益于我党增强执政能力。

目前我国不仅面临着西方各国的文化渗透与扩张,也面临着来自民族内部的威胁与挑战,文化安全形势较为严峻。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国家文化安全观对于保障和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习近平国家文化安全观,我们应为维护和保障我国文化安全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为捍卫我国文化安全贡献一份应有力量。

猜你喜欢

安全观实力价值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我的价值观
软实力致胜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实力抢镜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