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018-04-03刘清华李磊高香红王巧真蒋吉英刘雨清

关键词:内化讲授教学模式

刘清华,李磊 ,高香红,王巧真,蒋吉英,刘雨清

( 潍坊医学院1人体解剖学教研室,2病理学教研室,潍坊 261053)

目前,我国多半高校的教学主要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例如:讲授法、讨论法等。这些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显而易见,例如:传统讲授法在课堂教学中,容易使学生产生依赖和期待的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不利于兼顾学生个体差异,易使其产生挫败感而逐渐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近年来,伴随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出现,新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不断兴起,例如:“翻转课堂”、“对分课堂”、“微课”、“慕课”等。在具体实践教学中,由于教学环境不同,某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通过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成为了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拟从理论角度,探讨将“翻转课堂+对分课堂”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并运用于人体解剖学教学中,通过课后教学视频、音频、电子教材等电子资料补充,来提高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能力,使课堂中的生生互动及师生互动时间更加充足,以解决学生学习基础层次不齐、讨论时间不够等问题,最终提高课堂讨论的实效性,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 概念界定

1.1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或Inverted Class-room),又称为颠倒课堂或反转课堂,其作为一种具有变革意味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源于萨尔曼·可汗一个偶然的教学方式,后经可汗等人的试验推广发展为今天意义的翻转课堂[1]。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与传统课堂相反,翻转课堂在上课之前,教师需首先创建教学视频、音频、电子教材等数字材料,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观看教师创建好的电子数字教材。在课堂上,重点则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面对面的互动,教师通过组织答疑解惑、交流讨论学习成果与心得等环节,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2]。翻转课堂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的思想理念。该教学模式优点表现为:①把课堂的舞台让位于学生,老师成为了帮助者和指导者,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能更好地完成知识的建构和内化[3]。②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前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电子学习材料(例如:教学视频、音频、电子教材等),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情况,灵活选择学习资源、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不用担心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进程;还可以反复、多次观看相关电子教学资源,不必担心知识点遗漏,从而实现真正的分层教育及个性化的学习[4]。

1.2 对分课堂

对分课堂也称为PAD 课堂,最早由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心理系教授张学新提出,其核心理念是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另一半时间分配给学生讨论,进行交互式学习[5]。对分课堂的创新贵在于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时间分隔开,让学生在两个过程之间,用一周时间来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3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对分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可根据所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实现“隔堂对分”或“当堂对分”。为使学生有明确的自主学习目标,课上采取“亮帮考”(①亮闪闪:总结上一节讲授的重点、难点。②考考你:针对上节课讲授重难点出问题考同学。③帮帮我:针对上节课知识整理出仍存困惑的地方,寻求同学帮助)的学习形式,之后根据学习质量给学生综合评价打分[6]。这种教学策略的调整,不仅有助于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师“一言堂”,而且还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改善了教学效果,同时也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另一方面,还调动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互动、辩论,提高了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融合性创新能力。

2 “翻转课堂+对分课堂”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运用

“翻转课堂+对分课堂”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第七章第一节心血管系统教学为例)(图1):

第一次课:教师讲解心血管系统的重难点内容,包括正常人体心脏的形态特征、位置、心腔的结构、心脏及其瓣膜的体表投影、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重要分支及其分布等。整个教学过程以教材为依托,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框架,把握学习的重点,让学生知道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教师的讲授应具有很强的的综合性,高度的概括性,在此过程中不要求学生必须参与互动。最后,教师根据讲授内容的重点及难点,给学生们布置学习任务。

课后: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自主阅读学习人体解剖学教材及参考资料,观看翻转课堂提前制作好的心脏的教学视频、音频、心脏三维动画等数字学习资料,通过上述电子数字材料的学习后,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正常人体心脏的形态特征、位置、心腔的结构、心脏及其瓣膜的体表投影、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程、重要分支及其分布等,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个人作业,该过程即为内化吸收过程,个人作业包括3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为本人收获,是指在学习本章节的重点内容中的收获。要求学生对于该章节学习的内容加以总结概括,不可以完全照搬书本内容(例如:总结四个心腔的入口及出口)。第二部分是本人提问:至少提出一个问题用于考考其他同学(例如:展示心脏塑胶模型和心脏解剖挂图,然后让其他同学回忆并归纳总结心脏形态结构及位置等)。第三部分是本人问题:在自我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提炼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第二次上课讨论时,让其他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例如: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上述作业的这3个部分,被PAD课堂称为“亮考帮”,即亮闪闪,考考你和帮帮我[2]。

图1 “翻转课堂+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图Fig.1 Flowchart of “Flipped Class + PAD Class” teaching model

第二次课:通过对分课堂的教学平台“对分易”,给学生随机分组,每组4-5人,以小组为单位,采取对分课堂的“亮考帮”的学习方式进行讨论,按照顺序每小组成员简要汇报本人收获、本人提问、本人问题。为了保证课堂讨论的效率和质量,课上讨论分为4个环节进行:分别是分组讨论、老师抽查、自由提问、老师总结。人体解剖学所有章节的教学都按照以上3个步骤进行,直至该课程结束。

考核评价:包括理论考试占 60 分,平时成绩占40 分,平时成绩要根据课堂讨论、平时作业、阶段测试等综合评价学生,重视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过程性评价,这样的考核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把学习应该付出的努力和时间分散至整个学期。避免学生仅为了考试分数,临时搞突击学习,考后迅速遗忘的现象。

3 翻转课堂融入对分课堂的可能性

翻转课堂之所以可以融入到对分课堂中,是因为这两种教学模式在师生角色、课堂时间及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相似的变化。

3.1 学生角色的变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主动探索的精神。而“翻转课堂+对分课堂”二者则强调,将学生的学习从简单、被动地“接受知识为导向”转为“以思考和交流为导向”,如此一来,使学生做回了“学习的主人”,教学也回归了“以学生为中心”[7]。

3.2 教师角色的变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传授者的“权威”和“主导”,而“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只占用一半课堂时间讲授本章节重难点,另一半时间则留给学生进行充分交流互动,教师由原来知识的灌输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学生知识内化过程中的帮助者[8]。

3.3 课堂时间的变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授课期间主要由老师以“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永远居于“主导和中心地位”,而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知识,形成认知结构。“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授课时间则缩减为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半,对学生听课注意力的要求也降低了,这时,学生则会更关注教师对于核心知识的传递,课堂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3.4 学习方式的转变

翻转课堂是颠倒教学模式,教师首先通过网络平台,创建教学视频、音频、电子教材等数字资料,让学生自主在课外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重难点知识进行不同程度的消化、吸收,课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解疑,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探究。对分课堂则强调课堂时间对半分,或者进行隔堂讨论,其目的也是留给学生自主消化、吸收知识的时间,而“亮考帮”的作业,则是检测学生对课上知识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带着“已知”“困惑”来到教室进行讨论,讨论目的明确,使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上述两种教学模式,均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因此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和师生、生生的互动合作过程是学习中的关键[6]。

4 翻转课堂融入对分教学的必要性

在对分课堂教学的模式中,保留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部分,要求教师讲授知识,应具有很强的的综合性及高度的概括性,在授课过程中,不要求学生必须参与互动,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基础尚可,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的确可以简练、高效地指引学生。但是,对于基础薄弱,知识层次差距较大的学生,课上教师仅做精简的框架式讲解,反而让学生感觉知识结构过空过泛,难以理解,课后学习难度仍然很大,恐难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如果根据学生基础,详细讲解所学知识,由于对分课堂强调课堂时间对半分,一般时间讲授,另外一半时间则分配给学生讨论,课上时间必定不够,而且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果顺延到第二次课再讲,又会割裂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甚至导致该学期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而翻转课堂则可以弥补上述对分课堂的这一缺憾,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例如:课上对于简单易懂的知识,可以通过教师讲授完成;对于深奥难懂的知识,或者课堂时间来不及讲授的知识点,可以在课后通过教师所创建的教学视频、音频、电子教材等数字资料补充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基础薄弱,知识层次差距较大的学生夯实基础,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拓展知识,有助于进一步的理解加深印象。

对分课堂强调上课时间对半分开,一半讲授、一半讨论,但由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各不相同,讲授和讨论的时间并不是完全的五五分开,而是上课期间,老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难易、多少等灵活调整,所以具体教学操作中,就会出现六四、七三对分的情况。但是如果为了节省时间,而草草结束讨论,对一部分尚存在疑惑的学生来说,深化理解的学习效果就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融入翻转课堂之后,由于知识的精略讲授与补充拓展大部分转移到课下,课上则可以节省更多时间,用于师生、生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互动讨论,以帮助学生从容完成知识的内化,提升学习效果。

5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对分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好地发挥出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在各自水平上有所提高,并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将翻转课堂融入到对分课堂中,二者之间优势互补,共用于教学过程中,使教有所长,学有所得,教学相长。

[1] 萨尔曼·可汗.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21-30.

[2] 刘荣. 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 基础教育课程,2012,(12):28.

[3] 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 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2013,(9):46-51.

[4] 赵俊芳,崔莹. 翻转课堂的内在意蕴及高校教学改革的未来走向. 中国高教研究,2016,6:105-110.

[5] 张学新. 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 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6] 宁建花. 网络环境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的整合.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18(5):5-8.

[7] 宋朝霞,俞启定. 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式教学模式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4(1):96-104.

[8] 杨淑萍,王德伟,张丽杰.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师生角色分析.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5,38(5):653-658.

猜你喜欢

内化讲授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我学习和讲授世界民族音乐课程的经验和体会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药学专业药物分析课的讲授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