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探讨

2018-03-31王福明

福建中医药 2018年5期
关键词:传统医学中医学西医

王福明

(1.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2.中国针灸有限公司,新泽西州 美国 08816)

中医及西医(现代医学)作为世界的主要两大医学已被广泛接受,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医学逐渐受到关注,并在临床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影响力在医疗体系中逐步扩大。中西医结合可互相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具有着独特的优势,但作为新兴学科,如何更好进行中西医结合,如何培养优秀的中西医结合医学人才,如何发展中西医结合医学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1 世界传统医学

世界传统医学主要有印度阿育吠陀医学、中医学、藏医学与西方传统医学。印度医学认为健康并非仅仅是远离疾病困苦,还应该进一步达到肉体、精神、灵魂的幸福与充实状态,强调身体与精神健康的重要性[1]。印度传统医学以五大元素(空间、风、火、水、土)起源为基本理论,并因三体液(风、胆、痰)的不平衡导致疾病。

藏医学是一门理论实践体系非常完整的传统医学,在中华民族医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藏医学认为人体由七大物质(饮食精微、血液、肌肉、脂肪、骨骼、骨髓、精液)和三种秽物(粪便、尿液、汗液)组成,并以三因理论(培根、赤巴、隆)为核心,以五源学说(土、水、火、风、空)为指导思想,对人体生理活动、疾病发病机制和治疗机制进行解释[2]。

中医学结合了东方哲学的智慧及多学科的结晶,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为主导,以阴阳、五行、精气神学说为基础理论,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基础,配合八纲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等辨证论治为其诊疗特点,构成一个完整和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2 西医学

西医学作为西方国家的医学,起源于近代,早期运用西方古代的四体液学说作为治疗疾病依据,类似于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之后西方国家的学者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上,摒弃了古代西医,发展出一门全新的医学体系,即现代医学。现代医学的诊断主要是借助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体温表等工具和通过视、触、叩、听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应用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

3 中西医结合医学

19世纪以来,西医在我国迅速传播,传教士的到来、西医书籍的翻译、西医学校和医院的建立使中国的传统医学受到巨大的冲击。面临这一严峻局面,洋务派代表张之洞明确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唐荣川第一次提出“中西医汇通”的口号。经过众多先驱医家地不断努力,出现了以朱沛文、张锡纯、恽铁樵为代表的一批精通医理、医术精湛、眼光深远的医者,形成中西医汇通学派。但由于两种医学的文化背景、哲学思想、社会发展的不同,实践活动只限于两法共用,没有触及到两种医学的本质,导致中西医汇通“汇而不通”。

3.1 中、西医学文化差异 对中西医学术体系的本质差异缺乏深度理解,这影响着中西医学两者的学术融汇。中医学是以中国古代哲学为思想理论依据,融合多学科,对生命和疾病现象给出哲理式的理论说明,但并没有对生命和疾病的具体物质环节和机制给出准确揭示,并留有一定的空白[3]。而西医学秉承西方哲学中重结构、重实证、重分析的思维方式,借助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迅速发展,不断发现和深入医学未知领域,逐渐成为世界医学的主流。要建立和发展中西医结合理论,必须立足于传统中医理论,融合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将中医的“天人合一”与现代科学的“内外环境平衡稳态学说”有机地结合起来,从临床实践中探索规律,建立中医为纲、西医为目的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4]。

3.2 中、西医理论系统区别 在“病”与“证”的认识上中西医存在一定的差异。依靠先进的科学仪器和自然科学技术从微观角度研究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是近代西医理论建立、认识和完善的方法。西医学主要是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将机体相关功能和内外环境的改变过程在实验室模拟出来,揭示出用于临床诊断的指标体系。而中医学是通过舌苔的变化、脉搏的形象和动态、主观感受和自身的状态等外在表现,利用八纲、六经等辨证方法,确定疾病的发病部位及属性。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精华所在,证候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由人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心理状态和外界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特定的症状和体征。以微观实证论辨病论治的西医学与以宏观整体论辨证论治的中医学在思维方式存在巨大差异。在不背离中医整体和辨证论治原则的前提下,使宏观医学微观化、客观化,克服“证”笼统而不精确的缺点,实现客观化的定性、定量分析,是中西医理论结合的主要途径。

3.3 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 中西医结合发展几十年在临床、实验研究等方面成果丰硕。其中令人瞩目的有屠呦呦在中药青蒿中提取抗疟疾的活性成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双氢青蒿素,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学者。陈竺院士[5]运用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使得这一疾病的五年无病生存率跃升至90%以上,达到基本“治愈”标准,并提出的白血病“靶向治疗”观点,为肿瘤的选择性分化、凋亡治疗开辟了全新的道路。陈可冀院士[6]开展“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在国内率先建立“血瘀证诊断标准”和“冠心病血瘀证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成为国家行业标准,并将活血化瘀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临床常见疾病,被学术界誉为“活血化瘀”流派。在科学研究方面,确立“肯定现象、探索规律、提高疗效、阐明本质”等研究思路,提出“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相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菌毒并治”等新理论,开拓了证候内涵、配伍规律、中药药理等研究新领域。

虽然中西医结合事业正蓬勃发展,但目前仍未有一套独立、系统、成熟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打破中医、西医各自的局限,而真正的形成汇通,且中西医结合医学在发展过程中人才建设方面及人才培养机制方面仍不够完善,中、西医学兼通的人才匮乏,这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和发展一个制约因素。通过中西医结合发展中国特色医学,应加强师资队伍,完善中西医结合教学机构,成立中西医结合临床课程教研室,建立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科群,让中、西医专业教师更多地汲取两个学科领域的新理念、新思维和新技术;组织中、西医专业教师互相教学观摩和交流,进行自我培训和提高以及自我创新,加强学术交流及专业教材建设,强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加强中西医结合质量工程建设。

猜你喜欢

传统医学中医学西医
成功也会上瘾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MINORITY REPORT
中等收入国家传统医药使用情况调查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