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2018-03-31马洪娜檀龙颜

山东化工 2018年13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范式中心

马洪娜,檀龙颜

(贵阳中医学院 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高校人才培养的多个方面得以体现,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不断的探索[1-2]。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主要涉及教学范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评价方法改革等几个方面[1-3]。本文分析了高等学校实施教学改革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必要性,初步讨论进行相应教学改革的方法。

1 高校本科教学改革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必要性

本科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关注的核心问题,而教育质量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方面[4-5]。然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校难以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的发展,课程是在培养方案中预先设置好的,同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主动性不强,教学模式主要为教师为主体[1]。尽管各高校在积极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但由于资源和设备的不足,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了严重的限制,难以达到教学效果[1]。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要求,高校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养成良好学风,所以高校教学改革中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3]。

2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本科教学改革涉及的主要方面及改革方法

2.1 传授范式与学习范式

传授范式要求高校要为社会发展培育不同层次的人员,即学生需要获得文凭和工作等;而学习范式要求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学习,即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两者仅为伦理观念上的对立,所以两种教学范式在高校中是共存的[1]。根据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情况,传授范式在一定时期内在高校本科教育中仍占主流地位。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受多种因素限制:首先,由于学校类型的不同,其关注点不同,因而改革的力度也不同;其次,公众的接受性较差,特别是地方高校,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学习后能否获得一份较好的工作较为关注;最后,教学改革要求教师需具有较高的水平和素质、学生也需具有较高的素质、学校需提供系统层面的支持[1]。所以,要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师生必需认同学习范式,然后方能采取针对性的改革。已有研究表明,因小班研讨课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所以小班研讨课更有利于实施学习范式,诚然小班研讨课对教师和学生要求均较高,同时要求学校具有合理的课程设计及完善的实施制度[6]。纵观国内外著名大学,师生比大,大师云集,人才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也就是本科教育实施的是精英教育。随着我国高校扩招,高等教育已然大众化,普遍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难度较大,但是在高校中选拔部分优秀学生进行精英化教育还是可以实现的。

2.2 课程体系改革

传统知识观式微导致课程观危机,职业和课程的目标定位又促进了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同时社会人才供需失衡促进了大学的转型,因此课程改革成为高校实施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7]。由于课程是教学改革的主要载体和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能否在课程改革中体现是评价高校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2]。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积极引导新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方式,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基础课的分级教学,再通过丰富的通识课资源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及价值观,最后分别通过专业课和实践课的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2]。此外,为了保障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需提高教师的水平和素质,同时加强教学条件的建设[2]。所以,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的课程设置问题,而需要多方面共同改革才能实现。

2.3 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建立

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的好坏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展现,现有的评价方法不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因此,要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多方面参与的评价活动,进而形成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学生评价(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和学生座谈形式进行);②同行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和教学材料进行评价);③教师评价(教师针对教学过程各方面的自评和反思)和④学习成果评价(学生、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从定性和定量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8]。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不仅有助于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更深层次的是为评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也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3 结语

长期以来,教育领域的学者们认为,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接受知识的主体,开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4]。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程设置上较为僵化、同时学习效果的评价也较为单一,所以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不能做到因材施教,进而学习效果不佳。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使学生在身心和智力上获得自由,同时具备独立的思想和行为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5]。随着国内外学界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认可,我国高校在相应方面的教学改革也在积极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各高校能够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改革模式。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范式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