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伦理学批评与跨学科研究
——“第八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8-03-31任洁

山东外语教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华中师范大学伦理学伦理

任洁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武汉 430079)

2018年7月27日至30日,“第八届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北九州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本届年会由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浙江大学世界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和日本九州大学联合主办。来自中国、日本、美国、俄罗斯、德国、法国、加拿大、西班牙、丹麦、巴西、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10多个国家的26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围绕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关键问题及理论发展新动态展开了兼具深度和广度的讨论。

大会开幕式由日本九州大学波潟刚教授主持。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秘书长、《外国文学研究》主编、华中师范大学苏晖教授宣读了中国驻福冈总领事馆领事张映川先生的贺信。张映川先生在贺信中向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从国家、民族的高度肯定了文学的重要价值。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秘书长、宁波大学王松林教授宣读了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会长、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克劳德·罗森教授的贺信。在贺信中,克劳德·罗森教授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日益发展表示欣慰,对2018年世界哲学大会将设“聂珍钊的伦理哲学”专场表示祝贺。随后,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浙江大学聂珍钊教授与日本九州大学地球社会统合科学府长中野等教授分别致开幕词。

本届年会共设4场大会主题发言、32场分组研讨,与会代表在“文学伦理学批评与跨学科研究”这一主题的引领下,围绕文学伦理学批评话语研究与建构、文学伦理学批评与比较文学、文学伦理学批评与跨文化研究、文学伦理学批评与语言学、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世界文学经典重读、文学伦理学批评与科幻小说、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儿童文学、文学伦理学批评与文学教育等8个子议题展开研讨。

本届年会共邀请了十位专家作大会主题发言。首场大会主题发言聚焦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建设及其对人类的贡献。聂珍钊教授以“脑文本与脑概念的形成机制: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拓展”为题,在2017年伦敦年会主题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体系中最新发展的脑文本与脑概念的形成机制。他强调,脑文本是决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既定程序,不仅交流和传播信息,也决定人的意识、思维、判断、选择、行动、情感,决定人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行为,决定人的存在,决定人的本质。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德国耶拿大学沃夫冈·穆勒教授在题为《人生价值何在?——哲学与文学中关于危机之中该拯救谁的伦理困境》的发言中,通过追溯古希腊哲学家卡涅阿德斯和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观点,反思了从18世纪到20世纪末文学作品关于伦理困境的呈现,从哲学与文学两个层面对危机伦理进行了思考。

第二场大会发言则体现了文学伦理学批评对日本文学研究的渗透和影响。波潟刚教授援引与聂珍钊教授之间的七封书信往来,回顾了自己作为一名日本学者接受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全过程,并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重新解读日本作家安部公房的代表作品《他人的脸》。华中师范大学李俄宪教授在题为《川端康成<千羽鹤>的伦理价值论》的发言中,分析了《千羽鹤》中人物伦理困惑和伦理混乱后的伦理选择,认为川端康成依靠传统的审美气氛给予读者以接受文本伦理内涵的契机。

第三场大会主题发言集中体现了世界学者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在当今世界文学发展、世界建构模式、人类未来命运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伊戈尔·奥列格维奇·沙伊塔诺夫教授在题为《作为挑战和伦理问题的世界文学》的发言中,立足于俄罗斯文艺学家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维谢洛夫斯基提出的“历史诗学”的概念,探讨了伦理在世界文学建构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并认为,在当下世界文学的地域性与多样性两种特征日益凸显的语境下,文学伦理学批评提供了一种世界文学诗学。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交通大学尚必武教授在题为《世界建构的伦理路径》中对西方学者关于世界建构的现有模式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基础提出了世界建构的伦理路径。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挪威奥斯陆大学克努特·布莱恩希尔兹沃教授的发言题目是《你必须改变你的生活:对彼得·斯洛特戴克的回应》。在发言中,他将彼得·斯洛特戴克的《你必须改变你的生活》置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语境中考察,认为作家所提出的重建免疫系统应增加伦理元素,因而,文学伦理学批评对于人类命运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场大会主题发言具有浓郁的跨学科研究特点,反映了当今学者基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立场,对文学与教育、文学与美学、文学与科学的跨学科思考。南丹麦大学安徒生研究中心主任约翰内斯·弗兰德森教授在题为《安徒生与伦理文学》的发言中认为,青少年和成人同样能在童话世界中找到共鸣,阅读安徒生童话能够促使人思考一个问题,即人何以为人的问题,这是安徒生童话的伦理价值所在。菲律宾圣托马斯大学玛利亚·路易莎·雷耶斯教授在题为《审美中的伦理与伦理中的审美:菲律宾文学再审视》的发言中认为,世界文学的伦理价值与审美价值一直是交织在一起的。日本福冈大学大嶋仁教授在题为《跨学科研究中的伦理》的发言中,分析了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本质,指出文学与科学的结合是历史的必然。

本届年会的32场分组研讨也是精彩纷呈。年会分组不仅充分考虑到世界不同地区的伦理传统差异及其文学反映,设有欧美文学、中国文学、日本文学、韩国/朝鲜文学等区域国别文学的专题研讨,还考虑到当今文学研究的发展变化,开设了比较文学、世界文学、跨学科文学研究等专题研讨。分组讨论既有理论探索,如中国人民大学陈世丹教授在后现代语境下对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思考;也有文学经典的文学伦理学批评重读,如浙江大学吴笛教授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分析了霍桑的《红字》,认为女主人公的“罪”源于神性因子与人性因子之间的伦理冲突;华中师范大学苏晖教授以“脑文本”的概念为基础,通过对比易卜生戏剧《社会支柱》的不同底稿,分析了易卜生在将脑文本转化为文本过程中所做的伦理选择。浙江大学周启超教授通过重读前苏联文学黄金时代的杰作,提炼出作品具有的拓展心灵道德维度、塑造精神道德高度的功用。华中师范大学杨建教授以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小说《在城崎》为例,剖析了作品中的伦理冲突及伦理选择。

除小说和戏剧文本研究之外,分组讨论还深入到其他不同文类的作品研究,如诗歌、儿童文学、传记等。浙江大学王永教授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精神与语言学的视角同时纳入诗歌研究领域,分析了曼德尔施塔姆诗选《石头》。韩国东国大学金英敏教授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探讨了中国和日本的灾难诗歌。华中农业大学柏灵教授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科学选择理论切入,分析了安徒生创作中后期“科学入诗”的创作转向。南昌工程学院王晓兰教授以《杨柳清风》为例阐释了儿童文学经典的核心价值。上海师范大学黄轶教授以梁启超的家庭文学教育为例探讨了文学在教育中的作用。

学者们不仅关注文学文本的伦理问题,还致力于探讨文本形成背后所隐含的伦理意义和观念。如华中师范大学罗良功教授以“超验主义”为切入点,讨论了美国当代诗人查尔斯·伯恩斯坦诗歌创作所预设或遵从的伦理观念。东北师范大学刘建军教授聚焦当代基督教文化繁荣与西方文学转型的原因,解析了这一趋势给当今社会文化和文学研究带来的影响。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从后社会主义、环境保护主义及社会转型的角度探讨了当代中国小说的伦理维度。台湾淡江大学蔡振兴教授以Ann Pancake的小说《如此奇怪的天气》为例剖析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下人类面临的危机及应承担的伦理责任。台湾师范大学梁一平教授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探讨了植物中心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大会闭幕式由王松林教授主持。波潟刚教授、李俄宪教授、沃夫冈·穆勒教授、尚必武教授分别致辞,均认为,作为文学伦理学批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爱沙尼亚、英国举办两届年会之后回到亚洲的首次盛大学术活动,本届年会的国际化特征更显著、研究领域和视角更广泛、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更鲜明,是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的探讨走向前沿、走向深入、走向世界的力证。此次大会的胜利召开,将对进一步推进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世界性传播及发展产生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猜你喜欢

华中师范大学伦理学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开拓·前沿·创新与学科建设——简评《中医生命伦理学》
华中师范大学“五创并举”学党史,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学术战"役",华中师范大学砥砺前行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Linguistic Interpretation of Internet Catchwords of 2017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蚁族现象”的伦理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