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弘扬企业家精神:模型建构与对策研究

2018-03-30李瑾

现代交际 2018年24期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模型建构非公有制

李瑾

摘要:“企业家精神”作为外来概念,已有研究通常以西方背景为基础而忽视了我国国情。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依据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及人员特点,从经济、心理(文化)和价值三个维度,个体、组织和社会三个层面构建了非公企业弘扬企业家精神的二维模型,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引导非公人士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非公有制 经济人士 企业家精神 模型建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4-0252-02

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及人员特点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简称为非公人士)包括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以及台湾同胞、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投资者,等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非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加,非公人士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日益增强。当前,全国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已超60%,税收贡献超50%,就业贡献超80%,正逐步从补充力量向主干力量提升。

非公人士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对象。《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统战工作的重要对象。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在人员构成上,具有广泛性和多层次性,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既包括农民、个体工商户等,也包括早期下海的国家干部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既包括下岗人员、部队转业军人,也包括留学归国人员、高校毕业生,还包括大的投资人和著名企业负责人等。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成分复杂,具有广泛性,虽然包括了一小部分精英阶层,但总的来说,整体素质仍然不高,特别是基层非公人士文化層次相对较低。随着改革开发的深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其知识水平逐渐无法胜任市场竞争的要求,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2)在思想上,认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支持改革开放,但政治参与具有较为明显的功利性。改革开放为非公人士的出现提供了必要前提,并为其发展和成长提供了重要条件。因此,非公人士在思想上认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支持改革开放,具有较强的政治诉求。但是,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于自身的政治参与带有明显的功利性:有的是为了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为自己企业的发展铺路;有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体现自身价值。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他们对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积极性要明显高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性,因为前者更有利于他们表达和维护自身利益。

(3)在心理特点上,具有开放性和活跃性,但普遍具有较大的心理压力。非公人士来自于各行各业,且这一群体中以中青年居多,因此他们乐于创新、思路广泛,并且喜欢挑战。然而,一方面由于国内外市场状况不断发展变化,他们需要时刻吸收学习最新的资讯,另一方面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增加了决策难度,使得他们时刻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常常出现脑力和体力透支的状况。

二、企业家精神内涵分析

(1)企业家精神概念探源。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首先是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在1911年为美籍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动态经济学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企业家精神”包括:1)建立私人王国;2)对胜利的热情;3)创造的喜悦;4)坚强的意志。所谓“创新”,指的是将原始生产要素重新排列组合为新的生产方式,以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一个经济过程。创新之所以需要企业家精神的支撑,是因为对于一个已经具有固定经营模式的企业来说,变革不仅意味着大量的成本付出,而且会面临相当的困难和阻力。特别是对于私人企业来说,在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中,任何创新和变革所带来的结果都是无法预测的,这就更需要依靠企业家个人的意识、胆识和精神力量来推动创新。企业家“在自己熟悉的循环流转中是顺着潮流游泳,如果他想要改变这种循环流转的渠道,他就是逆潮流游泳。从前的助力现在变成了阻力,过去熟悉的数据,现在变成了未知数”。[1]尽管需要面对大量的困难和阻力,但是,只有不断创新和变革,才能为企业带来发展的活力和长久的生命力,使企业步入健康的发展模式。因此,在熊彼特看来,只有坚持不断创新的企业领导人,才能配得上“企业家”的称号,而那些固守原有的模式不思变革的企业家始终在寻求变革,对变革作出反应,并把变革作为机会来利用,这就是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定义。

(二)弘扬企业家精神概念模型的建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根据形势变化和企业发展模式的演变,对企业家精神的概念做出了更为丰富的解释。现今,企业家精神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概念,而是一个横跨管理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综合概念。本研究在综合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将企业将精神的内涵划分为经济、心理(文化)和价值三个维度,从个体层面、组织层面和社会层面三个层次入手,提出了企业家精神的二维模型,如下表所示。

在这一概念模型中,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创新在个体层面,体现为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组织层面,体现为一个企业的创新体制和市场应变能力;在社会层面,则体现为整个社会创新的理念和氛围。一个创新型企业不仅意味着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更意味着要建立新机制、启用新人才,谋划新战略、制定新规章,出奇制胜,以新夺冠。企业家精神的模型以创新精神为统领,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具有不同的表现和要求。

在个体层面,创新精神作为一种综合素质对企业家提出了许多要求。创新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在经济维度,企业家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认识风险和规避风险。其次,创新还意味着开发新的产品和开拓新的市场,实现观念创新和产品创新。最后,创新还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采用新的机制体制,这要求企业家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这些要求在企业家的个人心理素质上,就表现为冒险、进取、敬业、自信等积极品质。创新精神最突出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家个人最求“自我实现”的心理,这也是企业家个人在价值观上的最终追求。

在组织层面,企业家精神首先在经济上体现为对创新的实行能力,这要求企业有健全的机制体制,能够有效率地执行创新政策和灵活应对各种变化。个体的心理维度在组织和社会层面就体现为文化因素。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文化上,表现为注重创新、信任、民主、合作精神。创新型企业往往采用扁平化管理方式,注重人才激励,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扬民主合作精神,使员工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在价值观上实现企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早期对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往往只强调个人和企业组织的层面,他们只看到企业家的经济功能,而忽视甚至否认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企业家们对企业家精神的传统概念应该有所扬弃和发展,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推动力量。这种扬弃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企业家精神的社会层面上以“和谐发展”作为价值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在经济层面倡导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实现就业;在文化层面促进创新、以人为本、承担社会责任;在价值层面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和谐、企业和资源的和谐以及企业和环境的和谐。

三、引导非公人士弘扬企业家精神的对策建议

以前文对于非公人士的思想行为特点的分析为基础,以企业家精神的概念模型为理论依据和思想框架,本文对我国现阶段引导非公人士弘扬企业家精神提出以下建议对策:

(1)经济管理模式改革与政治思想文化建设相结合。根据报告建立的概念模型,企业家精神不仅包括经济观念和经济行为,而且更加体现在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维度。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观点,我国当前阶段经济效益追求与政治思想诉求具有对立性和统一性,这种对立统一性体现在政商关系上。一方面,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通过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在这一点上,政商之间存在一致性;另一方面,我國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社会是对立的,必须对资本主义国家片面追求企业经济利润的传统企业家精神有所扬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引领下引导企业家精神的弘扬。因此,企业家精神的弘扬需要在经济管理模式改革与政治思想文化建设上双管齐下,相互配合,才能引导企业家精神正面作用的发挥。

(2)企业内部需求与外部政策导向相结合。企业家精神的弘扬在微观层面上是由企业内部需求驱动的。在经济全球化和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企业管理人员面对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对提高自身素质、创新企业发展、变革企业模式有着积极的诉求,企业家精神的弘扬恰恰为他们寻求的变革提供了方向与手段。而在宏观层面上,企业家精神即国家层面的企业家精神,表现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中的制度创新或制度变革。这种制度创新和制度变革在宏观上需要提供相应的政策体制作为保障,包括完善企业家激励体制、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营造鼓励、支持创新的文化氛围,等等,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内部诉求提供实现的平台、途径和制度保障。

(3)理论素质提升与实践能力锻炼相结合。企业家精神的弘扬对企业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从而达到企业家的职业化的标准。从这一角度来说,企业家参与教育培训是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一个有效措施,同时它也会对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弘扬起到强有力的支持作用。企业家的教育培训应该采取理论素质提升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并且需要一整套制度体系相互配合完善。

参考文献:

[1]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张军.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8.

[3]崔凯.中国企业家精神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D].同济大学,2007.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企业家精神模型建构非公有制
在“破”与“立”中,加深概念理解
时代赋予企业家应有慈善情怀
例谈磁性软白板在生物学模型建构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企业家精神视角的农民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处级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自我评估与模型建构
教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案例
企业家精神和创始人关系文献综述
技术哲学语境下德鲁克制度创新思想及启示
考选领导干部案例分析题
以思想观念大转变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