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与耳内镜下穿刺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比较

2018-03-29姜伟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管术穿刺术鼓室

姜伟

分泌性中耳炎是因为咽鼓管产生机械性与功能性异常,致使中耳内外气压不等,中耳气体受到黏液吸收,使中耳负压增加,扩张中耳黏膜静脉,提高中耳黏膜的通透性,血清渗出并在中耳积聚,患者产生听力下降与语言发育不良的症状,还可能产生不可逆性耳聋[1]。现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与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的治疗效果予以探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56例(90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两组。穿刺术组28例(45耳),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8~62岁,平均(26.3±14.5)岁;单耳11例,双耳17例。鼓膜置管术组28例(45耳),其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9~63岁,平均(26.9±14.8)岁;单耳9例,双耳18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患者选择健侧卧位,患耳朝上,对患耳外耳道常规消毒,年龄<12岁不能配合手术治疗者,可实施全身麻醉,成人予以局部麻醉,于监视器下采用10号耳内镜,于鼓膜前下或后下象限,沿鼓膜切开一个弧状线,长度1~3 mm,随后利用微型吸引器对患者的中耳与鼓室积液进行吸取,吸取干净后采用地塞米松冲洗中耳与鼓室,于鼓膜切口边缘将哑铃型硅胶鼓膜通气管置入,术后用消毒棉球封堵外耳道,预防感染情况的出现。如患者在随访过程中症状显著改善,可于耳内镜下将鼓膜通气管取出。

1.2.2 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体位与麻醉方法与鼓膜置管术一致,选择0度耳内镜,在监视器下进行操作。对患者中耳腔积液与鼓膜内情况认真观察,鼓膜表面麻醉15 min,利用1 mL或2 mL注射器与短斜面7号穿刺针连接,在鼓膜前下或后下象限实施鼓膜穿刺,同时,利用微型吸引器对鼓室积液有效吸除。如积液呈胶状或黏稠状,可于原穿刺孔后上方再做一个穿刺孔,采用地塞米松冲洗,术后用消毒棉球封堵外耳道,预防感染情况的出现。

1.3 评定标准治疗后症状彻底消失,听力恢复到正常水平,CT检查结果没有异常情况,纯音听力测试均恢复正常标准,声导抗组图显示为A型为治愈;症状显著改善,鼓膜内陷情况有效缓解,听阈显著改善,声导抗图显示为A型或C型为有效;症状没有变化,超导、CT、与纯音听力测试没有显著变化,产生复发病例为无效。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密切观察,如术后感染、鼓膜穿孔不愈以及鼓室硬化等。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鼓膜置管术组总有效率91.11%,高于穿刺术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 [例(%)]

2.2 术后并发症鼓膜置管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低于穿刺术组的2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 [例(%)]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非化脓性中耳疾病,主要表现为听力降低、鼓室积液以及传导性聋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引发语言发育障碍或不可逆性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病程持续6~8周以上,或者反复发作>90 d者就属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上的治疗手段包括耳内镜下鼓膜置管与鼓膜穿刺术两种,长期以来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2-3]。本研究探究了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或耳内镜下穿刺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鼓膜置管术组总有效率91.11%,高于穿刺术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优于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4]。鼓膜穿刺术就是把穿刺针头在患者鼓室内刺入,抽出积液后,适当的注入药物治疗,操作方法简便,且创伤性较小,但因为鼓室内存在蜗窗及听骨链等重要结构,对术者的操作稳定性有较高要求,特别是在开展抽吸操作的过程中,针头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移动,易引发鼓室内侧壁出血等并发症。如患者的外耳道过于狭窄或弯曲,手术操作难度与风险会进一步加大[5]。

鼓膜置管术就是借助一次性导管留置,慢慢将鼓室内的积液排除,并分期将药物注入,保证患者鼓室内外气压长时间平衡,促使咽鼓管功能有效恢复[6]。相关研究显示:鼓膜置管会使杯状细胞与腺体增生情况明显减少,避免鼓室内有过多液体出现,对纤毛运动的恢复有促进作用,促使咽鼓管功能的恢复[7]。本研究结果还表明:鼓膜置管术组并发症发生率8.89%,低于穿刺术组的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较为安全。鼓膜置管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为感染与鼓膜穿孔不愈合,其中,鼓膜穿孔不愈合认为可能和置管类型、时间及切口位置等具有相关性。现阶段,对此并发症建议拔管后马上实施鼓膜修补术,并对穿孔边缘有效处理,确保其新鲜,防止边缘钙化情况出现,使穿孔长期不愈合情况明显减少[8]。

在鼓膜置管治疗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摄像显示系统等认真检查与调整,确保显示的正位与清晰;其次,术中确保无菌操作,置管前清洗患者的外耳道,防止分泌物带到鼓室;再次,耳内镜进到外耳道时操作应轻柔,耳镜前端禁止接触外耳道壁,最大程度防止外耳道皮肤擦伤与镜面污染;最后,外耳道狭窄者,可按照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耳内镜,确保手术的直观与便捷,有效降低手术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置管切口和骨膜表面为放射状,有利于保护骨膜纤维层中放射状纤维的完整。

总而言之,鼓膜置管术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优于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1] 杨波,杨国宁,张艳,等.内镜下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J].临床研究,2016,24(12):63-64.

[2] 朱正鹏.耳内镜下鼓膜穿刺与鼓膜置管及盐酸氨溴索冲洗中耳腔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J].饮食保健,2017,4(1):37-38.

[3] 邵丽.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在药物治疗无效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3):408-411.

[4] 郭九海,陈丹丹.鼓膜穿刺与鼓膜置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比较[J].西南国防医药,2017,27(7):750-752.

[5] 徐隽彦,刘春丽,倪立群.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穿刺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22(1):21-23.

[6] 朱珠,郑国玺,李琦,等.鼓膜置管或鼓膜穿刺对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7,46(15):2041-2044.

[7] 苏娟,吉晓滨,谢景华,等.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4):92-95.

[8] 张麟.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182-183.

猜你喜欢

管术穿刺术鼓室
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术改期的原因分析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Glomus Tympanicum 鼓室球瘤
腺样体切除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肿瘤科化疗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中耳胆脂瘤术中开放管上隐窝通道的方法及术后疗效分析*
颈内静脉置管术在脑梗死昏迷长期输液患者中的应用
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与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比较
张震东前房穿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