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五重维度及其时代价值

2018-03-28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8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命运

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改革的同时也出现了产能过剩、生态环境恶化、区域城乡发展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和弊端。面临着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后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国际和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危机的解决提供了良方。

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五重维度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提到:“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美丽清洁的世界。”[1]基于此,本文认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具有五重维度。

(一)政治维度:持久和平

回看历史,20世纪上半叶新旧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争夺利益,先后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上千万人的死亡,各参战国国民经济不同程度的倒退几年甚至十几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20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世界处于冷战状态,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受苦的还是平民百姓。时间步入21世纪,联合国提出的权利平等;国家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不容侵犯;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和睦相处这些原则,也一直被绝大多数国家认同和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则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一思想适应国际关系新格局,符合全人类发展的共同利益。

(二)安全维度:普遍安全

安全问题大于天,安全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活、进步、发展的前提基础,安全得到了保证,才能谈到其他。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是一种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反对“我赢你输”的胁迫式、零和式安全观,呼吁世界各国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行动应对各类安全挑战,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携手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同时,中国重视并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定,截至目前中国军队已派出将近三千名官兵执行维和任务,在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做出的贡献名列前茅。

(三)经济维度:共同繁荣

经济合作是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共同繁荣是国际交往的根本目标。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使全世界的经济发展都出现缓慢甚至停滞。此后,世界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经济增长乏力。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的十八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以来,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立“亚投行”和构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惠及了沿线各个国家,采取帮助当地建设基础设施,并为当地人民提供就业岗位等措施,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一带一路”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精神,以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为最终目标。[2]这正是体现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也正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动实施。

(四)文化维度:开放包容

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而不同的文化也正是这个国家、民族特有的存在标志。精彩纷呈的文化形式、文化特色要相互交流,不可盲目排外,要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包容其他、兼收并蓄。2014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的演讲中,以“茶”和“酒”为比喻,论述了中欧之间的关系。他说:“茶和酒不是不可兼容的。人们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3]在这里,“茶”与“酒”是象征着两种不同的文化,和而不同与多元一体则是两种不同的文明,二者以不同方式展现人类文化的多样以及世界文明的多彩,这正是习近平开放包容的文化共同体思想的经典诠释。

(五)生态维度:清洁美丽

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针砭时弊地提出了生态共同体的理念,2015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积极推进全球生态共同体的理念,督促大会“达成一个全面、均衡、有力度、有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同时表示中国正在推动达成有力度、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为全球气候治理提出以制度构建为核心的中国方案,致力于建成一个绿色发展、清洁美丽的全球生态体系。

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价值

“习式外交”开启了中国外交的新时代,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正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和平合作、互利共赢正在成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并积极践行的理念。在理论方面,具有充实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的时代价值;在现实方面,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和破解“修昔底德陷阱”悖论的时代价值。

(一)理论价值

1.充实了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包含外交关系在内的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进步性及社会破坏性;社会主义外交关系是有自己的目的性的;外交关系的基本关系仍是商品关系这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真知灼见,具有很强的预见性,很多理论内容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然符合国际社会发展的现状。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秉持马克思主义国际观基本内涵,遵循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基本原则,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国际关系发展规律,其对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个方面的阐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新境界,充实了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宝库,使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更具时代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是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中国外交理论,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理论。伴随着国际关系的分化演变和我国自身发展程度的逐步提升,我国的外交政策也在不断发生变化。21世纪以来,面对国际格局进一步变化,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在我国一向奉行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基本准则的基础上,立意高远地提出了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的外交理念,这是对新时代我国外交理念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其包括的政治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文明共同体以及生态共同体的内涵,符合中国乃至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对于人类更好的生存、更永续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二)现实价值

1.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特色与时代特征融为一体,加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科学研判国际形势,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全方位外交布局,开启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时代。“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建设,使沿线各国各地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在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的同时,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在扶贫减贫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的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做出了:未来五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承诺。在生态保护方面,关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力争到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中国承诺,令世界惊叹。中国除了在实际行动中遵循“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之外,还向世界贡献中国力量,为世界提出中国方案,把许多改革方案介绍给其他国家,和其他国家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这一切都为中国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形象,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的赞誉,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

2.破解了“修昔底德陷阱”的悖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在经济、政治、军事等综合实力方面的崛起,使美国等西方一些国家不断传来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的声音,认为中国的崛起会威胁到其本国的利益,并试图通过这种舆论来减缓中国的发展速度。这种“修昔底德陷阱”的说法是绝对荒谬的。中国不走国强必霸的老路,反而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让世界各国清楚了中国的“博大胸襟”,中国在发展自身、强大自身的同时,不忘带动世界经济发展,中国改革成功的经验也毫不吝啬的向外国介绍交流,致力于和世界各国一道和平共处、发展经济,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共同构建政治和平、安全发展、利益共享、文化繁荣、生态宜居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走向美好光明的未来!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命运
命运的更迭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命运秀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