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8-03-26陈怡

关键词:分层走班高考改革教学探索

陈怡

摘 要:开展高考新政背景下的“分层走班”教学,在“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校层面要宏观把控,教研组层面要推荐细化,教师层面要步步落实。只有自上而下地不断探索、研究、实践并总结经验,学校才能在改革的巨变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高考改革;分层走班;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8)02-0004-05

随着高考选科模式的改变,6门选科的科目(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考試分散在高中三年,随教随考随清。因为只参加合格和需参加等级考试的要求不同,所以平时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评价方式也不同。为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采用分层走班的方式进行教学成为必然。

因此如何通过有效教研提升分层走班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学校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当务之急。为此,本校出台了《同济一附中高考改革背景下分层走班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初稿)》,并成立了双备课组长制,把编制的《单元教学指南》作为切入口,以期提高教学针对性,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进而真正从学校层面、教研组层面、教师层面落实高考新政背景下的分层走班教学。

一、学校层面宏观把控

(一)明确指导思想

分层走班课程的实施,旨在为不同兴趣、潜能、需求的学生,提供差异化的学习选择。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促进每一位学生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并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因此各学科应在学校课程实施意见的指导下,通过组织编制“分层走班学科教学方案”或者“单元教学指南”,加强宏观层面的调控,指导教师校本化实施课程,确保“底线”人人达标,“高位”个性发展。

课程实施要坚持“三有”原则:

1.有标准,即教学指南框架的设计,必须以课程标准、教学基本要求、命题要求等为指导,同时必须涵盖教学的所有环节(或要素),从而确保学、教、练、考、评的一致性,进而最终确保学生获得学科核心素养。

2.有差异,即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基础,在课程目标、教材内容处理、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策略选择、作业与考试设计、评价等方面,体现不同层级的要求,最终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3.有特点,即倡导各学科根据课程标准与要求以及学生原有的发展基础,各有侧重地推进实施。并在确保“达标”的基础上,体现学科特点,形成特色与风格。

(二)出台指导意见

学校出台《同济一附中高考改革背景下分层走班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初稿)》(以下简称“意见”),加强宏观指导并为实施分层走班指明了方向。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积极收集专家、教研组和教师层面的意见反馈,进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意见”强调:

1.课程目标的针对性

分层走班的课程目标应与课程标准的理念保持一致。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等级考与合格考的教学与考试要求,结合选科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细化,以确保课程总体目标的达成,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2.课程内容的相关性

等级考与合格考的课程内容,其广度与难度应该与其课程目标相契合,杜绝“过度教学”。倡导教师根据平行班、创新班、内高班的不同学情,提供适合的拓展课程资源。

3.课程策略的灵活性

根据相应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特点,学生最近发展区以及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可能性,灵活地选择课程策略,进行问题设计和活动设计,并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最优组合,配合运用。

4.课程评价的科学性

学校倡导用多元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并持续改进教学,提升课程品质。为此应根据合格班和等级班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练习及测验评计。

二、教研组层面推进细化

学校层面的总体思路和指导意见,为各学科教研组层面进一步的细化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抓手。学校层面在有了明确的理念后,继而应把重点放在各个教研组。各组在教研组长的组织下,发挥团队的智慧,统筹规划、破解难题,制定出本学科的“分层走班学科教学方案”或者“单元教学规划”,为教师的具体教学做张本。根据本校这两年分层走班的教学实践,通过各学科组的反复操作和经验总结,教研组在学校“顶层设计”的引领下要积极贯彻以下几点。

(一)单元目标同中有异

上文提及“合格”“等级”的“课程目标”应具有差异性,故“教研组层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同中有异”。六门学科的教材、教学要求,并没有因为有了“合格班”和“等级班”,就变成了两本教材、两种教学要求。也就意味着“合格班”和“等级班”所要把握的基本知识点的区分度不大,那么如何用几乎相同的内容落实不同的目标呢?大多学科的“教学基本要求”没能指明方向。并且“和而不同”比“完全不同”难度更大,仅凭教师个体经验无法准确判断,因此需借助教研组的力量进行辨别、定夺才可。

由教研组牵头,根据“学校层面”对“课程目标”的指导意见,依据本学科高中阶段的知识体系,同时参考本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相关指标,借鉴高考、合格考的经验,并收集高考新政的相关资讯以及当下不同层次班级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研讨、辨别、审定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在解决共性问题的同时,也要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定出相应的单元目标,为教师的教学指明方向。

根据以上途径,将本单元知识点中符合最基本教学要求的确定为基础目标,适用于合格班学生;将本单元知识点中符合高阶教学要求的确定为高层次目标,适用于等级班学生。前者是共同性目标,具有普适性,属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后者是层次目标,具有挑战性,属应用范畴,有较多的能力、智力含量。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单元内容纵横统整

上文提到的不管是“等级班”,还是“合格班”都共用一本教材,因此很多知识点都是共有的,但这并不代表两个班所要掌握的单元内容的深浅也是一致的。“合格班”和“等级班”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对所教学的单元内容作不同程度的增减。但是单元内容的删减或拓展,绝对不是一种个体行为,更不是随意决定的,必须在教研组层面上进行横向及纵向的统整、梳理才行。

教研组应按照“教学基本要求”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全面梳理本学科高中阶段的知识系统,并根据确立的“单元目标”,区分“单元内容”的深浅程度。同时参考学校层面对“课程内容”的指导意见以及其它教研组的有效做法,先由各学科备课组提出初步设想,然后再由教研组共同讨论、探索并进行单元内容的横向设计及纵向设计。

所谓“横向设计”是指“合格班”和“等级班”单元教学内容的关联性。虽然是分班教学,但教学内容并不决裂,反而是相互依存的。“合格班”和“等级班”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等级班”包含了“合格班”的内容。所以“合格班”的单元教学内容应该是“等级班”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等级班”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合格班”单元教学内容基础上的提升。因此这就需要两班教师在备课和教研组活动中共同谋划、互通有无,若各自为政,只会让教学内容更加混乱、碎片化。

“纵向设计”指的是同一层面不同单元之间的衔接问题,比如说“合格班”本单元与前后单元教学内容安排的逻辑性以及难易程度的恒定性。以及“等级班”能否在每一个单元中都遵循“单元目标”的指向,保持自身与“合格班”之间内容上的区分度。只有进行这样纵横交错的梳理,才能真正避免“分层走班”后教学内容的杂乱无章,才能使教学内容更加合理、有序。对此教研组层面必须严格掌控。单元教学内容纵横梳理如下。

(三)单元策略分层细化

就像学校层面所提到的,教学策略往往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在“分层走班”教学中,教学策略尤其变化莫测,但仍然有规律可循。那么“合格班”和“等级班”的单元策略的进一步细化应该由何而定呢?

教研组层面对每一个单元策略的设定必须有一些固有的规律可循。备课组应按照教研组层面梳理的“单元内容”,设定不同要求的“单元策略”,并提出初步设想,然后在教研组层面共同讨论、探索并进行“合格班”和“等级班”的单元策略分层。

备课组层面从“导入策略”“提问策略”“环节设置”“讲练策略”“拓展策略”等方面分层,为单元课堂教学提供方向和方法。“合格班”的单元策略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等级班”的单元策略主要致力于使学生具有不断深入探索的勇气,并培养学生思考的深刻性、开放性、批判性,还有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策略分层细化(详见下表)。

(四)单元评价科学全面

笔者在学校层面提出,不能用一把尺衡量不同层面的学生,所以对“合格班”和“等级班”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并体现评价的科学性。而具体落实到单元教学中,我们发现即使同一层面的学生,我们也不能仅仅用一把尺来衡量,更何况分层走班制实施以后,学生没有固定的行政班,除了上课时间课后教师很难及时找到学生进行辅导和作业反馈。因此在分层走班教学中,只有传统的单元考测和课后辅导是不够的。

教研组层面根据“单元目标”“单元内容”“课程标准”设计多元化的单元评价指标,除了“单元考核”和“课后表现”,还可以把“课堂表现”“小组合作表现”“研究学习评价”等方面的指标纳入到单元评价体系中。使评价综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以达到考评学生真实水平的目的。单元评价分层参考表如下。

三、教师层面步步落实

有了“学校层面”的宏观把控和“教研组层面”的细化指导,“教师层面”的具体落实就有了方向和抓手。以下为本校两组教师进行“分层走班”的案例片断。

第一组:“合格班”和“等级班”教学目标的设定

学科:化学

教学主题:酸碱滴定

“酸碱滴定”合格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并初步了解中和滴定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激发其学习兴趣。

“酸碱滴定”等级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酸碱滴定反应原理;知道滴定管的构造;学会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来判断滴定终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由师生共同将酸碱中和原理转化成酸碱中和滴定定量实验的过程,认识定量实验的设计方法;认识从待测液pH值的变化和指示剂的变色来判断滴定终点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悟定量实验的“精”“准”原则,体会化学学科严谨、求实的学科特色。

笔者简析:

虽然“合格班”和“等级班”的两位教师讲授的均为“酸碱中和滴定”这一内容。但是教学目标却是同中有异,极具针对性。由于合格班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薄弱、能力差。所以“合格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设定为:“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并初步了解中和滴定的仪器及使用方法”,此为《上海市高中化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基础层面的要求;而“等级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则不仅要求“理解酸碱滴定反应原理”,还要“知道滴定管的构造,学会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来判断滴定终点”。增加了实验的难度和专业性。此外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等级班”的目标,除了让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个化学问题转化成一个定量实验之外,还在进行定量实验的设计时,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哪些因素才能使定量实验既精准又有可操作性。并且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中,也可以看出“合格班”关注的是借助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念和激发学习兴趣,而“等级班”则更加注重实验的严谨、精确和专业。

第二组:“合格班”和“等級班”评价设计

学科:生物

教学主题: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合格班评价方式:

1.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

从教师本人对课堂教学的观察来看,这一节生物合格课,学生们的参与面较广,参与度较高。其判断标准之一就是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以及回答问题的质量。整堂课教师进行了10余次的个别提问以及5次左右的面上提问。

2.当堂测试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在课堂测试部分,共有34人参加测试,一共设计了4道基础知识选择题。

从学生测试的数据结果来看,四道题的正答率都比较高,由此可以说明学生基本掌握本堂课的基础知识要点。

“光合作用”等级班评价方式:

1.课堂学生参与度反馈

班级总人数36人,单独回答总人次40次,其中正确回答的人数15人,占班级41.6%;回答精彩的人次20,占回答人次的50%;回答正确的人数是20人,占回答人次50%。

2.课后拓展题

第一题考察学生的分类情况。从答题情况来看28人得满分,5人得5分,2人0分。第二道题考察学生的辨析能力。从答题情况来看,20人满分,10人8分,3人6分,2人4分。

笔者简析:从以上可以看出,不管是“合格班”,还是“等级班”都比较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说明教师们在“课程指南”和“单元指南”的引领下,越来越重视过程性评价,而不是仅仅通过“单元测验”来解决一切评价问题,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变得更加科学而全面。同时“合格班”和“等级班”的教师也能就两种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相对而言,在“合格班”中,更加偏重于课堂评价方式,目的是尽量减少学生回家的负担,且“门槛”也设置得比较低,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合格。而“等级班”的评价方式课堂、课后兼而有之,且通过率没有那么高,毕竟作为选拔性考试,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故需要通过评价及时让学生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猜你喜欢

分层走班高考改革教学探索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高中数学课堂中德育溶合的探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探索
浅谈分层走班对英语教师的新要求
高考双轨制改革的意义及难点探究
太平路中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
高中必修课分层走班制背景下物理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