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平路中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5-10-28高新桥

中小学校长 2015年5期
关键词:分层走班个性化学习教学实践

高新桥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教师的角色不断转变,特别是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外部形势影响,使教育要越来越需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北京市太平路中学自2014年开始在初中实行分层走班教学实验,探索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实践,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同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带来了学校管理的变革。

[关键词]分层走班;教学实践;个性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9949(2015)05-0041-05

一、问题的提出

1.多年来班级授课制的困惑

常规班级授课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的固定模式,北京的中学班级学生数基本在40-50人左右。多年来我们苦于班级内部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大,教师的教学多数倾向于照顾中间层次,造成了好学生“吃不饱”、弱的学生“吃不了”的状态。常规班级授课制造成了一些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由于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课下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有限,个性化的辅导答疑也不能保证跟进,所以导致不同潜质的学生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不仅成为学校教学中的困惑,也成为学校教育中的诟病。

2.当前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带来的影响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关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精神,2014年初关于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方案相继出台。这一系列文件反复强调立德树人,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随着考试科目、分值和学科能力要求的变化,学校对国家必修课程的设置依据考试方案和学生选择需求要做相应调整。高考方案的改革同样牵引着初等教育的变革。高考科目的社会化考试给予学生个人选择的机会增加,无论是考试的成绩等级,还是参加考试的时间,学校需要在这种招生考试制度的变革中,寻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的方法和策略,引起现有班级授课制的变革。

为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针对学生不同水平、不同的发展方向,学校需要提供适合学生发展方向的个性化学习,学生私人定制课程也将成为可能。因此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建设基于学生多元发展,并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因此面对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政策变化,将加速促进学校现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校管理模式的转变。

3.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通过合适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分层走班教学就是在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规律和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实施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跳起来够到自己的“果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享受学习的快乐。

二、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

1.核心概念的界定

分层走班教学,是在原行政教学班的基础上,把能力层次表现差异明显的学科构建为不同层次教学班,难度层次不明显的学科课程仍在原行政教学班上课。这种分层教学模式,是承认学生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相信每位学生包括学有困难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层次因材施教,让每个层次班的学生都能提升自我效能,超越自我,在原有的基础上成绩、水平和能力逐步提高。

2.分层走班教学的内部环境分析

分层走班教学首先要考虑的是师资和教室问题。2013年9月太平路中学初一年级学生总数为182人,均来自电脑派位,实际编班为5个班。授课教师为13人,其中数学、英语各有3位教师,都有一个教师担任一个班的教学,为分层走班教学提供了可行性的师资准备。分层后需要多占用两个教室,作为英语和数学公用的教室。

太平路中学初一年级在2013年9月份使用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自编教材,是依据学校多年来学生情况、各个学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进行改编的学生读本,该读本更适合我们学校的学情。在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小升初衔接教学后,开始实行英语和数学学科的分层走班教学,重点是让所有学生熟知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利于学生主动改变,也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

3.操作的落实

(1)两两班级组合,分出三个层次。将初一年级一班作为实验班,原封不动,二班和四班合并,三班和五班合并,按每个学生的数学或英语学科成绩、潜力和学习态度重组教学班级。每两个行政班分成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即A层、B层、C层,每层人数不同,A层次30人左右,B层次24人左右,C层次的人数在12人左右。三个层次的学生采取走班制授课,同时分布在三个教室,由三个教师同时上课,除数学和英语外其余学科教学按原行政班进行。

(2)学生分层依据及目标。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学习基础、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教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学习。A层: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分层后着重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探究能力;B层:学生知识基础掌握得相对较好,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分层后着重加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促进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提升;C层:学生知识基础掌握得不实,学习积极性不高,分层后着重激发兴趣,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提升。

(3)分层教学班级师资配备原则。分层走班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为每位教师安排合适岗位,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每个任课教师都要任教至少两个层次的学生;师资要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要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

(4)动态调整。分层教学也是一种动态调整的过程。如果C层的某位学生成绩有了提升,就可根据学生意愿调到B层。如果A层学生成绩下降,则根据学生意愿调到B层。随着分层走班教学的逐步推行,老师们还会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发展潜力。不断调整和丰富教学方法和策略。

三、分层走班教学的效果评价

1.分层走班教学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学有所成,个性不断凸显

分层走班教学后由于学生水平相当,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表现为学生的接受与理解、表达与交流等效果显著,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氛围,也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这样的学习环境既提高了优秀生,也培养了中等生,更帮助了学困生,即优秀生减少了许多重复性的低效学习,刺激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中等生有了更适合他们的学习策略,提高了学习效率;学困生也不再是“看客”,老师能够帮助他们有效学习,减轻了心理压力,从学习困境和焦虑、苦闷中解脱出来。分层走班教学使得学生们体验到了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比较分层走班教学与常规班级授课,学生问卷调查(图1)显示:46%的学生认为好,39%的学生认为较好,10%的学生认为一般,也有5%的学生更喜欢常规授课制。学生所在层次适合自己的学习程度调查(图2)显示,46%的学生认为非常适合自己的学习程度,40%的学生认为比较适合。

我校实施分层走班教学后,学生的变化让英语教师李金凤欣慰与欣喜。C班的小肖过去一上英语课就犯怵,“听不懂,也不敢回答问题。”学校开展分层教学后,起初小肖有些担心:“学校会不会放弃我们了?”后来看到授课教师是教A班的李金凤老师,还是非常满意的。在李老师的英语课堂中,小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因为李老师依据这个层次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授课,如低起点、小步走、勤反馈,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相互交流,尽量让每名学生都能听懂,谁没听懂就再讲一遍。这样的授课方式对小肖来说不再像听天书,他听懂了、跟上了、学会了,课堂中他变得敢于回答问题了,英语成绩也快速提升。在年级月考统测中,小肖从原来的倒数第10名一下子提升到全班第12名。

在学校召开分层走班教学的例会上,老师们一致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更足了,学习的效率也大幅度提升。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更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的落实也扎实了,各层次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彰显,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进步更增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既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心理品质。

分层走班教学与常规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图3)在学生调查问卷中显示结果是:88%的学生肯定了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且42%的学生评价明显提高。对于是否喜欢分层走班教学方式(图4),学生问卷调查显示,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的比例达到70%以上。

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调动了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学会学习,从而实现教育的最终价值。

2.分层走班教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材的校本化是分层走班教学实施的前提。借助北京市十一学校课程改革理念与资源的支持,我校英语和数学组的教师在2013年5月启动了教材的校本化编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把课程标准、教学任务和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等融会贯通,立足于本校学情、校情,把国家课程校本化,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行为,更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与升华,改变着传统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教师把开发课程的思想贯彻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调控,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教师积极主动地自我改进,不仅感受到教师专业水平和能力的提升,而且体验到教有所乐的职业幸福。数学教师王雅迪说:“从编写教材开始到阶段性教学实验经历了困惑、兴奋、忐忑、坚定的过程。对于教师而言,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策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重新理解和把握了教材和课标,避免了死教死学和争课抢课的现象,使每周的五节课内容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北师大学校自我诊断课题组对教师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调整的调查(图5)显示:82.7%的同学认为非常同意,10.8%的同学认为比较同意。

3.分层走班教学带来了学校管理方式的变革

分层走班教学产生了个性化的课程设置与学习方式,形成的学生自主选课和走班教学的组织形式,使得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随之发生改变。我们已经感受到分层走班教学后打破了原有的行政班体制,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有些时候感觉抓不着学生,学生交作业需要在上课开始的几分钟内完成,课后的辅导答疑师生相互预约,消除了大班级补课的情况。这在某种程度上看似加重了老师的负担,其实是激发了学生的自主管理,相对应的是减轻了教师的课后负担。例如每个班英语和数学同一学科有三个科代表,作业分为三个层次,早晨到校后学生自己将作业交到固定的盒子中,然后科代表送交老师。早读也出现了三个层次,有条不紊地进行。

4.分层走班教学提高了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度

分层走班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对学校的文化认同和满意度。调查显示,初一年级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服务向导、沟通渠道和其他管理问题的评价明显高于高一、高二年级学生。83.1%的初一年级同学非常同意,加上比较同意的13.4%,对学校管理的总体认同度超过了95%(图6);在学生对学校教育观念和学校文化的认同感数据中,初一年级的数值为3.80,也明显比高一、高二年级要高(图7)。

今后随着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学校的教育教学将从管理走向组织,甚至有更多的变化发展。在学校教学资源充足的条件下,行政班级授课将转为到学科教室上课,由学科导师指导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志向、学业发展方向进行开放式选课。学校需要设立各学科授课的专业教室,学生根据自己选课情况进行走班上课将成为常态。

四、分层走班教学实践的再思考

分层走班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是我们更应该关注为什么有8%的学生不喜欢,4%的学生认为效率下降,5%的学生认为走班不好,4%的学生认为不适合自己。

分层走班教学比常规教学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尤其是课前的备课量加大,需要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需要加强教师团队的合作研究,需要走在前列的教师示范等等,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改进。

分层走班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我们在分层走班的课程中还局限在英语、数学等考试科目上,其实可以把非考试科目放开,会更加活泼与丰富。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升,当然还需要有更多的资源支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性,让学生在选择中发现自己,成就自己。

[责任编辑:刘红]

猜你喜欢

分层走班个性化学习教学实践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教学资源支持下的Sakai个性化学习研究
微视频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浅谈分层走班对英语教师的新要求
高中必修课分层走班制背景下物理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