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冀东地区生姜主要虫害种类及防治措施

2018-03-25王永存李劲松王淑荣张尚卿

长江蔬菜 2018年21期
关键词:鳞翅目冀东棉铃虫

王永存 李劲松 王淑荣 张尚卿

生姜是全球重要的食品调味料之一,伴随产品深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已成为多种保健品、药品和饮料的重要原料。我国生姜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39%,产量和种植面积均居世界第一位。冀东地区是河北省主要的生姜产区,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3 300 hm2以上。但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加,生姜田虫害为害逐年加重,严重影响生姜的产量。为了减少损失,菜农大量盲目混配多种杀虫剂一起使用,严重威胁着生姜食品安全,也加大了害虫产生抗药性和交互抗性的风险,严重阻碍着生姜产业的发展。

1 冀东地区生姜主要虫害种类及为害症状

①蓟马 缨翅目的统称,体型较小,体长1.1~1.5 mm,浅黄色至褐色,多采用孤雌生殖,也可两性繁殖。在冀东地区4月中旬开始发生,随温度升高,拱棚开孔通风后迁入姜田为害,6~7月进入为害盛期,进入雨季为害程度逐渐减轻,一年发生9~13代,世代重叠严重。该害虫能飞善跳,多借助风力转移为害。蓟马为害导致姜苗矮化,叶片发硬,向内卷曲,严重时多个叶片卷曲,叶梢重叠,拧在一起,俗称“扎小辫”(图 1)。

②玉米螟 鳞翅目,螟蛾科,又称“姜螟”,是生姜生产中的主要害虫。其幼虫咀嚼蛀茎,钻蛀后导致茎秆养分和水分吸收受阻,蛀孔以上部分快速枯黄、萎蔫(图2),对生姜产量影响严重。

③甜菜夜蛾 鳞翅目,夜蛾科,幼虫体色多变,有绿色、棕黄色、黄褐色,腹部侧气门下线有1条黄白色丛带。低龄幼虫聚集为害,取食叶肉,仅剩一层表皮(图3)。高龄幼虫分散为害,咀嚼叶片,形成缺刻,具假死性,白天在土缝或植株下部躲避,傍晚爬上植株,取食叶片。多在7~8月生姜生长中期集中为害。成虫多在夜间活动,具趋光性。

④棉铃虫 鳞翅目,夜蛾科,幼虫由于环境和取食作物不同,呈现红褐色、黄白色、浅绿色和深绿色。红褐色和黄白色的背线颜色较深或毛瘤明显,容易识别;浅绿色和深绿色的背线颜色较浅,与甜菜夜蛾不易区分,可通过是否有假死性判断。主要是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在6~7月生姜生长前期为害叶片。低龄幼虫取食叶肉,被害部位只剩一层薄膜;高龄幼虫咀嚼叶片,形成大的缺刻(图4)。

2 综合防治技术

2.1 农业防治

①地块选择 避免邻近麦田种植。因为第一代棉铃虫幼虫主要为害小麦,小麦收后大量大龄幼虫迁入邻近田块集中为害,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②清理田园 及时清理田间和地块周围杂草,减少蓟马和鳞翅目害虫的栖息场所,避免害虫从杂草上迁入姜田。

2.2 物理防治

田间667 m2放置0.25 m×0.30 m蓝色粘虫板20块,可有效控制蓟马的发生。对于鳞翅目害虫,可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减少产卵数量,控制害虫种群数量。对于大拱棚生姜,可以在撤膜后利用棚架架设防虫网,全面控制鳞翅目害虫。

2.3 生物防治

田间释放赤眼蜂配合生物药剂防治鳞翅目害虫。在棉铃虫和玉米螟羽化盛期,田间释放赤眼蜂1万~2万头/667 m22次,间隔7天。配合幼虫初发期使用生物药剂20亿PIB/mL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或25 g/L多杀菌素悬浮剂500倍液喷雾防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可有效控制鳞翅目害虫的幼虫数量。

2.4 化学防治

①苗期害虫防治 摆好姜种后使用30%噻虫嗪悬浮剂1 500倍液喷沟处理,可有效控制苗期害虫 20~30天。

②生长期害虫防治 a.蓟马。使用12%噻虫胺悬浮剂2 500~3 000倍液或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

b.鳞翅目害虫(玉米螟、甜菜夜蛾、棉铃虫)。由于鳞翅目害虫生理结构类似,均可以采用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 500倍液或5.7%甲维盐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可有效控制鳞翅目害虫的发生。但要注意选择不同作用位点或与生物药剂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猜你喜欢

鳞翅目冀东棉铃虫
冀东地区野生大豆幼苗期耐盐碱特性鉴定
宝清东升自然保护区鳞翅目昆虫资源及蝶类多样性分析
括苍山自然保护区鳞翅目昆虫数据库的构建
鳞翅目可食用昆虫研究进展
冀东1:25000高精度航磁及研究成果
鳞翅目昆虫触角感器研究进展
不同诱芯、诱捕器诱集棉铃虫效果试验
冀东地区草塘坨航磁异常的查证效果
高效低毒新型药剂防治棉铃虫试验
棉铃虫几种常见药剂大田试验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