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上的运用

2018-03-24黄娅

财税月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会计运用

黄娅

摘 要 在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只有能够正确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方可以将企业现金流量、财务情况以及经验成果正确的反应出来,进而给企业的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为此,本文首先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相关概念进行论述,并探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固定资产、商品售后回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现金流量表“现金”概念中的运用,希望能对广大同行有所助益。

关键词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会计;运用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相关概念

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定义

在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在“实质重于形式”中“实质”主要指的是经济业务的实质,“形式”主要指的是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大部分情况下,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实质与法律形式相符,然而,遇到特殊情况也可能有不一致的情况出现,所以在这个时候需要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来进行处理。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强调的是经济业务实质与经济现实,当外在形式与其出现背离时,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判断能力,且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需以经济实质与现实为依据,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可靠。

2.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重要性

虽然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是一个全国性的会计规范性文件,但是其还无法涵括所有类型的经济事项与业务,并且还无法结合时代发展而新出现的经济事项与业务进行实时调整,所以,还无法根据法律形式来准确、全面的进行会计处理,并将会计信息准确的反映出来。针对该问题,《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务必要依照经济事项或业务的经济实质来对会计进行确认、计量与报告,这不仅是对企业股东、债权人以及管理层负责,而且也能够为其管理与决策提供经济事项或业务信息的本质。所以在会计上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不但与全国会计工作相关,而且还与企业的良好运行以及国家经济的繁荣与稳定息息相关。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上的运用

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固定资产中的运用

一般情况下,是根据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必要的、合理的支出都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如若所采购固定资产价款大于正常信用条件,货款无法需要延期支付,那其本质上就具有融资性质,所以来对固定成本进行确定时,需要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对于采购价款的现值和具体支付的价款间所存在的差额,不但要进行资本化,而且还需在信用期内将剩余部分资本计入当期损益。而改种做法则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体现,不但可以让企业对固定资产成本进行正确的核算,而且还有效避免了企业少计费用、对资产进行高估的情况出现。

除此之外,企业通过融资租赁的方法将固定资产租入时,在法律形式角度而言,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并不归企业所有,不但,因为租赁合同中所规定的租赁期与其使用寿命相接近,所以,在结束租赁时,企业或有对该资产进行购买的选择权。在租赁期间,企业具有权利对此资产进行支配,且收益等,因此,在经济实质层面上来说,企业可以对融资诸如固定资产所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进行控制,因此,在会计确认、计量以及报告中,需要把通过融资租赁而来的制定资产列入企业资产,且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出来,而也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固定资产中的体现。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商品售后回购中的运用

售后回购主要指的是企业出售某一资产给其他企业,当企业获得价款,且将有关资产划转手续办理清楚,签订协议或合同,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时期采取约定好的价格来购回货物。一般而言,售后回购不在融资行为范围内,所以不可将其确认为收入。其属于较为特殊的租赁业务,在本质上来说,并未转移和商品所有权上全部的报酬与风险,因此其属于融资性质。所以应当在“其他应付款”中记入超出商品成本的部分收到款项。需要在回购期间,按期对回购价款超出原售价款项的差额计提利息,且将其记入财务费用当中。

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运用

要想按公允价值入账非货币资产交易中所换入的资产,则需要同时达到以下两个条件:第一,此交换属于商业實质;第二,可以可靠计量换出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然,仅能够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来对换入资产进行入账。其中,资产交换有无商业实质会对换入资产价值与当期损益产生影响。例,H企业将80万元账面价值的汽车(公允价值为100万元)与F公司一批100万元账面价值的机床(公允价值为100万元)进行交换。如若H与F企业是关联企业,则H企业将换入机床的入账价值记为80万元。如若属于非关联企业,则入账价值为100万元,且需确认20万元的营业外收入。在法律形式层面看来,H与F企业间有无关联并不影响其交易。然而在商业实质层面来说,这将会影响到交易的公允以及损益情况。所以,必须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运用到非货币性交易核算当中。

4.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现金流量表“现金”概念的运用

现金流量表主要是根据现金来进行编制的会计报表,其能够将企业的财务状况反映出来。在现金流量表的相关准则中指出,现金泛指在企业在中能够实时进行支付的先进,包含了现金与现金等价物,并非单指企业的库存现金。其中,现金主要指的是企业能够实时进行支付的存款与库存现金,包括先进、能够实时支付的其他货币资金或银行存款;现金等价物主要指的是企业所持有的具有较强流动性、期限短,且容易转换成已知金额的现金等。所以,需要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到现金流量表的“现金”当中。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新会计准则中经常会运用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经济业务也逐步变得多元化与复杂化,在企业会计中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可以有效保障会计核算信息和客观经济事实相一致。

参考文献:

[1]郭爱武.“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的运用及其问题与对策[J].价格月刊, 2007(4):89-92.

[2]胡海峰,李红,李阳.浅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及运用[J].中国内部审计, 2011(6):82-83.

[3]周金洪.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在企业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 2016(17).

猜你喜欢

会计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