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表现形式简述纪念公园的发展演变

2018-03-23

山西建筑 2018年16期
关键词:陵墓陵园神庙

董 晋 斐

(山西省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监管中心,山西 太原 030013)

在纪念公园这一概念出现之前,远古时代的人们已经有了表达纪念情感的需要,创造了多样的形式来寄托纪念之情。随着历史和时代的变迁,关于纪念的传达也有其自身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1 陵墓等纪念构筑

远古先民用石块作为标记放在坟前,以表示对逝者的纪念,这应该是最初的关于纪念的表达形式。从历史来看,不论是哪一个国家,最原始的纪念形式大多都是陵墓等。

古埃及最典型和最著名的陵墓应当是从公元前两千多年就开始陆续建造法老们的金字塔了,采用四棱锥形式建造的金字塔,外部形体简单、体量大、规模大,内部构造精良,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纪念表达形式。

古印度的泰姬陵是沙贾汗国王在他的王妃泰姬·玛哈尔去世后建造的陵墓,是一座建于台基之上、通体选用白色的大理石建设的穹顶建筑,表达沙贾汗国王对王妃的无限思念。泰姬陵不仅成为纪念性陵墓的杰出典范,也是建筑领域的典型建筑。

古罗马的奥古斯都陵墓,位于奥古斯都大地广场,是古罗马开国皇帝的陵墓,是古罗马时代最神圣的纪念建筑,留存至今的虽然只是废墟,但也是体量规模宏大的建筑主体,从中可以领略公元前奥古斯都陵墓的宏伟形象。

我国古代帝王的陵墓是艺术价值较高的纪念建筑形式,布局和构思都很巧妙,较好地依托地形地势,充分结合周围环境特色,融于环境之中,而与陵墓有关的建筑、雕塑、碑刻、壁画等无不体现着生者对陵墓主人的纪念。比如西安的乾陵形制比照当时的京师长安城进行建设,依山建造,地上的司马道、石刻、碑刻都在向人们讲述着当时的辉煌。

纪念构筑物,除去陵墓以外,还有纪功柱、凯旋门、纪念碑等其他形式。

2 坛庙等纪念建筑

从古代文明的进程看,许多国家都有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庙宇、形式各样的祭祀场所空间等,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的神庙,古代中国的坛庙等就是当时那个时代的纪念建筑,是一种比较典型的纪念建筑形式。

古埃及的神庙主要是由塔门、列柱大厅和露天的庭院等组成,卡纳克的阿蒙神庙最主要的就是宛如树林的石柱林,这是阿蒙神庙给人们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它体现了古埃及绝对的王权形象和对王权的神化;卡纳克神庙与卢克索神庙以及其他孔斯神庙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宗教仪式系列,卡纳克是起点,卢克索是结束。

古希腊的宙斯神庙据载建于铁器时代,是古代奥运会的运动场,建筑规模宏大,一共有34根廊柱,而廊柱也是至今唯有的遗存,神庙中的宙斯神像后来也因火灾而被毁。卫城的雅典娜神庙,主要是祭祀司战的胜利女神雅典娜,采用爱奥尼克柱式及门厅,表达了古希腊人对智慧的渴求,对胜利的希望,对雅典娜的崇敬。

古罗马万神庙在设计之初是为了供奉罗马诸神,是意大利王族的陵墓,也是很多艺术名人的陵墓所在,万神庙也因此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慕名前来瞻仰、纪念。

中国古代的坛庙类建筑,例如天坛和地坛,就是祭祀天地、社稷的纪念建筑形式,也反映了中国古人对天地的哲学思想;庙宇类建筑则有祭祀帝王、祖先、先贤的庙宇,比如太庙、炎帝庙、关帝庙、孔庙、华佗庙等,都是纪念性空间的形式之一。

3 陵园等纪念园林

古埃及在神庙境内种植林木,可以看作是陵园的最初形式,之后就有了以陵墓为基础设计的与陵墓有关的陵园,为人们展现了一种不同于陵墓本身的纪念场所形式。

到19世纪,随着城市公园运动的兴起,陵园形式最早在美国建立并逐渐流行起来,主要也是由于当时的土地相对比较廉价,普通大众对自然式的庭院比较感兴趣,同时也可以通过陵园的形式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1874年建设的东京都灵园算是早期的陵园代表。

我国古代帝王陵墓的附属——陵园,是陵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陵墓建筑形式在地上的园林式延续,其本身就有许多现代纪念公园的特点,比之古埃及神庙的林木,已经具有了纪念性园林的基本雏形。

到了近代,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设计建设了许多纪念二战的纪念公园,这当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表现民主的主题,参观者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较之以往的陵园有了很大的增强,比如罗斯福纪念园、越战纪念碑等。

20世纪初,在我国也涌现了一批纪念民主、纪念革命烈士的陵园,近代较早时期建造的中山陵就已经有了纪念性和公共性的特点,是我国第一个对普通大众开放的陵园,除供大众缅怀孙中山先生之外还具备游览休憩的功能。哈尔滨的兆麟公园就是为了纪念民族抗日英雄李兆麟,将其墓安置于此公园内,遂将公园更名。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建设了许多烈士陵园,比如广州的拓荒牛纪念园、长沙烈士陵园、西安烈士陵园等等,可以算作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批纪念性公园。

这些依托于陵墓,以陵园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纪念空间类型,在纪念园林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起到起承转合的重要作用,为纪念公园这一专类园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纪念公园

19世纪城市公园运动的兴起,直接的结果就是发展了纪念类园林空间形式,使得陵园朝着纪念公园的方向不断发展,渐渐地不再依附于陵墓,而是单独地专门的纪念空间、纪念景观,此时,纪念公园应运而生。比如美国的罗斯福纪念园、肯尼迪总统纪念园、加拿大的消防队员纪念园、美国911纪念园等。设计师杰里科设计的穆迪历史花园、亚特兰大历史花园,采用抽象的寓意手法,反映人类的历史和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体现,是比较独特的纪念空间表现形式之一。

中国近代最早的直接以纪念为发端和初衷而建设的公园,比如1926年开工建设的伯先公园,算是比较早的纪念公园了,它在建设之初就是为了纪念民主革命烈士赵伯先而设计、营建。而武昌首义的“首义公园”[1],是为了纪念标志辛亥革命全面爆发的首义以及在首义中付出生命的英勇先烈,使参观者追思感怀民国发祥之地[2]。

之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文化和历史越来越重视,红色旅游也兴盛起来,纪念公园就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有纪念历史名人的纪念公园,比如青岛鲁迅纪念公园、广州的冼星海公园;有纪念历史事件的纪念公园,比如吴起县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有纪念自然灾害中逝去的人的纪念公园,比如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长江三峡大坝截流纪念园位于三峡大坝右岸,保留了三峡工程右岸骨料筛分场原址,以及三峡工程截流拢口抛投物的遗留物,全面地向人们展示长江截流的历程。

这些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的纪念公园成为我国城市独特的风景。

5 结语

纵观古代至今,人类传达纪念的外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的发展历程可以归纳为陵墓、纪念柱、纪功柱等纪念构筑,神庙、坛庙等纪念建筑,陵园等纪念园林,专类的纪念公园;纪念的形式有具体的、物质的、建于地上的建筑物,也有相对比较抽象的偏重精神的记载于册的形式,但不管形式怎么变化,都在表达人类共有的同一种情感,那就是对逝者的纪念、追忆,对信仰的崇拜、敬畏,对生者的激励、感召。

猜你喜欢

陵墓陵园神庙
神秘的神庙
维权解难题,英烈归陵园
10 Facts You Should Know About Nanjing
书之帕特农神庙
古代陵墓中的防盗机关
金字塔不都是陵墓
牛河梁神庙漫议
走进陵园(外一首)
神圣的古埃及卡纳克神庙
建设陵园 缅怀先烈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