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城市和城乡规划的未来

2018-03-23张雨桐师鑫雨金美岑

山西建筑 2018年16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城镇化一带一路

张雨桐 师鑫雨 金美岑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0 引言

我国的城镇化经历了土地与人口的扩张,进入了寻找归属感的城镇化阶段,发展速度放缓,发展模式也从粗放式发展变为了走可持续化的发展道路的模式。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架构的建立,我国城市与城乡规划的未来必须用新的价值观体系进行构建。所以,亟待解决的问题为如何面对未来的城镇化发展与用什么方式进行城镇化管理和提高水平。通过沿海、中部和西部的城市来探讨城市和城乡未来规划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一带一路”的概念与内涵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东边连接了亚太经济圈,在西边将欧洲经济圈连接起来,成为了相关各国互利共赢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由习近平于2013年9月份提出,目的在于依靠中国与其他国家现有的双多边机制,形成一个有效的合作平台。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的发展中对新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影响不可忽略。“一带一路”正是体现出我国在新世界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放眼全球,东亚区域已经变成了新的世界经济核心,而“一带一路”连接了世界上最强大最具有活力的两个经济圈,变成了世界上最具有潜力的经济发展长廊,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

2 城市城镇化的管理提升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目标将从服务的方式、效率、公众、配合与政府几个方面入手,确立公民和社会本位的核心思想,在城市的文化、民生、生活与城镇化的模式方面入手改变。

1)城市生活。

国家将从教育、卫生、医疗、养老与安全等方面入手,完成对居民最基本的服务。因为这些资源无法通过市场进行分配,只能通过国家和政府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实施。政务应当明确各级政府的分工,打造服务性的政府,配合相应的事权与财权,多方参与共同打造推动城镇化发展,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城市工作和发展的每一个领域与环节。

2)城市文化。

我国想要发展必须变成文化强国,在自有的文化基础上形成一套总体的价值观体系,随后构建影响全球的价值观体系,因此需要对中国文化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与评价,根据中央会议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延续历史文脉,保护好我国城市的文化遗产,打造城市精神,树立对外形象。

3)城市民生。

我国城市民生想要做好,需要做好社会的公平公正、城乡融合与发展成果共享等工作。我国想要引领世界的发展,就需要在未来几十年中促进自己的文化发展,促使民生与科技等走到世界的前列,将促进人们在城市的稳定就业以及常住人口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改革,推动城市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库,为民生服务。

3 我国城乡规划的转变

在“一带一路”条件下,我国的城乡规划目标与路径必然会发生转变。

1)城乡规划的发展由单一向多元、兼容发展。

我国传统的城乡规划发展模式比较单一,只注重空间研究这个价值模式。由于未来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会减慢速度,因此对于我国的城乡规划而言,土地的需求已经不再重要,变得重要的问题开始转变为生活的环境,社会、文化和城市的特色。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协同发展将成为我国城乡规划必须考虑与研究的内容。之前城乡规划专注于空间增长,但是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城市问题,因此基本导向需要从经济增长转变到社会、经济与环境均衡发展上来,价值模式也应当转变为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与因素协调共识。

未来的城市不再仅仅是一个速生的简单结合体,需要更多考虑到城市本身的空间更新方式与内容,城市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拥有更新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更新与完善自我,形成合理,有机的根基,不断焕发城市的活力与创新能力。城市发展中对于现有土地的精准使用与统计,以及对城乡规划价值的重新认识,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分析,以及资源的整合,对于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品质有着重要作用。只有不断根据城市的品质、特色与功能来调整城市的定位、文化与建设管理等,才能够突破原有的城市更新理论,让城市拥有更强的自我更新、发展与变化的动力。

2)规划由管制型走向管理型。

由于我国的特殊管理原因,之前我国的城乡规划一直属于管制型的规划,不断受到国民经济计划理念的影响,因此规划编制只注重技术,不注重政策。编制好的规划内容偏向空间管制,政府的管理方式过于僵硬,不利于制定计划的具体实施。

相比较而言,管理型的规划更加注重民生,注重公平与民主。能够体现更多公民的需求。规划是城市公共资源的合理配制,也是城市财富合理分配的工具,因此应当更加偏向城市弱势群体。同时,合理的城乡管理型规划能够紧密联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突出政府的服务职能,所以引导与协助的作用发挥的更加明显,在政府协助社会完成管理体制、促进社会、民间与市场的结合与在城乡规划的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科技、文化与改革,因此想要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做好户籍管理、规划与建设工作,争取“多规合一”,深化城市的管理改革。城市发展需要确定好管理的范围、权利与责任主体,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主动性,坚持协调协同,尽可能推动政府、社会与公民一起行动,推动城市发展。

3)城市规划的民主性。

在传统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存在市民对规划内容与信息不知晓的问题,政府部门是政策的制定与审批者。因此很多城市规划发展的相关单位无法介入城市规划管理过程。我国长期以来,规划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成本高,而且需要很高的相关专业技能,因此相关的工作做的并不到位。

以后的城乡规划发展会逐渐走向民主决策,通过相关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的制定,在规划的编制、管理过程中,协调好政府部门与市场之间、社会上各个相关利益方的具体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斟酌、民主意见的积累,将各类规划的关系理顺理清。中央工作会议中提到:城乡发展规划的编制要接地气,要邀请相关的事业单位、建设单位以及其他管理单位共同参与,不断创新城乡规划的理念与方法,加强规划的科学与指导性。另外还要不断提高城市公民的素质,尊重城市公民的知情权与参与权,也鼓励其他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城乡发展的规划中来,实现城市的共管共享。政府在执行规划方案的过程中,也要接受社会舆论以及公众的监督,发挥城市规划利益相关者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加强城乡规划的社会属性。

4)单一的管理模式向多元化管理模式发展。

当前我国的管理模式是单一的管理模式,政府意图直到实现规划编制再到规划的实施是整一个流程。未来我国的城乡规划在发展道路中会遇到多元化的编制单位,以及更加复杂的主体、管理模式,因此城乡规划的重点与内容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未来的城乡规划发展方向应当朝着城市管理的方向发展,更多地发挥管理的协调与缓冲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一带一路”的发展要求,在战略模式下更好地适应不同主体与发展模式对于规划编制的要求。

4 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促进了全球经济新格局的形成,连接了亚太与欧洲经济区的同时,多边发展形成新的价值观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国内需要改变传统的城市发展与城乡规划理念,发展出适应新形势下要求的内容,再根据民生、政策等不断优化,只有在空间、内涵与动力等多个方面进行改变,充分发挥民主作用,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城镇化一带一路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家乡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与教学改革探讨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三维仿真在城乡规划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