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观生态思维的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研究

2018-03-23

山西建筑 2018年16期
关键词:理念绿色生态

张 淑 娟

(临汾市建筑规划设计院,山西 临汾 041000)

0 引言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我国与新加坡合作的标志性项目,诞生于2007年。“中新生态城”的建成引领了全国生态城的建设热潮,拉开了我国“生态城”的建设帷幕。我国虽然在大规模的生态城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资源配置不合理、研究基础不足、建设模式粗放、建成效果不佳等相关问题。经济新常态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的提出,进一步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创新和转型。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日趋突显了城市设计的重要地位,优秀的城市设计可帮助城市塑造良好的城市风貌[1]。

绿色街区由于其具有时效性与可控性的特点,突显了对生态城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运用生态景观思维,立足于城市设计角度,展开对生态城绿色街区的研究系统,有助于实现生态城建设的稳步发展,达到较好的实际效果。

1 我国生态城的特点和可行性发展需求

建设生态城需要城市本身具备一定的规模和经济水平,并需要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在生态城的实际建设过程中,主要以局部地区的生态系统改造或大规模的城市新区为表现。当前的生态城往往是城市中的单独个体,通常将其建设在城市限制较少的局部地区,生态城通常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特点,当前国家与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对生态城的发展进行扶持。基于生态城市的特征,促使生态城可以从整体到细节各角度构建城市生态结构,从而开发成生态城市系统。

笔者对我国生态城建设情况进行观察,发现部分城市生态城的建设效果和现状并不理想。影响生态城建成效果的因素包括:规划方案的执行情况、政府的管理情况、项目的融资情况等一些客观因素,这些因素甚至会直接决定生态城的建设成功与否。

当前我国生态城建设普遍存在强度、密度双高的现象,建成后的生态城往往缺乏社区感,没有活力。生态城只在表面上体现了生态建设的理念,没有对内在的生态机理进行深入研究。

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发展的关键转型时期,当前更应该关注生态城建设的实效性。在整个建设生态城的过程中,应该始终贯彻绿色、生态的规划理念和原则。应从管理、技术、运营等多个方面对建设的可行性与实效性进行研究,并且适当减缓生态城的开发速度,保证建设模式的细致性。为达到更好的开发效果和生态城建设的工作稳步发展,应合理制定生态城的开发规模与周期;制定精细的分期实施方案,最后按规划设计严格对生态目标进行落实,从根本上实现生态城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城市与绿色街区的关系

2.1 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ecological city),生态城市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是依托生态学原则建立的社会、经济、生态相互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将环境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利用,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生产、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依据生态学原理设计的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居住环境。

节能、低碳、绿色、环保的相关概念由来已久,国外早已先于我国展开关于生态城市的研究,有较为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相对于生态城市的概念,较晚提出的绿色、低碳概念是我国学术界和城市建设行业当前争相讨论的话题。以往相关研究提出的对生态、绿色、低碳概念的解释比较庞杂,笔者将三种概念的相似与差异之处进行了整理便于之后的研究与探讨。

通过比较生态城市、绿色城市、低碳城市这三种理念,我们可以看出以上三种概念都是将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而三种概念的区别在于,生态城市包含的范围比较宏观;绿色城市次之。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低碳城市其实可以说是生态城市的一个分支,所以曾经有相关专家提出过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另外,对于研究对象来讲,生态城市也最为全面;其次便是绿色城市;研究对象最具体的是低碳城市。当前我们对于三种概念的研究,通常只集中在宏观策略层面,很少进行中、微观层面的研究,即便有所延伸也通常较为简单;缺乏相应系统的研究。实践研究往往更加片面和分散,通常缺乏严谨系统的考证,而是偏向于研究某一个具体问题。对目标、理念研究过多;内容与成果研究不深,缺少对普适性生态方法的相关研究,这直接导致城市建设在实践过程中,很难为生态理念的创新做出贡献。

2.2 绿色街区的概念

绿色街区主要是依托绿色建筑,结合多种环保技术与节能措施,以实现绿色城市为目标,立足于生态学的核心理念,打造高舒适度科技城市街区。

2.3 基于生态学对绿色街区的研究

随着绿色生态城市的发展力度的加大,生态城市的研究不断深入、技术不断革新,奠定了绿色生态城市的发展基础。绿色街区是以生态学为建筑理念,将建筑规划、环保理念、生物环境等学科进行综合,体现了文明、绿色、生态的城市街区设计理念。发展生态城市的基础是绿色街区的设计;做好绿色街区的设计是生态城市未来发展的桥梁。绿色街区的目标是解决当前城市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并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构建完善的城市生态系统。

3 构建绿色街区的生态城市设计体系

3.1 研究绿色街区的意义

我国已进入绿色时代,正在不断拓展生态城市的设计内涵与外延。对生态城市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建设技术的不断更新,为转型期的生态城市设计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我国当前生态城的大规模建设,为未来生态城市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绿色城市街区设计以生态学为原则,对物理、建筑、景观等学科进行综合规划,并运用节能、环保、信息化等相关技术,对生态、绿色、人文理念的城市街区设计进行了充分体现。对绿色街区和城市设计的研究,可帮助生态城市设计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同时在城市整体设计和微观建筑设计之间构建了一座桥梁,有效的实现了城市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

3.2 绿色街区城市设计与宏观生态城市建设的关系

近年来生态城市的建设日益发展,国内也逐步深入了对生态城市相关的理论研究。由于构建生态指标体系的过程十分复杂,通常导致城市设计方法比较宏观、可实施性较差。通过中观尺度对以绿色街区为主体研究对象的生态城市设计进行研究,对深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衔接生态城市设计理念非常有利,还可积累实效性较强的生态城市建设实践经验。

3.3 绿色街区城市设计与微观生态建筑的关系

根据绿色街区的研究成果,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准则进行确定,有利于关联中观街区尺度与单体建筑设计的绿色生态指标,提供具体设计的清晰指向。最后,通过对绿色街区的生态评价形成良性反馈机制,对生态城市整体设计系统进行完善。

3.4 景观生态思维的绿色街区城市设计策略

绿色街区主要承接生态城市设计的宏观规划;并延续生态优先的设计原则;以弹性的街区尺度作为基础,并研究街道与建筑物比例的关系和生态安全理念、气候原因、技术支撑条件的街区规划策略。通过对生态城市设计体系、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行动、绿色建筑与相关技术等核心内容进行完善,推进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标[3]。

3.4.1绿色街区的交通设计

绿色街区应以人为本,关注用户的交通体验,并遵循绿色出行的交通理念对人车进行分流。主要交通工具为公共交通,同时对街区的步行、车行交通路线进行合理配置,应实现绿色街区交通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的充分衔接。可设立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等公共设施,从而保证街区环境的生态、安全、便捷的绿色环保理念。

3.4.2绿色街区的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应结合建筑本身特点,并遵循人性化原则进行设计;对街区的文化性和地域性进行充分考虑;建造包括广场、公园、水系等公共设施体系。为有效提高街区空间利用率应布局紧凑,并对人流导向进行合理安排。

3.4.3绿色街区的绿地设计

应系统的设计绿色街区的开放绿地。应结合绿地服务半径对绿地道路系统进行设计和完善,并适当增加绿化覆盖范围。可结合植物的特性进行人行道树系的建设,还可以建设雨水花园、屋顶花园等,有利于环保目标的实现,塑造绿色活力街区。

3.4.4绿色街区的景观设计

为满足各独立空间的不同定位,应基于生态性原则和舒适性原则并结合其他空间要素,对绿色街区进行景观设计。景观设计还可结合建筑立面进行植物造景,外形美观的同时又突显了生态环保的主题理念。

4 结语

随着“绿色”这一理念在社会、经济、环保、自然等领域的不断拓展,绿色开始具备更广泛的生态、安全、健康、和谐的涵义。“绿色”是生态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可持续单元,绿色街区的设计是中观层面的系统化和精细化设计。要遵循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三位一体的原则,对城市设计的系统性、整体性、生态性进行体现。正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应更多关注设计的创新,尽量细致化城市建设。遵循设计与自然相结合的原则,着眼于全面、从细微处做起,建立系统化的生态城市设计体系。

猜你喜欢

理念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生态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