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金融视角下的地方债务风险治理

2018-03-22李晓辉

魅力中国 2018年34期
关键词:绿色金融投融资

李晓辉

摘要:十八大以来,国家从战略角度看待绿色金融发展,全方位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将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地方政府应当引导市场力量自愿投资绿色金融,促进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过大的压力。同时取消那些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投融资项目,为实现绿色发展拓宽道路,实现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布局。

关键词:绿色金融;政府债务风险;投融资

绿色金融的发展不能只依靠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因此,投融资机制创新改革是地方政府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机制改革需要有良好的规划和长期的时间来实现。投融投资体制改革在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存在很多干扰因素,导致改革措施不足、效果达不到预期等,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这一干扰因素对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影响是不容忽略的。 政府做好配合工作,将市场的自由化进行更深层次,减少政府的不合理的干预,进一步的推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首先,地方政府在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自有资金不足,需要通过举债来弥补资金缺口。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公共设施的建设离不开资金,但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有限,仅有的财政收入限制了地方政府展规划的实施,为此,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就需要通过举债的资金来维持。由于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有严格的规定,使得地方政府在举债融资的过程中不得不变换方式。其次,商业银行的本质是利润最大化,在安全性的前提下获利最大促使商业银行进行放贷。作为金融机构体系的主体,商业银行的本质就是企业,最终的目的就是利润最大化,同时由于要满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内部风险控制的要求,就使得商业银行乐于在合理的范围内向地方政府发放贷款。目前由于地方政府在统筹规划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大量的资金,融资的方式也呈现多元化,所以很难准确的对政府的债务风险就行衡量,因此想要从整体上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规模进行准确把握就存在较大的难度 。

一、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实施债务风险管理和防控的前提条件是完善政府债务披露制度。如果信息未披露,将会出现政府债务风险不明确,结构不清晰,政府过度借贷以及未能有效监督政府债务的公共和监管机构等问题。可能会导致的结果是政府债务将无限期的累积下去,债务违约的风险也将继续上升。毫无疑问,债务信息披露制度显然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对中央政府的预防至关重要。但是,公开披露债务信息将成为地方政府不愿借贷的制约因素,不会受到地方政府的欢迎。因此中央政府必须要严格执行制度,并提供相应的处罚制度,才能确保债务披露制度的顺利实施。

二、建立预警监控机制

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监测机制的目的是为了防范债务风险出现时可以起到自动提示和快速应对的功能,以达到有效、快速、及时监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目的。债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合理确定是保障债务风险预警的有效监测。中央政府在研究制定合理的债务风险量化指标时,应解释债务风险的社会和环境特征,并且参考政府研究中国具体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环境。

三、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

首先,地方政府要先设定相关指标,例如地方政府所借负债不能超过其财政收支,至少要相持平。地方政府利用平台融资时还要充分考虑借款期限与项目周期的问题,按地方政府目前所具有债务总额和当年的财政收入之比作为举债的风险界限;其次,相关部门应当出具相应行为规范,对地方政府在融资平台中出现的一些承诺、背书、政府担保等行为要及时进行整顿和制止,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追究相关涉事人员责任,对严重违约、恶意拖欠、逾期、恶意骗贷、盲目举债和逃废银行债务等行为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应处罚,对通过融资平台进行扰金融市场的行为进行遏制,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

四、提高平台的运营管理效率,优化融资平台

根据市场机制的要求,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对融资凭条进行整顿:对于承担融资任务的融资平台公司,承担公益事业或者准公益类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履行还款责任和还款项目后,融资业务需被剥离,融资平台将不再维持;对于单独负责政融资并主要依靠财政资金偿还债务资金的融资平台,公司应在明确现有債务的还款责任和还款项目后关闭或出售;对于承担融资和项目建设和经营任务的融资平台公司,营业收入稳定,主要依靠项目收益偿还债务,实施转型,完全私有化或转为商业运营。融资平台清理后,其角色定位应为运营政府公益性或准公益性项目的国有企业性质的事业单位实体 。

五、加强政策协调效力

地方政府应当充分利用政策协调的行政优势,强化运用多种调控政策和措施协调配合的机制,并结合运用当前已有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政府融资平台在信贷规模、信贷结构等方面进行强化,科学合理的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整合和优化银行信贷结构和贷款方向,助推实体经济得到资金的大力支持。地方政府利用好这一政策手段,可以在银行、企业和政府部分三者间起到积极的作用,公信力得到巩固和提升,为地方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这样一来就会吸引其他地区的企业进驻到本地区,活跃本地区的商业活动,带动当地的经济稳增长,从而地方财税收入会得以增加,从另外一个层面看又为地方政府在公共投资方面切实解决了资金不足问题,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过度依赖融资平台提供资金这一途径,从而对债务风险控制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贷款的主要资金源,因此商业银行在贷款前应当全面评估地方债务风险,具体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财务信息情况、财政收入情况、风险治理措施、项目风险情况、政府债务负担能力情况和产业政策情况等,同时,对已贷款项目商业银行应当根据风险强度进行分类,建立科学的风险分析模型,采取前瞻性的综合评估贷款风险方法,尽可能实时监控资金流向,项目实施进度,控制和防范融资平台出现大面积违约等情况的发生。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银监会、与保监会合并银保监会,加强对绿色金融领域的良性发展的监控,颁布并实施了“绿色信贷实施的重点指标”、“能效信用指引”、“绿色信贷统计制度”等多种绿色信贷政策。为推动绿色信贷总体规模健康、有效快速增长夯实基础。绿色金融已成为银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业务的主要发展方向,越来越多的银行机构和金融类企业开始在机构设置层面进行积极探索。未来,更多银行将根据其绿色金融实践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更好地推动绿色金融服务的发展。

猜你喜欢

绿色金融投融资
投融资关注榜(2019.5.15-2019.6.15)
投融资关注榜(2019.3.16-2019.4.15)
投融资关注榜(2019.6.16-2019.7.15)
6月投融资关注榜(5.16-6.15)
4月投融资关注榜(3.16-4.15)
3月投融资关注榜(2.16-3.15)
银行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