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不足与对策

2018-03-22王雪峰

魅力中国 2018年34期
关键词:课件学科信息技术

王雪峰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养成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提高语文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借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强大交互能力开展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同时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目前,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互联网的接入,班班通基础设施等逐渐深入校园,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平常听课中,我发现教师把信息技术方面的技术、资源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学科课程教学任务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该如何寻求对策?下面仅以重庆市永川区三官殿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为例,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中的不足

(一)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内涵认识不足

比如,课件演示,出现了很多以图片形式替代文本中的内容,整个课堂就是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和训练内容,忽略了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偏离了语文教学的实质。

又比如,為了过分追求媒体效果,让华丽的课件吸引学生眼球,引发全班一片“啧啧”的赞叹声,初看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实质这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兴趣,而是对课件的惊叹,这种喧宾夺主,主要原因还是教师对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内涵认识不够,学科整合是学科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不是为了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是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华而不实的展示。

(二)教学中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

传统教学中只有学生、教师、文本三要素,虽然现在课堂中只增加了教学媒体这一要素,却极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和教学形式,这四个要素在课堂中不是简单相加拼凑,而是互为影响、互为作用,都必须服务于学生素质的提升。多媒体也不可能取代教师,教师的主导、指导和帮助仍不可缺,教师是助学者,而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是资源的获取者、加工者、研发者、创造者,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才是根本出发点。

(三)教学中注重网络资源,忽视了其他资源利用

互联网的诞生给我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给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条件,但有的教师过分依赖网络,唯网络资源为我所用,对下载的课件不做更新,不考虑是否适合自己班上学生的实情,一律照件宣学,或者只是一味地展示,没有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实质也没能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其实,网络资源也好,信息技术也罢,终究只是一种资源和平台,要丰富我们的课堂,让课堂鲜活起来,不仅要以思维发展为主线,还得充分调动多种资源有机融合,如课本、插图、挂图、教室内的场景、教室外的广阔天地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才是大境界。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实施策略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曾提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生性好动,自控能力差,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语言文字训练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并逐渐提高语文能力,这一过程是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有机统一。学生接触课文之初,创设特定情境,唤起学生有意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这个过程之中,就要借助信息技术这个工具,将学生带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给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地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融入到语文课堂实践之中。学生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融合于文本。如教学《草原》一课,因为地域原因,学生都没有见过草原,没有亲眼看见过草原美丽的景色,如果只凭借语言文字,学生很难感受课文的实质内涵。这时,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课件,将一个风景如画的“人间仙境”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身临其境,激发阅读兴趣,通过动感的画面,激活他们的感官,带着想象,走进课文,走进草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

(二)丰富教材,充实课堂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但可以增强学习效果,还能丰富教材,使课堂更加充实。在小学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比如,在教学《丰碑》一课时,课前可布置相关预习,让学生通过网络作一些背景知识的了解。初读课文阶段,可以让学生欣赏在预习阶段收集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在展示交流中了解相关信息,这样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在精读课文阶段,可以适当插播电影片段,让学生在光与影中感受到军需处长高贵的品质,受到心灵的震撼。最后在课外延伸阶段,可以让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处理归纳。这样,既让教材鲜活起来,让学生的思想与文本人物一起起伏,又让课堂变得丰满,更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感受其中的思想内涵,提高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交流中合作互助,取得更好的实效。

(三)突破重难,提升实效

教学中因教材不同,学生不同,肯定有不同的教学重点难点,有的重点难点单凭老师的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的。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突破重难,提升实效,特别是可以把一些难以演示的实验、不易理解的科学规律等变得具体化,化难为易,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找到具体形象和抽象形象之间的切入点,使空间想象、综合分析力得到开发和发展,发展学生思维,扩宽学生视野。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它的优越性不容置疑,但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不能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全部,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文本特点把握信息技术使用的量和度,这样才能锦上添花,尽可能地发挥其巨大作用。

猜你喜欢

课件学科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