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之我见

2018-03-20李育红郑凌云

西部论丛 2018年1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以人为本

李育红 郑凌云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教育;以人为本;尊重职业

【内容提要】高校应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自己的社会任务,选好内容,保证时间,保证教师,调动各个积极因素,全员参与,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培养职业规范,职业道德高尚的合格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高校应有的贡献。

职业道德,是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或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当今社会,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职业者,哪怕是自由职业者,因此每个人也都必须懂得职业道德,遵守职业道德,为社会的和谐,为经济的发展,为伟大祖国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当代大学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大学教育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进入社会的最后教育,当有一天,他们成为了社会的主体,他们的质量,他们的工作态度他们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实践,必将左右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左右着社会的和谐,左右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速度。因此对与高校大学生来说,任何一个教育环节都不能忽视,职业道德教育尤其要摆在相当重要的位置。

一、当前大学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教育教学结构及教育方法中职业道德教育明显缺失

从教育结构上,道德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由于和“专业无关”,很大程度上也与“就业无关”,因此学校从课程设置到实习安排,从硬件建设到教育环境,都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职业道德教育课在一些高校已经没有了位置。以唐山电大为例,不论是招生简章,还是专业介绍,无论是业务培训还是学术研讨,都没能做到以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为重要内容,好多专业的课程安排根本没有职业道德教育课;从教育内容上看,即使有些学校安排了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也只作为职业指导的一小部分内容,轻描淡写的和学生说说,简单提提要求,方法简单,一般只在毕业前进行,内容既不系统也不规范,以现在学生情况,听则一知半解,不听也没有多大妨碍,不像其他课程及影响毕业,也影响就业,因此没有明显的教育效果。

2、从教育和就业观念上,观念陈旧,功利性强,影响着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实践。

近年来,由于就业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对口就业比例的相对减少,个别院校对于领导,他们认为毕业以后不能确定从事什么职业,在学校就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多此一举,没有针对性,原来没有进行过职业道德教育,好多人也一样成为了行业的骨干标兵,即所谓树大自然直,上班了就自然知道该遵守上班的规矩。再说了,哪个行业没有岗前培训,用不着我们这么早就瞎操心;对于学生,由于社会某些负面影响,部分学生价值取向出现偏差,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价值观念发生错位,急功近利,在职业道德领域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他们认为市场竞争就是金钱、利益的竞争,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等不道德现象见多不怪,特别个别单位在招工招聘时,罗列人际关系,大有“拼二代”之势,更使得有些人认为现在还讲什么道德,只要有钱、有势就行。而“没钱没势”的学生,上班好像还很遥远,用他们的话说“上班还不定是哪辈子的事”,能不能上班都是个问题,谁好有心思去听职业道德教育。而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上的大学生来说,这山看着那山高,这岗望着那岗好,什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什么办事公道,服务群众,什么奉献社会等等那都是上个世纪的事,和我们没有关系,他们有的表现为自私、懒惰,工作不认真,报酬斤斤计较,有的一加班就“法律维权”,一出问题就拿自己的工资少说事,并时刻准备着“跳槽”。

3、道德评判出现某些偏差。

表现在职业道德上,评判是非的标准模糊,对那些靠钻政策空子或靠某种关系而一夜暴富的人,一些人将其敬若神明,佩服得五体投地。而职业道德评判上的是非不分,造成的另一种现象,领导占山为王,把职业道德置于脑后,把领导地位混同与霸主地位,公私身份不分,直接影响了大學新生代对于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识。

4、社会分配的调整以及社会存在的分配不公,也直接导致大学生乃至“老职工”对新形势下职业道德内涵的质疑。

表现在职业道德领域,部分职工对主人翁地位出现失落感,认为过去工人阶级领导一切,人们当家作主,现在则是单位领导是“老板”,“主人”变成了“雇工”,没了地位,少了保障,还谈什么职业道德。“老板”于是心里想的是趁着自己还在岗,不捞白不捞,一些人甚至在金钱物欲的诱惑下,一心为个人捞好处,造成不正之风盛行,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他们牺牲起码的职业道德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雇工”因为没有了地位,加之管理中人为因素的加大,他们认为上班就是上班,还讲什么职业道德,“老板”说你行你就行,说不行就不行,老老实实按“老板”的要求办就行了。职业道德大环境和职业道德的实践群体给大学生理解和遵守职业道德都带来的巨大的负面影响。

以上种种,已经影响或今后必将影响着很好的完成单位的各项任务,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进而影响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以至于影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大学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学职业道德教育,虽有缺失,但也由来已久。过去在社会大环境下,一般是结合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更多的是来自实践和职业环境的影响。在新形势下,仅仅补上思想品德课的职业教育这一章节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加进时代的元素,使职业道德教育目标更明确,任务更具体,

1、努力使学生理解和认识职业与职业道德含义、特性与作用的内容

1.1什么是职业,

以往的通俗解释是个人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是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而从事的社会性工作类别。职业兼备下列特征:

(1)目的性,即职业以获得现金或实物等报酬为目的;

(2)社会性,即职业是从业人员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

(3)稳定性,即在一定时期长期存在,大的形式变化不是很频繁

(4)规范性,即职业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

(5)群体性,即职业必须具有一定的从业人数。但从现在形势来看,从观念到内涵都有了一定的变化。职业特点有了新的内容,首先目的性,生存、生活来源不再是职业的唯一目的,行业、专业的发展,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个人价值都是职业的目的,有的甚至把职业当事业来做,一生一世为之勤奋,使之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或使之成为第“三百六十一”行,为后人、为社会开创新的就业、施展才华的机会;就群体性和稳定性而言,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变,高校大学生也必须认识新情况,过去小商小贩什么的都不算职业,现在,自由职业者的“自由职业”填补了好多行业空白,虽然它的行业稳定性很差,但它的灵活性却很强,它会就市而生,就市而转,在“三百六十”大行的边缘、角落适时的为“大行”提供修复、补给甚至是支撑。他没有原来职业概念的“群体”,他们的职业只能进行类分,不能以群聚。

1.2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所包含的内容。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16条指出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概括,精炼,但要准确理解职业道德,必须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涵义:

(1)职业道德是一种职业规范,受社会普遍的认可。

(2)职业道德是长期以来自然形成的。

(3)职业道德没有确定形式,通常体现为观念、习惯、信念等。

(4)职业道德依靠文化、内心信念和习惯,通过员工的自律实现。

(5)职业道德大多没有实质的约束力和强制力。

(6)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对员工义务的要求。

(7)职业道德标准多元化,代表了不同企业可能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8)职业道德承载着企业文化和凝聚力,影响深远。

要准确把握职业道德的内容.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内容方面,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

(2),在表现形式方面:职业道德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

(3),从调节的范围来看,职业道德一方面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加强职业、行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它也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用来塑造本职业从业人员的形象。

(4),从产生的效果来看,职业道德既能使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职业化”,又使个人道德品质“成熟化”。

1.3、职业道德的特点

职业道德虽然是在特定的职业生活中形成的,但它决不是离开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而独立存在的道德类型。职业道德的特点

(1)职业道德具有适用范围的有限性。

(2)职业道德具有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3)职业道德表达形式多种多样

(4)职业道德兼有强烈的纪律性。

1.4、职业道德的作用

职业道德的作用它一方面具有社会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具体表现在: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促进本行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以上内容应该也必须是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活动中。

2.全面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正确理解“和谐”的作用,懂得和学会“尊重”

2.1以人為本。

在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既是以自己为本,也包括以“他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理念。历史发展到当今社会,以人为本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它不再仅仅是一个管理感念,它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因此高校职业道德教育把以人为本作为重点教育内容。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既把“人”作为一切行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又把“人”也作为一切行为、一切活动的落脚点。

胡锦涛总书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他科学的阐述了共产党人必须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与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因此把以人为本作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坚持以人为本,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2.2尊重职业,尊重职业对象

尊重,是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对他人人格与他物价值的充分肯定。任何人、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一个真正懂得尊重的人,必然会以平等的心态、平常的心情、平静的心境,注视一切与生活、与职业、与职业对象有关的人、事、物。

职业,不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饭碗,也是人们体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人们通过职业得以沟通,得以交流,得以创造社会财富,得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得以满足别人的需求。职业,它承载的太多太多希望,他就像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大大小小的生产车间,一次又一次满足人们的各种希望,一次又一次的把人类文明推向前进。当然,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尽相同的,创造的财富和价值也是千差万别的,但是,他们就像空气、水、石头、沙子等等一样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因此,每一份职业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当前形势下,“80后”“90后”成为大学教育的绝对主体,各行各业就业形势严酷,“学非所用”的尴尬随处可见,被迫就业的无奈比比皆是,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求每大学生永远热爱自己的岗位,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可能的,每一个人都有“择木而栖”的权利,但尊重职业是必须要求也必须做到的,不论你将来从事什么职业,不论你是否终身为之奋斗,尊重职业,这是一个职业人最起码的职业道德,谁都没有资格与理由鄙视任何一种职业。

尊重职业对象。有职业就有职业对象,尊重自己职业的表现就是尊重职业对象,尊重职业对象就是要适应职业对象的各种要求与价值。例如职业文秘工作者,他的职业对象就包括人、物、时间等等,那么他在进行职业活动时,就必须尊重这些内容。对人的尊重应该真诚、谦逊,宽容、善良、友爱,这些处事和处世的小节虽不容易,但这些都是互相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的“有思想的”实体,要求和落实都有章可循;对其他职业对象,尊重就更需要学习、强调、理解和修养。比如对一张纸,一支笔,一次打印等等,也必须有尊重。一个职业者从情感到意识都应具备这种尊重,而这种尊重都自己监督自己,懂得珍惜、爱惜,让物尽其用;时间更是如此,更行该尊重,如果你浪费了时间,时间是不会饶过你的。总之,职业对象是上帝,职业比上帝更重要。

三、高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途径

1、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主课来抓,提到学校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

学生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必须通过通过系统教育和强化,经过内化,然后外化为职业道德行为,最后形成职业习惯.。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当今的大学教育来说,已经成为必然,因此要像抓专业课一样抓好职业道德教育,领导要重视,教师要重视,学生也要重视。要列入教学管理计划,从新生入学开始就排入课表,并作为考试课进行安排和管理,要把重点内容反复强调,有些观点要通过课上课下的师生互动,使学生牢牢记住,在记忆中刻下痕迹,有些观点要通过反复训练,反复强调,达到耳熟能详,真的“融化在血液里,”然后落实到行动上。在专业课教学中,要注意结合专业特点,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介绍职业习惯,应用职业道德案例,使职业道德教育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2、强化实践与实验环节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只有做到职业道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职业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从而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专业课实验,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教学场所,在实验室,学生之间要进行各个环节的联系,扮演各种角色,专业课教师和实验室教师一定要在实验之前,做好准分准备,通力协作,把可能遇到的职业道德问题交代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验中去体会,教师在实验中去检查,在师生互动中,对职业道德内容加深印象,加深理解;在学生毕业实习期间,也要和实习单位通力合作,对实习单位的领导、师傅不仅提出专业实习内容的要求,也要对职业道德进行演练和复习,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行为进行训练,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行为意识培养和强化,并及时指出存在问题和偏差,在实验和实践中,有条件的要有职业道德教师全程伴随,与专业课老师一起进行言传身教,从而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和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品德,通过指导、实践、评价与体验互动环境中完成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

3、加强环境建设,搞好环境育人

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和养成,受很多方面的影响,校园環境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的外在表现,以物质为载体,以行为实践的形式潜在地影响着师生的精神世界.;加强学校的软硬件建设,尤其注意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更应注意职业教育的内容,在学生使用与浏览时能够保证安全;在学生各项活动中,也要保证内容健康积极;在宿管、食堂、操场等学生活动频繁的场所,张贴、悬挂内容都要加进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图书馆馆藏图书除去以教学为中心外,也应加大职业道德教育的馆藏,为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职业道德教育提供充足的材料。

4、管理育人,全员言传身教

职业道德教育不同于其他任何一门学科的教育,也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学科的实践和实验,职业道德教育任务的完成,学要长期的坚持,长期的熏陶和长期的模仿和限制,要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经过全面的全方位的雕刻和打磨。首先,教师是学生的主要接触对象,是职业道德教育“重要人物”,教师首先必须是职业道德的践行模范,教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待教学、对待学生的态度,必须符合职业道德的要求,从教师身上学生能够感觉到什么是爱岗敬业,什么是甘于奉献,从授课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的兢兢业业,从批改的作业中,学生可以看得出老师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其次,辅导员是学生最依赖的老师,是学生和学校、学生和老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学生的“大事小情”都要通过他们去处理,他们是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人物”,他们的工作就是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排忧艰难,因此,他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精神,他们认认真真解决学生的问题,千方百计的为学生想办法,办实事又不计时间报酬的做法,他们处理学生问题的公开、公正、公平民主理念,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对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有力诠释。第三,图书馆作为教辅单位,虽不直接教授学生,但接触学生的时间和频率高于任何一般老师。图书馆人的言传身教是学生职业道德认知、评价和示范作用的“模型”。不论什么专业的老师,一般只教一门课程,接触学生也只有一个学期,图书馆不同,尤其阶段的高校图书馆,它集网络、电子、期刊、报纸、光盘、音像制品以及各种软件拷贝为一身,以完全开架和开放的借阅方式,充分发挥着知识、信息集散地的作用,在校生不论是两年还是四年,图书馆都是他们索取、拓宽和更新知识的场所,也是他们索取和交换信息的主要通道,大部分学生在图书馆的时间远远超过在教室的时间,因此,图书馆人言行、体语、对读者的态度机营造的阅读环境等等,都在读者面前暴露无遗,图书馆人的言传身教成了学生职业道德认知、评价和示范作用的“模型”,学校必须加大对图书馆的管理和软硬件的配备,充分发挥图书馆特殊的职业道德教育作用。

结语总之,在高校这一特殊的阶段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选取是教育的重点,时间、教师和教育软硬件的配备是教育的保障,校园的文化建设和学生活动的安排管理是教育的补充,实验和实践的有效利用是教育的扩展,全员参与是教育的的必要条件。在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中,只有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才能培养职业规范,职业道德高尚的合格人才,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高校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以人为本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浅谈加强公路行政执法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