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甲《六经图》说略

2018-03-19乔辉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体例

【摘 要】 宋人杨甲首撰《六经图》,是书在经学、地理图学等领域影响深远。本文结合相关史料、文献典籍对杨氏《六经图》编撰体例进行考索,以为杨书因袭宋代图学之“左书右图”体,又有创新,首创地图学之体例,在图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杨甲;六经图;体例;文献价值

宋郑樵《通志总序》云“图成经,书成纬,一经一纬,错综而成文。古之学者,左图右书,不可偏废。”,在《通志》二十略中,郑樵首次将《图谱略》列入其中,这也是自汉代刘歆、班固废“图谱”之学后文献目录中首次出现图作,彰显了宋代图学的地位。六经图文献作为研治“六经”的重要成果,肇端于宋代,宋人杨甲首撰《六经图》,是书因袭了宋代“以图解经”之注疏方式,在此基础上又有创新。本文拟对杨甲《六经图》编撰体例、价值进行考索,以明其在经学史、图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概说

《诗》、《书》、《礼》、《易》、《春秋》是先秦时期的五部典籍,历代学者对五经皆有研究,然以图解五经者乃宋人杨甲首撰。杨甲撰《六经图》,以簡驭繁,刻之碑版,以图解经,使经义繁复难懂处一目了然,此乃宋人一大创造。杨甲《六经图》集诸家之长,自为体例撰作是书,在经学史上影响甚大。

有关杨书,史籍多有记载。《宋史·艺文志一》“经解类”载杨甲《六经图》六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三云杨甲《六经图》六卷,朱睦楔《授经图》卷四言杨甲《六经图》六卷,《天禄琳琅书目》卷七言杨甲《六经图》一函六册,《四库全书》本杨甲《六经图》凡十卷,包括《大易象数钩深图》《尚书轨范撮要图》《毛诗正变指南图》《周礼文物大全图》《礼记制度示掌图》《春秋笔削发微图》。清朱彝尊《经义考》卷二四三载杨甲《六经图》六卷。《四库全书》所载卷数与《宋史》、《经义考》所言有异。《四库全书》言十卷乃将《周礼》图分为四卷、《礼记》图分为两卷,其他图皆一卷。《宋史》、《经义考》等言六卷乃按每经一卷分为六卷。故杨甲《六经图》六卷本与十卷本实为一本。

二、体例、价值说略

1、体例

宋代经学昌明,《六经图》作为研治六经的重要成果,其编撰体例因袭“左书右图”体,然与宋初聂崇义《三礼图集注》之“集解体”有异,其编撰特点如次:

第一,杨甲《六经图》总的编撰体例为:首列篇目之总纲,次列具体图文内容,每经图说解或图或谱,体例不一,经图最后皆附有经书传授图。

撰图说解者如《尚书轨范撮要图》首列五十八篇数、逸书篇数,之后按照篇目顺序进行撰图,所撰图目大致涉及帝王世次、天文、地理、山川、河流、乐器、礼器、兵器等需要绘图说解之处。遇有难解之处,则引经据典注释说明,如“四时测中星图”、“玑衡图”;对于经书中常见内容则绘图而已,几无文字说明;经图最后附有“汉儒传授书学图”。

列谱说解者如《春秋笔削发微图》,首列春秋经篇目,按照帝王世次、春秋一百二十四国爵姓、诸国地理图、王族诸氏等顺序配以谱说明,皆无图。最后说明春秋总例数、春秋三传传授图。

杨甲《六经图》文字部分皆不言引书之名,行文简略,较少考说,直接结论。

第二,具体图的编撰既依古人“左书右图”体而又有所不同:每经图皆按经书内容之目录先后绘图,文字辅以其后,大多数图有文相附,少部分或有图无文,或有文无图。

与之前图作如聂崇义《三礼图集注》、杨复《仪礼图》不同,杨甲《六经图》大多数有图有文,文图相配,少部分有图无文,聂图、杨复图皆有文有图;聂书、杨复书皆以文为主,文字解说较多,图仅为辅助而已;杨甲书则以图为主,以文为辅;杨甲书重在以图解经,文字仅为辅助而已,与之前图作相较实乃侧重点有异。

杨甲《六经图》文字较之前图作,文字乃从属地位,真正做到了“以图解经”,图为主,文字乃从属。《周礼文物大全图》凡六十五图,其内容包括冕服、宫室、尊彝、鼎俎、玉瑞、旌旗等图,部分图有图无文,以图释经,一目了然;《礼记制度示掌图》凡四十三图,内容涉及明堂、月令、宗庙、养老、投壶、昏礼器、燕礼、室中昭穆等图,文字部分较少,有之仅为简要释说。《尚书轨范撮要图》之“诸侯玉帛图”、“十二章服图”、“九韶乐器图”、“费誓兵器图”皆有图无文。《毛诗正变指南图》之“释鸟图”、“释草图”、“释木图”皆有文无图。

2、价值

首先,杨甲《六经图》属历史上首次对除《仪礼》之外的其他六部经书进行撰图立说,填补了经学研究史上一大空白,具有重要的六经样图价值和经学学术意义。

自宋儒聂崇义《三礼图集注》、杨复《仪礼图》以来,学者多关注于礼图方面的撰作,对于《尚书》《周易》《诗经》《春秋》等经书的解读甚少有学者从图的角度去研治,布衣杨甲积多年之功,致力于另外经书的图作,于南宋绍兴中撰成《六经图》,即《周易》、《尚书》、《诗经》、《春秋》、《周礼》、《礼记》等图,此图作秉承宋初“以图解经”的训诂方式,首次对六经进行图说,后人读经,藉以图解,一目了然,影响较大。此后历朝对此书多所增删补缀,版本众多,书名亦有变化,如宋毛邦翰《六经图》、元卢天祥《六经图》、明吴继仕《七经图》、清江为龙《六经图》、清杨魁植《九经图》等。宋元以来六经图文献撰作较多,杨氏《六经图》在编撰体例等方面具有样本价值,在经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之价值。

其次,杨甲《六经图》首撰古之地理图作,将古之地名绘于图中,按照方位绘图注名,这一体例实乃首创,影响较大。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五经总义类》载:“《六经图》六卷,宋,杨甲撰,毛邦翰补正,载图三百二十二。”杨甲竭一生之力,钻研经学,将《诗》、《书》、《易》、《周礼》、《仪礼》、《春秋》中有关地理,绘制成图,开地理图学之先河。据金应春、丘富科所著《中国地图史话年表》称:“1155年(南宋绍兴二十五年)杨甲编著的《六经图》中之《十五国风地理之图》,是目前世界上最早刋印的地图”。此图作领先于世界三百多年。如《周易》之“俯察地理图”将四方九州对应于八卦之相应的方位,东南方乾卦对应雍州、南方坎卦对应冀州、西南方艮卦对应兖州、西方震卦对应青州、西北方巽卦对应徐州、北方离卦对应扬州、东北方坤卦对应扬州、东方兑卦对应梁州。如其言“四方九州鸟兽草木十二支之属,凡丽于地之理者,八卦无不统之”。又如《尚书轨范撮要图》之“禹贡九州疆界之图”,根据九州之方位进行分域划分,又有河道之图,纵横交错,一目了然,远胜于文字描述方位之晦涩难懂。又如《毛诗正变指南图》之“十五国风地理图”按照《诗经》所涉十五国之疆域进行分域撰图,国名与所涉地名一一详细绘出,可谓泾渭分明。

再次,杨甲《六经图》多据经文,自为一图,又批判继承,敢于疑古,另立新图。

宋代,“疑经辨伪”之学术风气在杨甲《六经图》中表现较为突出。杨氏撰经图时对旧说、旧图等有所质疑则另辟蹊径。如卷五《圭璧璋瓒藻藉制图》之“桓圭”形制与聂崇义图有异,“大璋”言“天子以巡守”,聂图无;《舞师乐师舞制图》之“旄舞”言“旄舞以氂牛毛为之”,聂图无,今人钱玄《三礼辞典》作“旄舞以氂牛尾为之”;《鼓制图》载“建鼓”、“靁鼓”、“灵鼓”、“鼗鼓”、“路鼓”、“鼖鼓”、“鼛鼓”之图与聂图有异,“朄鼓”,《周礼·春官·大师》有文,聂图无;《乐器制图》载“牍”、“雅”,其形制与聂图有异;“籈”则据《尔雅》“所以鼓敔谓之籈”另立新图,聂图无。卷六《祭器制图》言“豋”与豆同,画饰异耳,杨说与聂说相异,据《尔雅》等载,知豋、豆乃材质有异,二者形制仅相似,非完全同。《六尊制图》“献尊”乃刻全牛之形,凿背为尊,“象尊”以象骨饰尊,二尊图与聂图异。

最后,宋元以来六经图文献蔚为大观,这一现象为图学中兴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图学价值。

古人尝言“左图右书”,二者不可偏废,然宋之前“图作”大都消亡。对此,郑樵《通志·图谱略》曾有解说,“河出图,天地有自然之象;洛出书,天地有自然之理。天地出此二物以示圣人,使百代宪章,必本于此,而不可偏废者也。……汉初典籍无纪,刘氏创意总括群书,分为七《略》,只收书不收图。艺文之目递相因习,故天禄、兰台、三馆、四库内外之藏,但闻有书而已。萧何之图自此委地,后之人将慕刘、班之不暇,故图消而书日盛。……隋家藏书富于古今,然图谱无所系,自此以來荡然无纪。至今虞夏、商、周、秦、汉上代之书具在,而图无传焉”,可见自汉代刘昕、班固以来,图学呈消亡之势。

然宋代六经图文献的出现改变了“图学”现状,特别是后世学者对杨甲《六经图》的重视,此图被刻于石壁,并颁行全国的府州县,奉为六经图文献之圭臬,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知识阶层对于礼学的认知方式,使文人从“望文臆想”的文字空间进入到“观其形模”的图像世界,而且为图学在北宋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

三、结语

杨甲《六经图》对于六经的解读有着独特的经学价值和图学价值,是书沿宋初图作之体例,亦有独创之处;内容上既依经文,又有己见,其图作与聂图内容有异,体现宋人疑经之特色。

【参考文献】

[1] (宋)聂崇义.三礼图集注[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5.1-237.

[2] (宋)杨复.仪礼图[M].四部丛刊三编(第5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5.1-181.

[3] (清)朱彝尊.经义考[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21.

[4] (宋)杨甲.六经图[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413.

[5] 乔辉.杨甲六经图之礼图考论[J].江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6(3)162-165.

[6] 王皜.六经图[M].山东:齐鲁书社,1997.

猜你喜欢

体例
指导性案例的产生问题研究
上海市闵行区《鲁汇镇志》评析
《春秋》大义对宋代纪传史体的影响
关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编排体例研究
节日影像志创作实践初探
《诗经学史》书评
论汉代历史叙事模式的确立
论《本草纲目》与《本草备要》版本体例之异同
中国古典文献目录学初探
嘉靖《彰德府志》编纂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