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籍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的腧穴处方规律*

2018-03-14刘文文陈楚云李丽霞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2期
关键词:百会配穴腧穴

刘文文 陈楚云 李丽霞△

(1.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市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2.广东省广州市中医医院,广东广州 510000)

失语是中风患者并发症之一,是因为大脑皮质语言功能区受损导致的言语交流能力障碍[1]。据报道,有70%~75%的中风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语[2]。由于不能正常的沟通交流,使患者无法正真回归家庭和社会,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有肯定的临床疗效[3-5],但是对针灸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比如选穴复杂、混乱,没有优选方案,这些影响了针灸疗效的提高。本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分析古籍中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的经穴规律,为临床中腧穴处方的选取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中国针灸荟萃(现存针灸医籍之部)》[6]《新编针灸大辞典》[7]中所引用的书目表为主,收集清代以前针灸古籍。共收集针灸专书和含有针灸内容的综合类中医古籍150本。

1.2 数据录入

将收集的古籍文献进行录入,录入条目包括书名、版本、作者、朝代、章、节、内容等,通过课题组自行研制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构建智能的针灸古籍经验推荐平台V2.0(证书号。软著登字第1317536号)”软件建立古籍库,实现针灸古籍快速搜索。

1.3 数据的处理

数据的抽取是通过针灸古籍平台,以主病:中风、中风绝症、小中风、类中风、内伤中风症”,主症“失语、不语、爆喑、不能言、不能言语”等作为关键词,进行古籍条文抽取。

1.4 数据的规范

1.4.1 腧穴名称的规范 所有原始古籍条文均由针灸专业医师进行录入。在古籍中,有些穴位使用的别名,比如“百会”,《医学探骊全集》“一名三阳、一名五会、一名巅顶”,以《针灸穴名国际标准化手册》作为参考;有些以位置描述代替腧穴名称,如《马培之评痧症指微·手臂部诸穴》中对“间使”的描述“掌后三寸,两筋间陷中”;对于有争议的描述可以咨询专家;若无法从描述的位置确定腧穴名称,统称为“不可定义穴”,如《千金翼方·诸风第七》“度病者手小指内岐间至指端”;出现通假字的用标准汉字替换。

1.4.2 错误数据的处理 针灸古籍年代久远,传抄过程难免出现错误,我们通过比较不同版本,对错误地方进行纠正。

1.4.3 古文献中标点符号问题的处理 古籍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同一段文字,不同断句,可能会引起文章含义改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比较古籍近代不同版本,结合相关文献进一步处理。

2 数据挖掘

2.1 数据挖掘系统

通过SSH架构、搜索引擎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构建针灸古籍数据挖掘平台,该平台包括5大块内容,是检索库、分类库、知识库、标准库、古籍库,对关键词进行检索,系统自动抽取出相关信息,并自动通过病-证-经-穴-刺灸法的关联规则进行数据挖掘。

2.2 古籍平台中的关联原则

关联规则含义:A→B,其中A、B是两个项集,A∈I,B∈I,且A∩B=Ø。关联规则主要分两个阶段,先从事物集中找出高频项目A项集,然后再从这些高频项目中产生关联规则A→B。通俗的讲就是通过量化的数字描述A的出现对B的出现有多大的影响。可信度就是指在出现了项集A的事务中,物品集B也同时出现的概率有多大,可信度是对关联规则的准确度的衡量。支持度就是A和B这两个项集在所有的事务中同时出现的概率有多大,支持度是对关联规则重要性的衡量。

3 结 果

输入“中风”相关关键词,通过古籍平台,共抽取相关条文1143条,进一步进行人工逐条核对,剔除与失语无关条文,比如无穴位处方、以中药处方治疗失语或描述症状并非失语,最终筛选得出符合要求条文233条,共涉及55本古籍,其中腧穴主治包含中风后失语的条文条,中风后失语病症处方条文63条。本文对63条中风后失语病症腧穴处方进一步分析。

3.1 腧穴频次结果

见表1。63条中风后失语的条文中,总共使用腧穴45个,总频次308,其中百会、哑门、足三里、肩井、合谷、风池、曲池的使用频次靠前。

表1 腧穴频次统计

3.2 腧穴配伍结果

见表2。腧穴配伍结果中,以百会→肩井、足三里的频次最高,其后依次为百会→曲池、风池,足三里→曲池,哑门→关冲,百会→大椎,曲池→大椎。

表2 腧穴配伍关联分析统计表

3.3 腧穴部位关联结果

见表3。根据统计结果,腧穴选择以头面颈部、上肢部居多,这两类腧穴的频次超过总频次的2/3,其中头面颈部的腧穴有17个,频次128,上肢部腧穴13个,频次105。

表3 腧穴-部位关联分析统计表

3.4 腧穴经络关联结果

见表4~表5。腧穴经络关联结果显示,选穴除了足太阴脾经以外的13条经络,以及隶属于经外奇穴的人中。足少阳胆经、督脉分别排第一、第二,两条经络的腧穴使用率达到超过总数的30%。以督脉、足少阴年胆经配伍最多。

表4 部位配伍关联分许统计表

表5 经络配伍关联分析

3.5 特定穴

见表6。45个腧穴中属于特定穴的32个,频次共计288次。其中频次使用最高的是五腧穴,其次为交会穴,两者的总频之和占到总频数的3/4以上。

4 讨 论

古籍中记载的与中风后失语相关的名称有“喑痱”“风喑”“舌强”“舌喑”“言语謇涩”“不语”等。 中风后失语病位在脑,与咽喉、会厌、口唇等相关。《灵枢·忧患无言》云“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口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雍垂者,音声之关也。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任何环节有问题,就会出现失语。不同医家对中风后失语的病因病机认识也不一样,张仲景强调风,刘河间主火,朱丹溪主痰湿,王清任主气虚血瘀,因风、火、痰、瘀闭阻脑窍,脑神失司,神不导气,舌窍失灵,发生失语。

数据挖掘(DM)是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门新兴技术[8],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潜在有用信息和知识的过程。DM所得到的信息具有先前未知、有效以及可实用3个特征[9]。DM被广泛运用于许多领域,如金融业、电信业、网络相关行业、零售业、制造业等,也包括医学临床试验。从原始的并且具有多样性、不完整性的巨大医学数据中,寻找潜在的关系或规律,从而能够有效的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知识,可以增加对疾病的预测准确性,提高治愈率[10]。从单穴使用频次来看,腧穴频次排名第一的是百会、哑门,频次24,支持度38.1%,其后依次是足三里、肩井、合谷,足三里使用频次21,支持度33.33%,肩井使用频次19,支持度30.16%,合谷使用频次18,支持度28.57%。腧穴配伍规律分析显示,百会→肩井、足三里的使用频次最高,支持度为30.16%,其后的百会→风池、曲池,足三里→风池,哑门→关冲,百会→大椎其支持度也较高。但是也有支持度不高,但是置信度比较高,比如地仓→颊车,支持度7.94%,但是置信度83.33%,排在第1位,说明虽然出现的频次低,但是,可能是非常具有价值的信息,我们在研究中,尤其不能忽略。配伍方法支持度排名比较高的有:阳经与阳经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阳经与阴经配伍法。分析针灸处方时发现,运用频次居前的是头颈部腧穴,频次是128,频率是41.56%,所有腧穴中,使用频次第一的位于头颈部,排名前10的腧穴中,有7个位于头颈部,其余腧穴均位于四肢部,头颈部使用最多的腧穴是百会、哑门,使用频次占所有头颈部腧穴的37.5%,其余15个总共占到62.5%,头为诸阳之会,中风后失语病位在脑,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近治作用,注重局部选穴。近治规律中,百会以灸法居多,如《千金要方·诸风》云“中风失音,不能言语,缓熄火仍移灸百会五十壮毕”,《普济方》云“中风语言謇涩……风在左灸右,在右灸左,穴百会……神效”。远端取穴以四肢居多,符合中风患者经络不通,多有肢体功能活动障碍的特点,四肢腧穴也多位于关节附近。腧穴部位配伍当中,有远近配伍法,上下配伍法。

从腧穴经络分析中,选取了除了脾经以外的13条经脉,以阳经居多,其中督脉腧穴使用频率最高,达到73次,其次有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中风病位在脑,兼顾失语表现,督脉、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腧穴的高频使用说明本病高度重视循经取穴。《难经》云“督脉者,起于下极(肾中)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经穴释义汇解》曰“足少阳阳维之会,以应脑”,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系舌本;足厥阴之脉络于舌本;足太阳之正,贯舌中;足太阳之筋,结于舌本;手太阳之筋,入系舌本[11]。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选取督脉、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等治疗中风后失语。从经络配伍分析中看,有奇经与阳经配伍、奇经与阴经配伍,支持度高的有督脉与足少阳胆经、督脉与足阳明胃经、督脉与手阳明大肠经,以奇经与阳经腧穴配伍为主。

从特定穴使用分析看,选用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的所有处方中,有特定穴、也有非特定穴,特定穴占了绝大多数,频次为294,频率为95.45%,非只有特定穴14个,频率为4.55%,选穴特别注意特定穴的选取。选取的特定穴有五输穴、交会穴、原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募穴、背腧穴,其中五输穴比例最高,有17个,其中合穴使用6个,频次61,经穴为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所以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注重经气盛衰调整。

综合以上分析,古代中风后失语腧穴处方中,频次较高的主要有百会、哑门、足三里、肩井、合谷、人中、风府、大椎。经络使用频次靠前的是督脉、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遵循辨证选穴与循经选穴。选穴部位集中在头颈部和四肢,以局部选穴、循经远取配合。大量使用特定穴,以五输穴居多,配伍主要是五输穴和其他特定穴为主。综合以上配伍方法,主要有本经配穴法、上下配穴法、阴经与阳经配穴法、阳经与阳经配穴法、前后配穴法、近远配穴法、阴经与奇经配穴法、五输穴与原穴配穴法、五输穴与络穴配穴法、五输穴与交会穴配穴法。

头部腧穴和现代的头针疗法中的言语区有一定的关联性,是现代人在结合现代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等的基础上发展得来,疗效已经被验证。古代中风后失语较少选择舌咽部腧穴,主要选择循经舌咽部经络上的远部腧穴,至于是否有疗效的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1]吕雨梅.脑血管疾病所致运动性失语康复训练的常用方法[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6,27(2):75-76.

[2]许振亚,陈景礼.心脑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11

[3]赵嫦莹,童钟,黄春荣,等.针灸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临床研究 [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8):9-11.

[4]向诗余,张昆.头针结合舌三针治疗中风后失语4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2016-2017.

[5]杨丹,韩宝杰.针刺头针言语一区与言语三区治疗中风后失语 35 例观察[J].山西中医,2011,27(10):33-34.

[6]王雪苔.中国针灸荟萃(现存针灸医籍之部)[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5-590.

[7]程宝书.新编针灸大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5-1176.

[8]贺宪民,吴骋,于长春,等.数据挖掘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24(11):1250-1252.

[9]张永明.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2(3):30-31.

[10]秦文哲,陈进,董力.大数据背景下医学数据挖掘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6,23(1):55-60.

[11]李胜,傅立新,黄小冬.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选穴规律探析[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2):5-7.

猜你喜欢

百会配穴腧穴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针灸大成》中合谷穴的主治、配穴规律研究
《灵枢?官针》篇刺法中的取穴配穴法浅析
《针灸资生经》五腧穴之井穴应用研究*
旅途止泻按脾腧
电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炎症因子的影响
“三才逆灸法”干预高血压前期即刻效应临床观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6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