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枢?官针》篇刺法中的取穴配穴法浅析

2020-03-17陈楠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3期
关键词:腧穴脏腑穴位

陈楠

[摘           要]  结合针灸临床,对《灵枢·官针》篇刺法中的取穴配穴法予以浅析,旨在明确古今取穴配穴方法的渊流关系,认真继承和发扬《内经》理论,以便更有效地指导现在的理论与临床实践。

[关    键   词]  灵枢经;刺法;取穴配穴法

[中图分类号]  R2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3-0188-02

《灵枢·官针》篇中阐述的二十六种刺法———九刺、十二刺、五刺等刺法中,大部分是论述毫針的针刺方法。其中有些内容是关于取穴配穴方法的论述,如“经刺”“远道刺”“输刺”(均属九刺)“偶刺”“阴刺”“巨刺”(均属十二刺)等方法,虽名曰刺法,但实际论述的是针刺时的取穴和配穴方法。这些取穴配穴方法经历代医家的不断总结发展,其内容益趋丰富系统,以致成为现在临床的取穴原则和配穴原则,成为针灸临床进行诊断、辨证和治疗的重要理论依据。所以探讨这一内容对认识古今取穴配穴法的渊流关系,更好地学习和继承《内经》理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现浅析如下。

一、“经刺”与取阳性反应点

《灵枢·官针》篇中提道:“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意思是指如果是经脉的病变,可以寻取本经经脉循行路线上的,气血瘀滞不通的,有如瘀血、硬结、压痛等的部位进行治疗。这种取穴方法,就是现在临床取阳性反应点施治的早期范例。由于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就是说在生理状态下,经络具有运行人体全身气血的功能。但如果在病理状态下,经络则会成为传导病邪,反应证候的途径。内脏的病理变化可在相关的经络、穴位上出现如压痛、过敏、肿胀、硬结以及色泽变化,或者出现瘀点、丘疹、脱屑、隆起、凹陷等阳性反应点。比如患肝脏疾病的人,常在肝俞、期门等穴有压痛,或有明显的皮下结节等。患腰背疾病的人常在委中、昆仑等穴出现压痛或硬结等阳性反应点,有时或在第一至第五腰椎附近能够触到硬性异物,临床上就是依据这些阳性反应点来取穴治疗的。以上疗法所取得的显著疗效已经受到大家的普遍重视和肯定。

二、“远道刺”与远部取穴法

《灵枢·官针》篇中提道:“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脏输也。”这是上部的疾病在下取穴,顺着经脉循行远道取穴的一种刺法。这里的腑输穴原来是指六腑在足三阳经上的六个下合穴,一般情况下是用来治疗六腑的病变。而《灵枢·刺节真邪》篇中有关于刺六腑输穴来治疗六腑病的记载;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中,也明确记载“合治内府”说法。六腑的合穴均在足三阳经上的小腿部,腑在躯干,下肢之上,内府有病而取下合穴来治疗,所以说“病在上取之下”。远道刺的这种取穴法,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总结提高,就成为现在临床最为常用的远道取穴法。另外,在“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理论指导下,远道取穴法的选穴范围不断扩大,凡是头面、躯干、脏腑部位的病证,取肘膝关节以下的相应穴位来治疗均属于远部取穴法。如胃痛取足三里、腰痛取委中、腹痛取地机等,在辨证辨经的原则指导下,选取的穴位可在病变脏腑的本经之上,也可异经选穴,如胃病当取足三里,若属肝气横克所致,也可取太冲、行间。除此之外,如腰扭伤取后溪,昏迷取涌泉、中冲等,都属于远部取穴法。

三、“偶刺”与前后配穴法

《灵枢·官针》篇中提道:“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这种刺法一手按于前胸部,一手按于后背部,寻找前后有压痛处进行针刺,是一种一前一后配穴施治的方法。在这一方法的基础上,经过对其取穴范围的扩大,即形成现在临床采用的前后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就是指胸腹部和背腰部穴位配合使用,以治疗脏腑疾病的一种配穴方法。这种对于脏腑疾病以及与五脏相应的五官九窍的病证,都可以取其与之脏腑相应的胸腹(前)和背腰(后)部的穴位,进行治疗。比如胃病取中脘、胃俞,膀胱病取中极、膀胱俞等。在前后配穴法中,俞募配穴法则成为前后配穴法的典型代表。主要是因为俞穴募穴所在的部位与之相应脏腑较近,并且就其特定穴的意义来说,募穴是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而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因此,俞募配穴(前后配穴法)法对于脏腑病证的治疗比其他部位的穴位效果尤为明确。

四、“阴刺”“巨刺”与左右配穴法

《灵枢·官针》篇中提道:“阴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阴刺是左右两侧穴位同用的配穴针法,如下肢的水肿,可同时取两侧足太阴脾经的阴陵泉穴来治疗水肿。这种配穴方法,从形式上奠定了现在应用的左右配穴法的基础。左右配穴法依据经络气血互相汇通,经络分布对称,穴位左右两侧对应的特点,选取左右两侧穴位相配以加强其治疗作用。对内脏病证,均可采取此法配穴施治,如胃痛取两侧胃俞,或两侧足三里;肺病取两侧尺泽、太渊等。

除过左右两侧穴位同取之外,左右交叉取穴配穴法也属于此范围。《灵枢·官针》篇所述之“巨刺”就是此法的论述。“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这种病变部位在左侧,而取右侧与之相对应的穴位进行治疗;病变部位在右侧,而取左侧与之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这种左右交叉取穴方法在《素问·调经论》《素问·缪刺论》等篇中也有论述,如“病在于右,而左脉病者,巨刺之”(《素问·调经论》)。“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病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素问·缪刺论》)。因为经脉在人体大都有左右交会的腧穴,比如大椎为诸阳经的交会穴,通一身之阳;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调理脾、肝、肾有特效等。正因为这种经气能左右交贯,所以左侧的疾病可取右侧的经腧穴进行治疗;右侧的疾病,可取左侧的腧穴进行治疗。例如左侧的口眼歪斜,可取右侧合谷等穴;右侧的口眼歪斜,可取左侧合谷等。

五、“输刺”与远近配穴法

《灵枢·官针》篇中提道:“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脏输也”。这是五脏有病取相关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腧穴和背部相关的背俞穴配合治疗的一种配穴方法。《灵枢·寿夭刚柔》篇中所述之“病在阴之阳者,取阴之荥输”以及《素问·咳论》篇中论述“治脏者,治其俞”也是对此法的论述。“输刺”的这种配穴方法,取脏腑部位附近的背俞穴与远隔脏腑部位的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腧穴相配,实为现在临床运用的远近配穴法的早期论述。通过对其取穴范围的扩大,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凡是病变的脏腑,以及与之相关的五官、肢体的部位的病变,就近所取的腧穴与在病变部位远距离所取的腧穴配合治疗的均属远近配穴法。如肝病近取期门、肝俞等穴,远处取行间、太冲等穴;前额痛取印堂、阳白为近部选穴,取合谷、内庭为远部取穴等。远近配穴法除考虑所取腧穴与脏腑组织的特殊作用以外,其主要是根据腧穴的分部主治规律和分经主治规律来进行配穴应用的一种配穴方法。

“输刺”的配穴方法除作为远近配穴法一种方法外,也可归属于上下配穴法的范围,因其符合上肢及腰以上腧穴,与下肢及腰以下腧穴相配的上下配穴的原则。

六、结语

1.《素问·官针》篇中所论述的二十六种刺法中的“偶刺”“经刺”远道刺”“输刺”“阴刺”“巨刺”等法虽列在刺法内容之中,但其主要含义则是论述针刺的取穴配穴方法,现在临床运用的取穴配穴原则大多由这些方法衍生而来。

2.本文结合现在临床的取穴配穴原则,对其予以浅析,旨在明确古今取穴配穴方法的渊流关系,认真继承和发扬《内经》理论,以便更有效地指导现在的理论与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史崧.灵枢经[M].杨鹏举,校注.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102-112.

[2]张隐庵.黄帝内经灵枢集注[M].太原:山西科技出版社,2012-06.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腧穴脏腑穴位
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撞树养生不可靠
喝酒之前揉穴位保肝护肝
旅途止泻按脾腧
“足底穴位袜”能养生?不靠谱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腧穴解剖学之教学设计
倾听“脏腑”之言 安度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