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事件

2018-03-12田连娣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校园欺凌

田连娣

论文摘要: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成为社会热议话题,校园欺凌事件不仅仅扰乱学校的正常秩序,同时也给暴力双方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关注校园欺凌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校园欺凌 法德同教 和乐校园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屡见报端的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令人触目惊心。在此,结合教育工作实践,我就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谈几点个人浅见。

一、校园欺凌事件的成因

校园欺凌事件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导致欺凌事件发生的具体原因又多样化,但就其导致欺凌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往往又存在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

(一)社会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形形色色的外来文化思潮不断涌入,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风气盛行,伦理道德又一度被轻视,社会生活中经常出现以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严重地影响和毒害青少年的思想。

(二)学校因素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只片面重视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学生的德育,仍存在着追求数理化拔尖升学而忽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未能使学生们真正认识到法律是其行动的准则。

(三)家庭因素

孩子的很多问题往往来源于家庭,一方面父母没有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造成孩子不良的习惯和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影响孩子的个性和心里素质成长,失衡的家庭环境给孩子成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四)自身因素

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辨别是非能力差、心理素质偏激、自我约束控制力弱,以及爱冲动、好奇心、模仿力、逆反心理等先天性弱点,中小学生遵守社会规范、法律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更不知道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校园欺凌事件的特点

校园欺凌行为有直接行为和间接行为,有校内行为和校外行为,有肢体行为、语言行为和心理行为,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形式多样性

(一) 。我们常见的校园欺凌形式有、嘲笑、谩骂、戏弄、侮辱、诋毁、恐吓、威胁、殴打、敲诈勒索等多种形式,其中又以语言欺凌为主要形式。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NSRC)设计与实施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有将近一半(49.6%)的初中生遭受过言语形式的校园暴力;其次为社交欺凌,有37.7%的初中生遭遇过校园内社会交往上的欺凌。

(二)事件普遍性。

(二) 校园欺凌事件普遍发生在中小学校,以初中生为主,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针对10个省市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32.5%的人偶尔被欺负,6.1%的人经常被高年级同学欺负。

(三)行为反复性

。学生间的偶尔捉弄、开开玩笑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较常见,但欺凌行为一旦发生,就会反复出现,欺凌者习惯上认定受欺负者不敢也不可能将受害情况告诉家长或老师,导致欺凌者会肆无忌惮地反复实施欺凌行为。

(四)行为隐秘性

。校园欺凌行为往往比较隐蔽,很难发现,主要欺凌者实施欺凌行为一般会选择较为隐蔽的地方,如学校寝室或上下学路上,受害学生因为害怕不敢告发。

三、校园欺凌事件的预防和应对之策

如何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事件,这对于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安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全面加强社会环境综合治理

校园欺凌发展愈演愈烈,已不单单是一个学校教育的问题,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就沒有良好的教育环境。一是始终坚持以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强化法治、道德的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二是全面净化大众传播媒体和校园周边的环境,最大限度减少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潜在因素。三是大力倡导并推行教育均等化服务,为教育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减少留守儿童和流动青少年校园欺凌事件的参与率。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围绕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全面提高依法治校水平。一是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制定学校课程实施制度,聘任专职教师,配套法治教材,教育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学会自我保护。二是全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三是切实完善和落实安全责任制,全面加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建设,尽最大努力预防和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三)全面重视健康家庭教育

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家长的教育方式、父母的道德及文化素养、家庭的物质条件等都关乎家庭教育的成效。一是重视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的好坏关乎儿童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全力为孩子营造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二是构建和谐家庭关系,保证夫妻关系和睦,增强父母要与孩子有效沟通,建立一种平等友好的朋友式关系。三是提升家庭文化环境,以身作则,积极学习政治、文学、历史、艺术等各方面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四是优化家庭外围环境,打造孩子的专有学习空间,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全面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全面培养自身防范意识,提高自身保护能力。一是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自尊、自爱、自重、自立等自我保护基本常识。二是主动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多交朋友,慎交朋友,学会与人为善,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包容他人,帮助他人,并警惕远离不良朋友。三是面对校园欺凌事件,不能保持沉默,不能坐以待毙,及时与父母、老师、学校沟通,寻求正确的解决办法。

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应对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全社会各方必须行动起来,一起关注校园欺凌现象,共同探讨避免和解决的办法,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为广大青少年健康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校园欺凌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要抓住哪些关键点
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成因及应对策略
北京中关村二小事件:应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从社会建构论视角看“校园欺凌”
法律规制校园欺凌的若干思考
社交媒体背景下中学生校园欺凌探析
应立法解决“校园欺凌”难题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专项治理“校园欺凌”
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