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道周拟骚作品分析
——以《九诉》为例

2018-03-11

闽台文化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楚辞屈原

吴 洁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等,号石斋等,漳州漳浦铜山(今东山县)人,自幼爱好文学,庄起俦《漳浦黄先生年谱》谓黄道周“七岁读父书,过目成诵也”,“八岁即能为比偶文”,自经传子籍、诗赋声律、阴阳之学,无不耽精,“十岁作古文词,若有神授也”。天启二年(1622)黄道周举进士,选庶吉士,入翰林院,踏上仕途。时值明代最腐败黑暗之际,皇帝昏庸,官吏贪酷,民不聊生。后金崛起,对明边虎视眈眈,整个明朝已病入膏肓,积重难返,风雨飘摇。黄道周性存忠孝,尚气节,不媚权势,立朝守正,清直敢言,20多年宦海生涯几经浮沉,隆武朝,自请募师北上江西抗击清军,兵败婺源,不屈而死。黄道周文学作品,不论文、赋、诗歌,都糅合了其坎坷经历,托物寄情。

一、黄道周骚赋作品创作背景

黄道周擅写骚赋与他生活经历、个人体验和文学背景有关。一是宋代以来国家内忧外患,在理学思想推动下,屈原虽遭谗见黜仍然眷顾楚国、心系怀王的忠君爱国形象,其廉洁人格和忠君大义与封建统治阶层所倡导的人臣形象、民族大义相吻合。统治阶层对其骚赋作品的接受和大力宣扬,点燃了学者对楚辞继承创作的文化热情。二是明代中期以来文坛复古之风日趋活跃,表现之一即为大量骚体作品出现,很多熟知作家,如李梦阳、王守仁、杨慎、夏完淳、王夫之等都热衷于写作骚体作品。三是受黄伯思、朱熹等影响,闽地楚辞学研究兴盛。黄伯思,北宋晚期学者,所著《校定楚辞》十一卷从地域文化角度认识楚辞,认为楚辞在表现形式上具有“顿挫悲壮”的楚文化特色,《翼骚》一卷则开创了宋代评论类楚辞的先河。朱熹是闽学派的代表人物,朱熹忠君、注重民族气节、身体力行等思想和实践对闽学者影响深远。朱熹楚辞学是宋代楚辞学的集大成者,其《楚辞集注》八卷,从传统研究章句之学转而研究文章大义和作家性情,具有开创意义。朱熹也爱好写作骚体赋,主要作品有《感春赋》《招隐赋》《空同赋》等。其后,闽学者形成了一波研究楚辞热潮,产生了一批研究楚辞专著,如黄文焕《楚辞听直》八卷、陈第《屈宋古音考》等,都具有较高学术价值。黄道周更是写作大量拟骚作品,在诗作中注入对国家对人生的现实关注和思考。四是黄道周本身对楚辞骚赋的喜爱。屈原为后世文人推崇,除忠君之外,更是在自身不幸遭际中体现的人格魅力,“绝世而独立”是文人面对自身困境时的一种榜样和慰藉。黄道周拟骚之作大多在内容上与屈原相涉相仿,原因正在于此。黄道周一生境遇,不论是少时的秉赋、志向,还是忠而被谤的仕途,遭逢末世的时代悲剧,以及反抗侵略的命运抉择,皆与屈原有共通之处,而骚赋又长于抒情发怨,因此黄道周亲身实践并创作不少骚赋。

黄道周骚赋作品见《黄漳浦集》卷三十六“骚赋”。共收有九篇六十二章:《謇骚》(九章)、《续招魂》(三章)、《续离骚》(二章)、《九绎》(十一章)、《九戾》(十一章)、《九诉》(九章)、《刘招》《续天问》《丛骚》(十五章),及《闻雷赋》《梁山锋山赋》《洞庭赋》《平一赋》四篇。卷二十八“杂文颂赞箴铭约揭题词”有《榕颂》一文。既有以屈原作品为范式模仿骚体的拟骚之作,也有创新之作如晚年所作《謇骚》,但最具诗歌艺术价值和代表性的当属拟骚之作,如 《续离骚》《续招魂》《续天问》《九绎》《九戾》《九诉》等。本文以黄道周《九诉》(九章)为例,与屈原《九歌》(十一章)比较,一窥黄道周拟骚作品特色。

二、《九诉》创作主旨

《九诉》是仿屈原《九歌》之作,《九歌》(自汉以来学者对《九歌》篇数说法不一,或说9章,或说11章,或说虚指)是楚国民间流行的祭祀乐歌,由屈原加工创制而成,具有浓郁祭祀特征。王逸《楚辞章句·九歌序》里提到:“《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讬之以讽谏,故其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异义焉”。大意是指用事神之心,以寄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屈原《九歌》接连赞颂了九位神祇,他们分别是《九歌》前9章的篇名:东皇太一(上皇)、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帝子)、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九诉》仿照此形制,也把神名作为主题,篇名分别是天帝、大司命、少司命、偓佺、山鬼、龙女、三尸、东华帝子、诺皋将军。其中相同的是《九诉》仿《九歌》诉说神祗是从天神到人间诸神,既有男性神灵也有女性神灵。与《九歌》不同之处在于出现了偓佺、龙女、三尸、诺皋将军等为道教、佛教所信奉的神灵。

《楚辞学通典》认为《九诉》的创作主旨是“全篇借幽会神明,求善洁而不得,以明自修求进之意”。黄道周《九诉》中《第一·帝无臣》即为全赋定下此基调。庄起俦《漳浦黄先生年谱》记载:“弘光元年黄道周夜梦高皇帝凄然谓曰:‘卿竟舍我去耶?’先生对曰:‘朝廷舍臣,非臣舍朝廷’。寤而惆怅,以是虽乞归,犹徘徊江渚,未忍遽去”。此处“朝廷舍臣,非臣舍朝廷”,笔者认为是对“帝无臣”的最佳注释。《帝无臣》最后一句“哀余思兮涕潺潺”,欲借《九歌》之格制,以事神之心向诸神灵诉说自己“离君、思君、怨君”欲诉无门的不平之情。此后各篇多次呼应这一感情基调,如《第三·少司命》“揽九州兮烦若思,终别绝兮交无时,恩不故兮怨终至”,《第八·东华弟子》“予独处兮余思离离,魂飘摇兮为君旗,日向昏兮中心悲”等。

三、《九诉》语言艺术特色

(一)《九诉》语言特色

《九诉》承接骚赋体式,篇幅精炼。《九诉》9章大致都在140字左右,字数最多是《第九·诺皋将军》180字,字数最少是《第三·少司命》112字。细读《九诉》,虽9章出现的意境、意象各不同,但是对于“君(天帝)”的爱慕、思念、被小人谗言中伤悲苦等情感却是贯穿一致的。如:《第二·大司命》“信存兮疑亡惘,徘徊兮飞安翔”;《第三·少司命》“与君游九嶷,君自尊兮予自卑”;“星摇摇兮日将出,草披披兮而在坠,与君兮结好,思所终兮捐其早,勉出涕兮为君道”;《第四·偓佺》“交不夙兮情不素,哀相去兮欢相慕”,“言思君兮不得去,夙何时兮君中坚”;《第五·山鬼》“岁既暮兮风若其,君离余兮余不思”;《第六·龙女》“中不任兮上诉,逢帝子兮方含怒,君顾余兮为谁故”;《第七·三尸》“子不创兮祸所终,众莫知兮予所为”,“白云生兮蒸蒸,水流兮磷磷,将高驼兮为帝陈”;《第八·东华帝子》“独处兮余思离离,魂飘摇兮为君旗,日向昏兮中心悲”;《第九·诺皋将军》“东风离离余将行”。

句式上,《九诉》每句都用“兮”字,且句中用法较为自由。九歌句式有“○○兮○○”“○○○兮○○”和“○○○兮○○○”三种类型,《九诉》句式上主要采用“○○○兮○○○”为主的二分节奏:《第四·偓佺》“交不夙兮情不素,哀相去兮欢相慕,欢相慕兮惠然顾,相并兮为余误。”《第六·龙女》“江有澜兮天益高,君叫怒兮生洄□,日冥冥兮思君劳,君不来兮中膠膠。”当然也有少数句式,作者根据自己的意图于“兮”字前后增减字数,使之变得摇曳多姿。如“○○○兮○○”,“○○兮○○”。 如《第七·三尸》:“白云生兮蒸蒸,水流兮磷磷”。

语言上,大量采用叠音词,既描摹景物,渲染环境,又调和音韵,增强语言节奏美;运用对偶句式加强语言的音乐效果;《九诉》除仿制《九歌》篇章、主旨,也借用了《九歌》乃至《楚辞》中其他篇章的词汇。 如《九歌》中“扶桑”“洞庭”“玉佩”“九嶷”“九州”“美人”“霓裳”等意象,《九诉》(九章)亦有。借用《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中“漫漫”一词,化为《第四·偓佺》“天漫漫兮谁千载”。

(二)《九诉》艺术特色

《九诉》学习屈原《离骚》《九歌》比兴象征的表现手法,把香草、美人、神仙、灵物荟萃笔端,形成虽浪漫芳香却风雨飘摇,前途茫然的意境和画面。文章显得含蓄蕴藉,言近旨远。如《第五·山鬼》“美人兮气若兰”“折柔桑兮杂碧草”,借山鬼意象表达对天帝的爱慕和景仰。《第四·偓佺》“约蕙芷兮同精,专握手兮交行”。《第八·东华弟子》描写帝君形象“明霞冠兮芙蓉佩,予驭云兮为君盖,霓裳兮紫衣,予骞虹兮为君带”。同时也用香草、风、山、石等意象投射自身所处现状。如《第三·少司命》“星摇摇兮日将出,草披披兮而在坠”。《第九·诺皋将军》“骞骞霓杂纕矫,予美好不得扬持”。

黄道周《九诉》每句采用“兮”字成句。“兮”作为骚体的重要特征词,兼有文法和音乐的双重功能,一方面作为一个语气词,便于幽愤、悲怨等情绪的抒发;另一方面,现代文学史家林庚先生也指出“‘兮’字似乎只是一个音符,它因此最有力量能构成诗的节奏”。“兮”字既能够有效调节诗歌节奏,又具有悠远深长的咏叹意味,从内容到形式,都为全诗定下忧愁忧思,哀怨感伤的基调,富含强烈的抒情意味,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采。至汉以来,骚体诗作在形式上皆有共同特点即“寻兮字成句”,大量使用“兮”字,使得句型参差错落,自由活泼,形成飘逸摇曳之美,极具艺术美感。《九诉》全诗也充盈着民歌式自由想象、浪漫氛围和悲剧情怀。

《九诉》关注现实,折射精神悲剧——怀才不遇,忧思难抑。萧统《昭明文选序》谈到“又楚人屈原,含忠履洁,君匪从流,臣进逆耳,深思远虑,遂放湘南。耿介之意既伤,壹郁之怀靡诉。临渊有怀沙之志,吟泽有憔悴之容。骚人之文,自兹而作”,这也是骚体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汉魏以后文人对骚体的形式与情感内涵存在双重认同,皆以骚体伤悼屈原作为情感触发点。而黄道周创作的情境与屈原心境相连,个人命运轨迹亦与屈原相通,在《九诉》作品中同样体现了其忧国忧君的爱国情怀,更凸显了其报国之志与现实窘境之间的矛盾。借用骚赋体式以及屈子语义,将个人遭遇与国事相糅合,真情流露,寄托了对政治命运的感叹,形成“古今同慨”的艺术感染力,借屈原的身世遭遇,抒发现实感慨,抒发强烈的悲愤忧郁之情。

四、结 语

《九诉》等拟骚之作是黄道周屈骚情怀的结果,与所处时代大环境、个人学识和亲身经历有着密切关系。黄道周的拟骚作品很好地继承了屈原的语言风格、思想精神,并在模仿中有所创新,既很好地传承了骚赋这一艺术形式又赋予这种体式格制新的内容,又注入了鲜明的个性。当然,过犹不及,黄道周拟骚之作和诗文一样,由于写得过于曲折隐晦,甚至常常自撰新词,缺乏形象直观,妨碍了受众的理解和审美的畅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诗歌艺术感染力。

注释:

[1][10](明)黄道周著:《黄漳浦文选》(附明庄起俦《漳浦黄先生年谱》),《台湾文献丛刊》137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辑,1962年,第363页,第407页。

[2]侯真平,娄曾泉:《黄道周年谱考评》,《文献》1997年第3期。

[3]陈良武:《黄道周骚体赋创作原因初探》,《云梦学刊》2015年第6期。

[4]汤漳平:《闽学视野下闽地的楚辞研究与骚体文学创作》,《2007年楚辞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年,第118~119页。

[5](明)黄道周著,(清)陈寿祺编:《明漳浦黄忠端公全集》,道光十年刊本。

[6][9]周建忠、汤漳平:《楚辞学通典》,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623页,第132页。

[7](汉)王逸:《楚辞章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62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年。

[8]郑晨寅:《论黄道周拟骚之作》,《中州学刊》2012年第3期。

[11]参见林庚:《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17页。

[12]萧统编,于平注释:《昭明文选》,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1页。

[13][14]于浴贤:《论黄道周骚体赋》,《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第21页,第18页。

猜你喜欢

楚辞屈原
一部科学、全面、精审的杰作
屈原之死
杜甫诗歌引用《楚辞》研究
屈原诗·天问
爱过的人会殊途同归
屈原送米
屈原的身份
朝华已披 夕秀方振
以《诗》释《骚》
诗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