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假设条件复句特征对违实意义生成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8-03-09周思敏张绍杰

外语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复句连词句式

周思敏 张绍杰 吴 岩

(东北师范大学,长春 130024)

提 要:本研究借鉴心理语言学的实验手段,探究假设连词、复合句式和条件小句命题内容这些复句特征对违实意义生成的影响。研究发现,条件小句命题内容对复句违实意义的生成起决定作用,复合句式和假设连词仅起小幅调节作用,不改变句子原违实属性。其中,复合句式对一般命题句子违实意义生成的影响大于高违实命题句子;假设连词仅对一般命题复句存在影响趋势。该发现从语言本体层面证实主要复句特征与复句违实意义生成的关系。

1 引言

违实意义指与客观现实或主观认识相违背的意义,能够表达违实意义的条件复句称为违实条件句(蒋严 2000)。英语等印欧语言的违实条件句往往通过动词的时制变化(tense back shift)来标记违实意义,然而,汉语在传统语法上仅有假设条件复句的概念,并无时制变化标记违实意义的语法特点(吕叔湘 1942/1956/1982/2004,陈国华 1988,袁毓林 2015)。学者们总结出一系列帮助其表达违实意义的违实语法成分①(Au 1983,1984;Ramsey 1987;陈国华 1988;Wu 1993;蒋严 2000;Feng,Li 2006;Wang 2013;雍茜 2014,2015;王春辉 2016)。但是,受研究方法的局限,尚无法充分回答这些成分产生违实意义的具体条件和程度范围。同时,学界对违实成分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词汇层面,尚未从假设条件复句自身特征出发,未能将与其关联最紧密的词汇、句法和语义要素作为整体,系统考察这些特征对复句违实意义生成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尝试借鉴心理语言学的实验方法,从假设条件复句自身特征出发,考察这些特征影响复句违实意义生成的条件和程序。

2 研究背景

根据汉语假设条件复句的定义与相关研究②,与其关联最紧密的句法、词汇和语义特征分别为复合句式、假设连词以及条件小句的命题内容。然而,学界对这3者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复句违实意义的生成认识不同。

仅有少数语法学家提及假设条件句的复合句式的假设功能的特点③,且无相关实验论证。邢福义指出,假设条件复句的句法结构具有假设功能,可以表达假设意义(邢福义 2001:27)。其中,“如果p,就q”是表示分句间假设关系最具代表性的句式。然而,句式与违实意义生成的关系研究并不多见。对于假设连词,其违实生成能力引起学界普遍关注,但尚存分歧。Wang根据违实生成能力将假设连词分成3类: 违实义假设连词(要不是、若非、如果不是等)、可能产生违实义的假设连词(如果、要是、假如等)和不能产生违实义的假设连词(万一)(Wang 2013:155-163)。与违实义直接相关的是前两类假设连词。其中,学界一致认同带否定词“不”的违实义假设连词④为违实标记(陈国华 1988,蒋严 2000,邢福义 2001,Wang 2013,袁毓林 2015)。然而,对于可能产生违实义的假设连词,不同学者对其违实义(假设义)⑤生成能力存在较大分歧:一种观点认为,这些连词的假设义存在程度差异⑥(Chao 1968:116,陈国华 1988,Wu 1993:148),假设词“假如”(带‘假’)就比“如果”的假设性更强(Bloom 1981,蒋严 2000)。假设程度越高,条件内容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小,违实度就越高。但蒋严亦指出“这在现代汉语中似乎并无充分证据”。可见,凭借母语者语言直觉内省而得到的观点尚不够令人信服。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些假设连词在表假设义时并不存在程度差异(邢福义 1985,王力 1985,王维贤 1994,蒋严 2000:264-266,徐阳春 2002,吕叔湘 2004:413,王春辉 2010b,Wang 2013:150-151),它们既可以连接表达可能性假设的假设条件复句,也可以连接表达违实意义的违实条件复句。但这两种观点都缺乏可靠的实验论证,尽管有少量问卷研究(Wang 2013),但也存在样本过小、变量控制不严格等问题。

对于条件小句的命题内容,学界观点则较为一致,认为其是影响违实意义生成的主要因素,但产生和影响违实意义生成的具体条件和程度却尚无充分考量。条件小句命题内容被学者们充分关注。例如,Bloom(1981:21-26)和Au(1983:157)曾就英汉母语者如何对违实条件句的前提内容作出否定判断进行争论,即针对条件小句命题内容的真伪展开讨论。也有学者关注汉语的违实标记问题,认为对于未使用违实标记的汉语违实条件句,小句命题内容正是来自语言本体层面的违实影响因素,与百科知识和语境共同影响违实意义的生成(Wu 1993:154),还有学者也关注条件小句的命题内容问题(李晋霞2010,王春辉2010a)。Wang曾明确指出,条件小句(Protasis)命题内容的违实性往往奠定着整个条件复句的违实基调(Wang 2013:150)。

综上,假设条件复句研究,虽然涉及到复合句式、假设连词和条件小句命题内容与复句违实意义生成的关系,但是,这3者究竟在何种条件下,多大程度上对复句违实意义的生成产生影响,尚需实证研究的证据。

3 研究问题与方法

本论文研究问题如下:(1)假设条件复句句式对违实意义的生成产生怎样的影响;(2)假设连词对复句违实意义的生成产生怎样的影响;(3)条件小句的命题内容对复句违实意义的生成产生怎样的影响。本研究尝试借鉴心理语言学信、效度更高的实验范式:增大问卷题目试次,设计两因素实验细化考察变量处理效应,利用拉丁方设计避免顺序效应和组间变异误差,同时严格控制额外变量。将大样本被试测评分值作为观测指标,量化分析句法、词汇和语义因素对复句违实意义生成的影响。

本研究设计两组两因素实验:实验1回答研究问题(1)和(3);实验2回答问题(2),并验证问题(3)在实验1中的结果。

4 实验

4.1 实验1

考察句式与命题内容对句子违实意义生成的影响。

4.11 被试

40名(17男,23女)某大学非语言专业大学生自愿参加本实验,年龄20-23岁。文、理科专业被试各占一半;母语均为汉语,且高考语文成绩在及格以上。被试实验前不了解实验内容。

4.12 实验设计与材料

实验1为2×2(命题违实度水平:高违实度、一般违实度+句式:单句、条件复句)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观察指标(因变量)为被试对句子违实度(事实度)⑦问题的评价。

实验考察命题内容违实度为一般与高违实水平时的单、复句。其中,单句结构为“主语+地点状语+谓语动词1谓语动词2”,每个违实度对比组内,仅主语不同;复句中,条件小句命题内容与单句命题内容一致,假设条件复句选用频率最高、最典型的“如果……,就……”结构,小句间逻辑关系限于直接因果关系,不涉及特殊语用推理⑧。

材料编制过程如下:经3步编选出存在违实度差异的44对单句命题:第一,由70名语言学专业学生编制110对单句命题作为备选实验材料,每对包括高违实与一般违实单句命题各一个;第二,由10名语言学博士生选出最具代表性的44对预作为正式实验材料;第三,由随机选取的30名不同专业大学生对材料违实度水平进行7点量表打分,并对高违实组与一般违实组分数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t(1,43)=161.4,p< 0.001, η2p=0.866,说明单句命题内容的双违实度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满足进一步实验要求。然后,在44对单句内容基础上,选用“如果……,就……”复句结构,保证条件小句命题与单句命题内容一致,相应产生44对假设条件复句。实验材料样例如下。

① 高违实命题·单句:盲人在小区看棋对弈。

一般违实命题·单句:朋友在小区看棋对弈。

高违实命题·条件复句:如果盲人在小区看棋对弈,我们就会在小区看到他。

一般违实命题·条件复句:如果朋友在小区看棋对弈,我们就会在小区看到他。

依据《现代汉语常用词词频词典》和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汉语语料库(CCL),对各条件间呈对比关系的词汇(盲人,朋友)进行词频控制。单因素被试内方差分析发现,词频相互匹配,p> 0.05,说明4种条件句子中词频无差异。此外,我们还对熟悉度进行评价,要求40名不参加正式实验的大学生评定句中主语、状语、谓语的熟悉度(5点量表:1代表“非常不熟悉”,5代表“非常熟悉”),结果表明,熟悉度水平皆大于等于4,且4个条件间差异不显著(p>0.05)。确保被试对不同条件间词汇的熟悉程度相同。

最终确定的44组实验句子,每组包含4种条件。采用拉丁方设计,分4个版本呈现:每个版本44个实验句子,每个条件下11个。为平衡实验中违背句和正常句比例,另编制44个填充句。填充句类型与实验句类型保持一致:句型方面,单句与复句各半;内容方面,违实内容与正常内容各半。最终每个版本88个句子,随机呈现。每名被试随机完成一个版本,每个版本测试被试数相同。

4.13 实验过程

以问卷形式为被试呈现实验材料,要求被试凭第一感觉,无需主观添加语境,根据背景知识和客观常识,对围绕违实度(事实度)提出的问题作答。共7个违实度等级供被试选择(1表示“不是真的/没有发生”,2表示“很不可能”,3表示“较不可能”,4表示“可能/无法确定”,5表示“较可能”,6表示“很可能”,7表示“真的/有发生”)。其中,1的事实度最低,违实度最高;7的事实度最高,违实度最低。作答时间依据预实验⑨母语者认真作答的完成时间,限定在12-20分钟,以避免被试草率作答或过度思考的影响。

4.14 实验结果与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见表1)。

表1 句式与命题违实度对句子事实度影响的均值和标准差

基于表1描述统计的结果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见表2)。结果显示:(1)违实度的主效应在基于被试(F1)和项目(F2)的方差分析中均显著。(2)句式的主效应在基于被试和项目的方差分析中均显著。(3)违实度与句式的交互作用在基于被试和项目的方差分析中均显著。进行交互作用句式方向上的简单效应检验:命题内容为高违实水平时,句式的主效应显著(F1(1,39)=4.94,p=0.032,p<0.05,η2p=0.113;F2(1,43)=5.07,p=0.030,p<0.05,η2p=0.105)。命题内容为一般违实度水平时,句式的主效应显著(F1(1,39)=38.75,p<0.001, η2p=0.498;F2(1,43)=60.43,p<0.001, η2p=0.584),但两者的差异明显大于命题内容为高违实水平时。说明句式由单句变化到复句时,对命题内容为一般水平的句子事实度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命题内容为高违实度的降低幅度。但是,均值结果还显示:无论对于单句还是复句,高违实命题所在句子违实度始终高于一般违实命题所在句子违实度,说明复句句式对一般命题句子事实度的降低程度仍十分有限,仅能使其成为一般违实度水平的假设条件复句,无法与高违实内容所在复句的违实度相比。因此也说明,命题内容的违实度水平与句式相比,更能影响句子违实意义的生成。

表2 命题违实度与句式的交互作用及简单效应检验结果

注:df为自由度;***p< 0.001,**p< 0.05,*p< 0.1

此外,我们还进行交互作用违实度方向上的简单效应检验:在单句句式下,违实度的主效应均显著(F1(1,39) =241.40,p< 0.001, η2p=0.861;F2 (1,43) =207.83,p< 0.001, η2p=0.829)。在复句句式下,违实度的主效应也均显著(F1(1,39)=99.73,p<0.001, η2p=0.719;F2(1,43)=98.94,p< 0.001, η2p=0.697)。因此,命题内容违实度对单、复句的违实度均有影响。

4.2 实验2

实验2考察假设连词与命题内容对假设条件复句违实意义生成的影响。

4.21 被试

另有44名(19男,25女)某大学非语言专业大学生自愿参加本实验,年龄18-24岁。文、理科专业各半;母语均为汉语,且高考语文成绩在及格以上。被试实验前不了解实验具体内容。

4.22 实验设计与材料

实验2考察不同假设连词连接的命题内容为一般与高违实水平的复句。实验设计为2×2(假设连词:假如、如果;条件复句类型:高违实命题复句、一般违实命题复句)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观察指标(因变量)为被试对句子违实度问题的评价。

实验句子中,不同连词后的复句命题内容与实验1中复句命题内容保持一致;填充句子句式与实验句子句式一致,均为复句,包括数目相当的让步、假设、因果等复句类型。采用拉丁方设计平衡各实验条件。材料排列方式和数目与实验1一致:共4个实验条件、4个版本,每个版本实验句和填充句各44个。每名被试须阅读与回答88道题目。实验材料样例如下。

② 连词“假如”·高违实命题复句:假如盲人在小区看棋对弈,我们就会在小区看到他。

连词“如果”·高违实命题复句:如果盲人在小区看棋对弈,我们就会在小区看到他。

连词“假如”·一般命题复句:假如朋友在小区看棋对弈,我们就会在小区看到他。

连词“如果”·一般命题复句:如果朋友在小区看棋对弈,我们就会在小区看到他。

4.23 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与实验1完全一致。

4.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见表3)。

基于表3描述统计的结果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见表4)。结果显示:(1)违实度的主效应在基于被试和项目的方差分析中均非常显著。(2)连词的主效应均不显著。(3)违实度与连词的交互作用均边缘显著。进行交互作用假设连词方向上的简单效应检验:在条件小句命题为高违实水平时,连词的主效应不显著(F1 (1,43)=0.66,p=0.422, η2p=0.015;F2 (1,43)=0.23,p=0.634, η2p=0.005)。在条件小句命题为一般水平时,连词的主效应在基于被试(F1)的分析中呈显著趋势(F1 (1,43)=2.74,p=0.105, 0.1

表3 假设连词与命题违实度对复句事实度影响的均值和标准差

表4 命题违实度与假设连词的交互作用与简单效应检验结果

注:df为自由度;***p< 0.001,**p< 0.05,*p<0.1

此外,我们还进行交互作用违实度方向上的简单效应检验:假设连词为“假如”时,条件小句命题内容的主效应显著(F1 (1,43)=96.98,p< 0.001,η2p=0.693;F2(1,43)=97.21,p<0.001,η2p=0.693)。假设连词为“如果”时,条件小句命题内容的主效应也均显著(F1 (1,43)=125.35,p<0.001, η2p=0.745;F2(1,43)=169.07,p<0.001, η2p=0.797)。但两者差异量不同,“假如”情况下差异更小。因此,命题内容违实度对连词“如果”和“假如”所在复句违实度均有影响,但对“假如”所在复句的违实度均值影响幅度要小于对“如果”所在复句的影响幅度。这恰好验证连词“假如”比“如果”略能增高一般命题复句的违实度。

5 讨论

本研究采用问卷违实度测评任务,通过两个实验操控句式、命题内容违实度水平以及假设连词水平,考察其对句子违实意义生成的影响。下面根据实验分析结果,结合研究问题展开讨论。

5.1 假设条件复合句式的假设功能

研究发现,复句句式既会降低命题内容为高违实水平时句子的事实度,也会降低命题内容为一般水平时句子的事实度,但是对后者的降低幅度要明显大于对前者的降低幅度。

上述发现与语法学家关于“假设条件复合句式是能够表达假设意义的句法结构”的观点总体上保持一致。并且,经细化论证得出:复合句式在程度上更能影响一般命题所在句子假设意义的生成。只不过,程度有限,仅能生成假设意义,而非违实意义。而对于高违实命题所在句子,复合句式仅使其原本就较高的违实度略微增高,句子的高违实属性始终不发生改变。这也说明,违实条件复句的违实意义并非由复合句式产生,而是命题内容的高违实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复合句式可以生成假设意义,但非违实意义。

传统研究中未细化分析复句的假设程度,可能与汉语条件复句的分类方式密切相关:汉语语法更注重条件与结果小句间的逻辑限定关系,将条件复句分为假设条件复句和特定关系条件复句(王力 1985,胡裕树 1996,刘叔新 2002,邵敬敏 2007)。而印欧语言将条件内容是否真实发生作为条件复句分类时的基本依据。因而,汉语通常不够关注条件内容的事实度,很少探讨。

5.2 假设连词的假设义差异

研究发现当条件小句命题违实度处于不同水平时,假设连词对复句违实意义的影响略有差别:当条件小句为高违实内容时,假设连词对复句违实意义的生成无影响,不同假设连词不存在违实程度差异;当条件小句为一般内容时,假设连词对复句违实意义的生成有影响趋势,不同假设连词存在违实度差异的趋势,但此趋势不足以影响原假设条件复句一般违实水平的违实属性。

前人之所以对假设连词是否存在违实程度差异产生争议,一方面,可能由于未对条件小句内容进行分类分析;另一方面,也可能对违实程度的判断依据存在误区:有学者将假设连词连接内容的违实性作为判断连词违实程度的依据,于是认为:若能连接高违实内容,便说明连词的违实程度高,若连接一般内容,便说明连词的违实程度低。而实际上,无论连词“如果”还是“假如”,都可以连接高违实和一般违实内容。判断二者是否存在违实程度差异,不应依据其后连接内容是否存在程度差异,而应依据其所在复句生成的违实意义是否存在程度差异。而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当连接高违实内容时,不同连词所在复句违实度无差异,说明对于高违实条件内容,不同连词的违实程度无差异;而当连接一般内容时,不同连词所在复句违实度有差异趋势,说明对于一般条件内容,不同连词的违实程度存在差异趋势。

因此,针对连词违实程度的争议,既可能缘于未分类考察条件内容;也可能缘于误将连词后连接内容的违实性当成判断其违实程度高低的依据。

假设连词这种较为模糊、微弱的违实度影响力,恰符合汉语作为分析型语言的特点。正如语料库研究揭示:汉语没有时态变化作为违实语法标记,违实意义的表达往往需要借助一套“复合系统”,“复合系统”中各因素对违实义的达成有不同的贡献度,日常语言往往通过其中几个因素的叠加来达成违实义解读,单独一个因素难以保证句子的违实性(Wang 2013,雍茜 2015,王春辉 2016)。在实验2中,假设连词由于未与其他成员组合,而是作为考察因素被单独观察,此时只体现出微弱的违实影响力。

5.3 条件小句命题内容的决定性作用

实验1与实验2分别考察句式和假设连词与条件小句命题内容对复句违实意义生成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句式和假设连词处于何种水平,条件小句命题内容均对复句违实意义的生成有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大于句式,也大于假设连词,是对复句违实意义的生成影响最大的因素。此结果不仅为前人研究中将条件小句命题内容的违实性作为考察复句违实意义生成的重要因素提供佐证,还进一步诠释小句命题内容产生违实意义的条件与程度范围。

条件小句命题内容违实度之所以会比其他两个要素(句式、连词)更能影响复句违实意义的生成,与汉语的语言类型和汉语条件句表达违实意义的语法手段关系密切。汉语作为缺乏通过词汇屈折变化来表达语法功能的分析型语言,其条件复句表现的违实范畴并非一个狭义的句法范畴,而是一个语义范畴(王春辉 2010b)。与其他帮助产生违实意义的语言要素相比,条件小句命题内容是与语义因素最直接相关的语义范畴。因此,其违实度水平在本研究考察的3个要素中,是对复句违实意义的生成影响最大的因素。

6 结束语

本研究发现,在与复句句法、词汇和语义特征相关的复合句式、假设连词和条件小句命题内容这3要素中,条件小句命题内容比其它两个要素对句子违实意义的生成影响更大,起决定性作用,复合句式和假设连词对复句违实意义的生成仅起小幅度调节作用,无法改变句子原违实属性。其中,复合句式对一般命题所在假设条件复句违实意义生成的影响要大于对高违实命题所在违实条件复句违实意义生成的影响;而假设连词仅对一般命题复句的违实意义的生成存在影响趋势。

须要指出的是,本研究旨在探究汉语复句违实要素的语言因素,故将小句间关系控制为直接因果逻辑关系,但并非否认推理和语境等语用因素对条件复句违实意义生成的重要作用,如蒋严所言:“违实句并不是一个自足的范畴,但我们最好先对有关的语言事实达成共识”(蒋严 2000:279)。还须指出,本研究仅在语言认知层面上,关注汉语母语者对违实要素影响下违实意义生成的认知结果,属于“离线”(off-line)的任务类型。今后可针对违实意义的认知加工难度,采用观测加工过程较敏感的眼动技术,进一步探究汉语母语者对违实意义生成的认知过程。

注释

①违实语法成分如:“假设连词”“早”“了”“要不是”“以为”“来应该”“……的话”“真的”等。

②汉语假设条件复句通常定义为:由条件小句与结果小句构成,并由条件小句中“如果”为代表的假设连词引导(邢福义 2001)。因而,与复句关联最紧密的句法和词汇特征分别为“如果……就……”等复合句式和“如果”“假如”等假设连词。又由于条件小句比结果小句对整个复句的假设意义有权重优势(Wang 2013,王春辉 2010a),因而,与复句假设意义关联最紧密的语义要素为条件小句的命题内容。

③多数语法学家更关注其表达条件的语法功能。

④多数学者,如李晓琪和周刚等,都认为“要不是”“若不是”等是一些独立的连词,但是也有些学者,如陆俭明,将它们排除在条件连词之外,视为连词加否定标记“不是”构成的短语。

⑤广义上,违实义和假设义有时通用;狭义上,假设义是一个存在程度变化的连续统,程度高到与事实相违背时则为违实义。

⑥Chao将假设连词按假设性等级排列为:要是>要>假如>若是>倘若>假若>假使>倘使>设若。假设度呈从高到低的梯度变化。

⑦违实度与事实度是一对程度互反的概念,句子的违实度越高,则事实度越低。

⑧汉语条件复句违实意义的生成往往与多重因素有关,如语境、语法成分和语用推理等。本研究仅考察在脱离语境情况下,与语法成分相关的要素,因此不涉及语境因素,并将语用推理作为额外变量进行控制。

⑨为对正式实验操作过程提供合理依据以及预测实验结果,在正式实验前还进行了针对28名与正式实验同质被试的预实验。预实验中被试在认真作答前提下,完成问卷时间在12-20分钟。预实验结果均显著,符合进行正式实验的条件。

猜你喜欢

复句连词句式
语篇类型对日语复句关联标记选择的影响机制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哈汉复合句对比
表格大团圆,连词学得全
特殊句式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单位复句和双重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停顿不应当用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