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寨县莲花山民间歇后语调查与研究

2018-03-08马启俊

皖西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莲花山歇后语民间

马启俊

(皖西学院 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金寨县位于安徽省六安市的西部,是三省八县(市)的结合部。据《金寨县志》介绍,金寨县“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主脉北坡。县境与鄂、豫两省相邻,东连六安、霍山,南接英山、罗田,西邻麻城、商城,北界固始、霍邱”[1](P42)。金寨县号称“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是全国著名的将军县,也是令国人向往的著名长寿之乡和旅游胜地。

莲花山位于金寨县的东北面,现隶属于油坊店乡东莲村和西莲村。莲花山及其得名的由来,在清同治十一年《六安州志》卷之三《舆地志》上就有记载:“东莲花山西莲花山,州西一百五十里,东西对峙,山产石莲花。”在正先、仁堂、直夫三人合写的《奇秀多姿的莲花山》中也说到了莲花山的地理特征和得名由来:“莲花山位于青山区莲花乡,因有东西二山并且峰顶均有奇特多姿、形似莲花的山石,所以又称为‘东莲花’‘西莲花’。”[2](P16)

莲花山因为属于高寒山区,境内群山环绕,中为盆地;山势险峻,坡陡流急,因此过去长期交通不便,人流量少,信息闭塞,自成体系,经济和文化发展也长期滞后。莲花山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状况,使当地形成了独特的方言俗语和风俗习惯,如在莲花山长期流传的民间歇后语,就是莲花山方言文化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歇后语,又叫“俏皮话”,是民间汉语方言语汇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与谚语、惯用语、俗成语一起构成俗语公认的四大类型。歇后语的结构形式非常独特,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面部分将人们熟知的事物加以比喻和夸张,类似打比方,像谜语的谜面,是假托语;后面部分是对结果的说明,表达所要表示的真正意思,阐述一定的道理甚至哲理,抒发一定的感情,类似谜语的谜底,是目的语。歇后语前一部分描述出一种具体形象或情态,以引出后一部分的抽象、普遍的意义,本来前后两部分联系紧凑,后一部分由前一部分自然引出,使用时按道理前后两部分都应该说出来,奇特的就是歇后语后面的目的语可以省略,常常不说出来,所以称之为“歇后”语,这一点与谜语的表现形式截然不同。与谚语、惯用语和俗成语相比,歇后语不讲究对仗、押韵,也不拘字数多少,更加活泼、生动、幽默、风趣,口语性更强;或讥讽,或责骂,或戏谑,或打趣,感情色彩更加鲜明。因此歇后语在汉语方言语汇和俗语中具有独特的民间语言艺术价值和表达效果,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和感染力。

莲花山由于自然条件、人文历史、风俗习惯和方言土语特殊,长期相互制约和影响,逐渐形成并积累了十分丰富而独特的歇后语。这些歇后语既有全国各地歇后语的某些共性,同时也体现了莲花山在自然和人文方面所具有的鲜明独特的地域性特征。莲花山民间歇后语是莲花山人民群众在丰富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与当地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体现着浓郁的皖西地域特色。莲花山民间歇后语也是莲花山人民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想象奇特,构思巧妙,语言诙谐,表述生动,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笔者的家乡在莲花山,熟悉莲花山民间歇后语及其使用情况。从2004年起,笔者多次深入莲花山实地走访调查,陆续搜集记录了大量的民间歇后语第一手资料。在对这些歇后语调查资料加以整理和研究后,我们发现,莲花山民间歇后语不仅数量众多,内涵丰富,而且语言表达生动活泼,地域特征十分鲜明,具有很高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料价值、多学科认识和研究价值,是莲花山方言文化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莲花山民间歇后语的地方特色

莲花山拥有数量众多的民间歇后语,一些在全国各地广为人知的歇后语,在莲花山也有所运用,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外甥打灯笼——照舅”“狗咬刺猬——无处下牙”“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大姑娘坐轿——头一回”“猫哭老鼠——假慈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头”“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为数众多。

莲花山还有更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歇后语,反映了莲花山人独特的生活方式、特有的生活内容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如:

1)打柴卖,买柴烧——自讨苦吃

莲花山山高林密,过去做饭的燃料全靠柴禾,所以打柴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与之相关的歇后语因此较多,如“磨刀不搁水——干擦(cào)”,用双关语批评别人干起哄、瞎捣乱。

2)豆腐渣上船——不是货

莲花山有专门的豆腐店,制作和出售豆腐、千张、香干子、挑(tiáo)皮子(豆腐皮)、挑(tiáo)皮棍子(腐竹)等豆制品。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则家家都要自制、购买或以黄豆换豆腐、千张。豆制品是当地人饮食中的上品,但是制作豆制品的剩余残渣即豆腐渣却是粗劣食品,甚至用来喂猪。莲花山与豆腐有关的歇后语比较多,如“咸菜烧豆腐——有盐(言)在先”“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豆腐掉到青灰里——吹不能吹,拍不能拍(或打不能打)”“丝线拴豆腐——不能提”等。另有惯用语“看人家吃豆腐你牙快”“豆腐渣就(动词,以菜下饭)干饭,撑死王八蛋”等。本例歇后语中的“不是货”一语双关,暗含有戏谑性的骂人意味,相当于“不是东西”。“不是货”是莲花山人常用的骂人话,如:“你真不是货。”

3)二十五天不出小鸡子——坏蛋

莲花山人喂养鸡的历史很悠久,经验非常丰富。老母鸡孵小鸡一般需要抱窝二十一天,故有“鸡、鸡,二十一;鸭,鸭,二十八”的说法,因此说“二十五天不出小鸡子——坏蛋”,而坏蛋具有双关意,暗指坏人、缺德的人。“坏蛋”也是莲花山人常用的骂人话。

4)老王家吊酒——直来直来的

过去莲花山盛行家庭酿酒,即用蒸馏法吊米酒,酿出的酒就是低度的小吊子酒,又叫小窖子酒。本例歇后语就是用酿酒法打比方,说明做事情、讲话、经手的钱财等“直来直来的”(即不停地出现)的状况。

5)年三十晚上打只兔子——有它不多,无它不少

除夕夜家家食物丰盛,鸡鱼肉蛋早就准备好了,所以不在乎一只兔子。

6)十八岁大姐贩夜壶——不懂生意经

夜壶为过去男子夜里解小便的溺器。十八岁的大姑娘去贩卖这种亵器,确实不雅也不便,因此说是不懂生意经。

7)煨罐子打酒——不像壶(乎)

煨罐子是莲花山过去家家都有的一种生活用品,陶制,可以放在火垄(火塘)里煨制食品和中药,但是不用来买酒,买酒需用陶制酒壶,所以有此说。而“不像壶”谐音“不像乎”,即“不像话”。

8)锅台上睡觉——尽管(颈罐)放心

锅台靠近烟囱的地方叫锅台颈子,在锅台颈子安一个铁罐子,叫“颈罐”。颈罐利用烧锅的余热把罐中的水加热,以供洗脸洗脚之用。

9)小家娶媳妇——挨黑进门

莲花山婚俗,为了争脸面,女方家对男方家娶亲当日送来的结婚礼物往往爱进行挑剔,嫌数量少、质量不高,于是临时增加钱礼数量和标准,不满足要求则不让新娘动身前往男方家,即不发嫁。女方家讲理的,新娘发嫁动身早;不讲理的,能一直磨蹭到天黑才发嫁,所以有此歇后语。

10)太岁头上动土——好大胆

也说成“太岁头上的土——动不得”“太岁道凶——恶人怕恶人”,在莲花山,风水先生在给人们看阳宅门向和阴宅坟向、选择风水和时辰、相地动土时,有此种禁忌和相关说法。

二、莲花山民间歇后语的方言特色

莲花山有很多用当地方言形成的民间歇后语,其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方言语音和词汇,形成了歇后语的方言特色。金寨县方言整体上属于北方官话,莲花山方言属于金寨方言的青山话区,而此话区归属江淮官话,在读音和词汇方面都有一些独特的地方,体现了莲花山民间歇后语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如:

1)老王家豆腐——抓过来就磨

“磨”除了表示磨豆腐的“磨”,还表示“扯谎”的方言说法“磨”。

2)赖呆咕养蚕——嘴供嘴

“赖呆咕”就是癞蛤蟆,又叫“赖呆咕子”“赖呆猴子”“赖呆蛤蟆”“癞癞猴子”。

3)两个哑巴一头睡——没得讲

“没得讲”即没话说、无话可说。

4)茅缸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茅缸就是茅茨里装粪便的陶制粪缸,而茅茨就是厕所。

5)浓鼻子甩到南墙上——扒住不得掉

“鼻子”即鼻涕,“浓鼻子”就是浓鼻涕,“清鼻子”就是清鼻涕,“擤鼻子”就是擤鼻涕。“一把鼻子一把眼泪”就是哭得涕泗滂沱。

6)清水糊亮格子——两不粘

亮格子是家中用来隔开空间的设置,作用相当于隔墙。用木板做成,上为雕花的窗格,用以透光或装饰,故名亮格子。也有用竹片编制,外糊纸张,为贫困之家常用。

7)人家牵牛你拔桩——尽替人顶罪

这与莲花山人过去普遍存在的养牛习俗相关。“桩”就是拴牛桩。

8)土地奶奶望肚目脐子——今生休想

“肚目脐子”就是肚脐眼。“脐”方音读qí。

9)土公蛇咬板凳腿——瞎出毒力

“土公蛇”是莲花山人对一种毒蛇的方言称呼。

10)瓦屋檐上水——点点落旧窝

“旧窝”指屋檐长期滴水在地面上滴出的小坑。

11)瞎子过河——你趟趟

“趟趟”也写作“汤汤”,就是尝试尝试、试试瞧的意思。还有两则与之相近的歇后语:“瞎子过河——谦(牵)虚(须)过度(渡)”“扯胡子过河——谦虚(牵须)”。

12)哑巴吃汤圆子——心里有数

“汤圆子”就是元宵,莲花山还有人叫“汤果子”。

13)一吊钱放在门槛上——里外半吊子

“半吊子”又说成“活半吊子”,指做事不地道,讲话阴阳怪气的人。

14)大椒对烧酒——好手对好手

“大椒”为辣椒的方言发音。“好手”指厉害的角色。

15)胳膊弯子汗——手一伸就干了

“干”读gǎn,这里既指汗水消失,也指喝酒干杯,谐音双关。

16)白颈子老鸹——张嘴就是祸

“老鸹”即乌鸦,“白颈子老鸹”即寒鸦,胸腹部灰白色,其余部分黑色。俗信“老鸹叫,祸事到”,所以才有此歇后语。

17)一板脚蹬在鸭屁股上——呱呱叫

“脚”方音为jué,“一板脚”义即“一脚”。“呱呱叫”义即“精明能干”。

18)眨巴眼子养瞎子——一代不如一代

“眨巴眼子”指眼睛爱眨巴而且视力不好的人。莲花山有民间谚语“哑巴嗓子爱唱,眨巴眼子爱望”。

19)戴着斗笠亲嘴——差一大截子

“斗笠”为莲花山人过去常用的戴在头上的防雨用具。“亲嘴”即亲吻、接吻,又说成“疼嘴”。

20)年三十晚上借刀板子——家家都要用

“刀板子”就是“砧板”,切菜用具。莲花山的刀板子多为皂荚树干按照一定的厚度横向切割而成,不仅经久耐用,而且切菜时不起树末。

莲花山歇后语同当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关,有很重要的社会认识价值;莲花山歇后语语言独特,谐音双关等手法的运用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又有很重要的修辞价值;莲花山歇后语还和当地的风俗习惯、方言土语结合起来,因此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乡土气息。

三、莲花山民间歇后语的幽默特色

歇后语可以传授知识,有教育意义,歇后语也能给人以幽默俏皮的感觉,是民众幽默才能的发挥和乐观性格的体现,所以被称为“独特的东方幽默”。莲花山歇后语俏皮机巧,大胆泼辣,无所顾忌,反映了莲花山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具备很强的幽默感,可以当作山民们生活中的调味品、语言中的笑料。如:

1)裁缝掉了剪子——只落个尺(吃);

2)茶壶里装饺子——有货倒不出;

3)桂花落掉叶子——香棒;

4)癞癞猴子支床腿——硬撑棍;

5)癞癞猴子扒秤杆——自称自;

6)王七的弟弟——王八;

7)老九的弟弟——老十(实);

8)老猫上锅台——老熟路;

9)麻布口袋装菱角——里戳外捣;

10)麻秸打狗——两怕;

11)蚂蟥叮了鹭鸶腿——死活不放扒爪经;

12)南瓜花炒鸡蛋——对色;

13)捏着鼻子吃大葱——无可奈何;

14)猪鼻子插大葱——装象(相);

15)蜻蜓吃尾巴——自吃自;

16)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17)绱鞋不用锥子——针(真)干;

18)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19)小孩子放鞭炮——又想(响)又怕;

20)一刀割掉鼻子——不知哪面朝前;

21)一脚踢死麒麟——不知贵贱;

22)张飞打岳飞——无非是无非;

23)奶妈抱孩子——人家的;

24)寡妇死了儿子——没指望了;

25)小鬼晒太阳——没影子;

26)反穿皮袄——装佯(羊);

27)凉水挦(xuān,拔毛)鸡——一毛不拔;

28)剃头挑子——一头热;

29)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

30)灶王爷上天——好话多讲。

上述歇后语中有的充满平凡的生活内容、善意的调侃调笑,反映出民众乐观豁达的生活情趣;有的描述的现象是近乎荒诞的假设和夸张,而荒诞是形成幽默的重要因素;有的后半部分的解释往往令人意想不到,但又生动贴切,可谓画龙点睛,前后两部分在意义表达和理解上形成反差、张力,产生幽默感。可以说,这些来自民间的莲花山歇后语所表现出的睿智和灵动一点也不比文人墨客的书面语言逊色。

从语言的表达效果上看,莲花山民间歇后语总体上是新颖灵动、幽默风趣的,当然,正是因为莲花山歇后语来自民间,使用的是当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语,是信手拈来、随口编就的大白话,很少有正统文人语言的雕琢和讲究,因此有一些广为传诵,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在他们看来很自然平常的歇后语,在文人们听来就有点粗俗不雅,难登大雅之堂。由于受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的多种因素的影响,莲花山歇后语的确有一些反映了保守、宿命、迷信等落后的思想内容;有的不避俚俗、粗鄙,荤的素的兼收并蓄,格调不高,甚至是低级趣味;还有的戏谑调侃、讥笑贬低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老公公与儿媳妇、大嫂子与小叔子、大伯子与弟媳妇等亲属,或者是有生理缺陷和地位低贱、身份特殊的弱势群体,以此惹人发笑。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健康的趣味追求、不正确的幽默表达,要加以鉴别、摈弃。如:

1)大条把(大扫帚)掉到茅缸里——闻不能闻(或文不能文),舞不能舞(或武不能武);

2)茅厕缸里的搅屎棍子——闻不能闻(或文不能文),舞不能舞(或武不能武);

3)蹲在茅茨里嗑瓜子——进的没有出的多;

4)蹲粪坑嗑瓜子——入项少,出项多;

5)茅茨里嗑瓜子——怎么张开嘴的;

6)放屁脱裤子——多此一举;

7)裤裆里放屁——搞两叉子去了;

8)黄泥巴糊屁股——不是屎也是屎;

9)裤裆失火——危屌险(或烧鸡);

10)麻雀日(动词,表示性行为)老鹰——讲的讲,听的听;

11)屁股眼子养孩子——活挣命;

12)屁股上长草——欠锄;

13)抬棺材掉裤子——哭的哭,笑的笑;

14)老公公背媳妇过河——累死不讨好;

15)哑巴见了娘——没得讲的;

16)瞎子磨刀——快了;

17)瞎子打老婆——逮住一下是一下;

18)聋子耳朵——摆设;

19)小和尚娶亲——头一回;

20)丈二和尚——摸不到辫梢子。

四、莲花山民间歇后语的价值

歇后语是流行于民间的俗语,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俚俗性。曲彦斌的《中国民俗语言学》说道:“就汉语俗语事实而言,俗语是指包括口语性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俚语等品类在内的,定型化或趋于定型化的简练习用语汇和短语。”[3](P149)莲花山的歇后语和谚语、惯用语、俗成语、谜语、歌谣、民间故事、地方戏一样,都有其历史认识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莲花山民间歇后语与当地人民关系密切,其内容丰富,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是人民群众的口头教科书,其说理明智的思想文化内涵和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教育引导作用是十分突出的。青少年往往就是通过掌握歇后语从而掌握了生产生活的经验和日常行为的准则。

莲花山民间歇后语重视对家族和社群的道德伦理教育,有的总结经验教训,从正面进行说教,更多的是从反面进行警示教育,通过讽刺调侃曲折地劝人向善,要求做人须恪守礼教,孝敬父母,勤奋简朴,团结友爱,助邻济困,诚信守约。这些歇后语风格各异,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文化生活、语言生活中不断传承和更新,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当然,莲花山民间歇后语也有消极落后的一面,是过去落后的思想文化的积淀,可谓优劣并存,因此我们应加以批判地继承传播和适当地创新发展,使其能够在今天更广泛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五、莲花山民间歇后语的传承与创新

莲花山民间歇后语是莲花山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口头语言艺术产品,短小精炼,幽默生动,通俗易懂,脍炙人口,在当地人民的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着多种作用,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莲花山民间歇后语也是六安市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珍视和借鉴。1984年5月,由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前身)联合发出了《关于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通知》,启动了著名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编辑出版工作。这项规模宏大的文化工程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泛支持和积极行动,34年来出版了各省、市、县(区)的分卷本,六安市目前已经正式出版了《六安民间故事全书》《六安歌谣集成》《六安谚语集成》,完成了六安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编辑出版工作。我们希望能够在六安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良好影响下,总结其经验,学习其做法,推而广之,能有《六安歇后语集成》这样的民间文学和方言俗语类著作出版。

莲花山民间歇后语是六安歇后语的一部分,目前也只在《金寨县莲花山民俗文化述要》(马启俊、马宗祥合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中有专门的记录和分析,其余则仍然散见于莲花山民众口头语言之中,处在自产自用、自生自灭的状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发展、新媒体运用等对广大农村影响日益显著,莲花山人的生活条件、交通条件、通信条件等得到了很大改善,外出打工、经商等迁出人数在大量增加,导致莲花山本地居民和外出人员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与外界同步的发展变化。近年来出入往来人员流动频繁,特别是西莲花山乡村旅游景点的开发,使外来旅游观光人员大量增加,进一步促使莲花山人的语言生活和民俗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莲花山民间歇后语的生存土壤、传承条件改变了,目前看来,其保存、保护和传承的情况令人担忧,莲花山民间歇后语有的已无人使用或很少有人使用,有的面临即将消失的危险,有的即使还在用,但是其来龙去脉、真实内涵、机巧妙趣,已很少有人能够说得清道得明。那些健康、优秀的莲花山民间歇后语在莲花山民众日常语言中的不断边缘化和逐步走向消亡确实是令人深感遗憾的事情。

在重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和优秀地方文化尤其是方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在国家语委和教育部组织领导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大力推动和广泛影响下,我们有必要对莲花山民间歇后语等语言资源和口头文化资源多加关注,抓紧开展专业的、规范的搜集、记录、整理和研究,特别是进行抢救性的调查采集、科学性的整理研究和专业性的有声数据库建设。在记录、保存、展示、宣传、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保护、传承、应用、创新,让更多的人了解、运用莲花山民间歇后语,充分发挥莲花山民间歇后语在当地、周边乃至更大范围内生产生活、思想教育、文化传播、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以点带面,通过个案的调查研究,不断积累经验,进一步推动六安市民间歇后语的调查研究和《六安歇后语集成》的编辑出版。

最后让我们引用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民俗学家段宝林先生给《金寨县莲花山民俗文化述要》一书所写序言中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尾:“民间文化经过千百年的流传、淘汰、加工,集中了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天才,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这是最大的文化资源,如果把它变成文化资本,就会成为财富的重要源泉。……所以我们今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化,是一本万利的伟大的文化工程,值得我们特别的注意。”[4](P2)

猜你喜欢

莲花山歇后语民间
莲花山公园真美
一起来说歇后语
歇后语知多少
“兔”与“免”
承载厚重记忆的莲花山老厂区
歇后语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桃花也“任性”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