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顺产产妇盆底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3-06沈柯炜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肌纤维盆底

沈柯炜

在分娩方式的选择上,由于剖宫产术后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可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围生期若无剖宫产指征主张行阴道分娩。但因妊娠与阴道分娩过程可损伤盆底肌群,导致盆底肌收缩张力降低,部分肌肉肌纤维较难恢复至分娩前的状态,远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生风险可因此增加[1-2]。但妊娠及分娩过程导致的盆底支持结构损伤是可逆的,产后及时给予盆底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肌张力的恢复,减少PFD的发生[3]。本文探讨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顺产产妇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本院分娩的顺产产妇300例,所有产妇均于产后6周复诊,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50例。观察组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6.8±3.3)岁。孕37~41周,平均(39.0±1.4)周。体质量 54~79kg,平均(66.2±6.2)kg。孕 1~4次,平均(2.07±0.56)次。产1~3次,平均(1.38±0.59)次。新生儿体重 2.7~3.9kg,平均(3.35±0.22)kg。其中盆底肌力分级I级25例、II级97例、III级28例。对照组年龄19~34岁,平均年龄(26.3±3.8)岁。孕37~41周,平均(39.8±1.7)周。体质量 55~79kg,平均(65.8±6.5)kg。孕1~4次,平均(2.12±0.64)次。产 1~3次,平均(1.42±0.53)次。新生儿体重2.6~3.8kg,平均(3.28±0.16)kg。其中盆底肌力分级I级23例、II级96例、III级31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18~35岁,分娩时孕37~41周。(2)单胎、头位妊娠,经阴道分娩,头先露。(3)分娩前无便秘、漏尿、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4)产后生活自理,有良好的认知功能。(5)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妊娠期并发症。(2)胎儿畸形、引产、早产、急产。(3)既往存在盆底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4)既往盆腔或阴道手术史。(5)不愿参与。

1.3 方法 观察组给予产后盆底康复训练,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插入阴式探头,根据产妇对于电刺激的耐受情况调整治疗强度,刺激时间为15~20min。随后指导产妇行盆底肌肉收缩,若逼尿肌收缩不正常需给予抑制,对盆底肌肉I类与II类肌纤维应进行正确锻炼。治疗2次/周,连续治疗10次。按生物反馈治疗模式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盆底康复器最初训练时选用较轻的,锻炼过程中不需要脱落盆底康复器,维持1周,随后换成更重的盆底康复器,锻炼次数为≥3次/周,时间15~20min。在生物反馈治疗与电刺激当日无需采用盆底康复器锻炼。

1.4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采用Phenix盆底治疗仪检测产妇盆底I类与II类肌纤维的持续收缩压、盆底收缩压、盆底静息压。(2)治疗前后采取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WHO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价两组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其中WHOQOL-BREF量表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PFDI-20量表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盆底功能障碍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盆底收缩压与静息压比较 两组治疗后盆底收缩压、静息压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1),观察组盆底收缩压、静息压增加更显著(P<0.01)。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盆底收缩压与静息压比较[cmH2O,(x±s)]

2.2 两组治疗前后I类与II类肌纤维的持续收缩压比较 两组治疗后I类与II类肌纤维的持续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但观察组增加更明显(P<0.01)。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I类与II类肌纤维的持续收缩压比较[cmH2O,(x±s)]

2.3 两组治疗前后PFDI-20量表、WHOQOL-BREF量表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PFDI-20量表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WHOQOL-BREF量表评分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FDI-20量表、WHOQOL-BREF量表评分改善更明显(P<0.01)。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FDI-20量表、WHOQOL-BREF量表评分比较[分,(x±s)]

3 讨论

阴道分娩是最传统的分娩方式,但在胎儿下降过程中由于阵发性腹压升高及产钳等因素的影响可致盆底I类与II类肌纤维受损,过度拉伸盆底神经、韧带与筋膜,从而损害盆底结构与盆底功能[4]。盆底收缩压与静息压明显降低,可致盆腔脏器脱垂、阴道松弛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产妇预后。由妊娠及分娩导致的盆底结构与盆底肌肉损伤是可逆的,一般可通过产后锻炼恢复,但多数产妇产后由于缺乏对盆底肌肉的正确识别从而导致锻炼效率低下,引发PFD。研究显示,多产、第二产程延长、会阴裂伤等均会引起盆底与尿道横纹肌损伤,但该损伤多数是可逆的,产后给予有效的盆底肌群康复训练有利于逆转上述损伤[5]。

在改善产妇产后盆底功能上,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如Kegel训练法、微波疗法、针灸疗法、电刺激、生物反馈等。作者采用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法与盆底肌功能锻炼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其中电刺激通过采用特定参数的电流对盆腔组织器官进行刺激或刺激支配盆腔组织器官的神经纤维,通过直接作用效应器,或影响神经通路活动,改善尿道/膀胱功能状态[6]。生物反馈的目的是促使盆底器官解剖及功能恢复,其通过测量阴道、直肠肌电反馈,采取针对性的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训练,从而使受损的盆底神经肌肉被唤醒,增加盆底肌肉的弹性与强度,最终促使盆底功能恢复[7]。盆底肌肉训练则可恢复盆底肌力,预防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的发生。本资料中,观察组患者给予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后,盆底收缩压、静息压以及I类与II类肌纤维的持续收缩压均有显著增加,PFDI-20量表、WHOQOL-BREF量表评分也均有明显改善,且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可见,对于阴道分娩产妇实施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妊娠过程及阴道分娩过程均可导致盆底结构及功能受损,对顺产产妇产后实施盆底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尽快促使盆底功能恢复,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1] 闫志强,于春玲,莫培晖,等.分娩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影响.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2):205-207.

[2] 李世琼,刘丽娜,勾青,等.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4):546-552.

[3] 白小丽,杨伟娟.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结局影响分析.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9):117-119.

[4] Mathe M,Valancogne G,Atallah A,et al. Early 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 after obstetrical anal sphincter injuries for the reduction of anal incontinence.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16,199(6):201-206.

[5] 陈翠兰.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近期盆底功能的影响.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5,7(11):46-49.

[6] 陆佳红,肖韵悦,张薏,等.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康复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研究.现代妇产科进展,2017,26(2):133-135.

[7] 赵永萍,李景会,李红访.电刺激生物反馈系统在初产妇顺产后盆底肌力恢复中的应用.中国医学装备,2015,12(3):64-67.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肌纤维盆底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