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林》“昭君”故实认定及爻辞辨证二则

2018-03-05田胜利

关键词:卦象系辞爻辞

田胜利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 100875)

《焦氏易林》(以下简称《易林》)是汉代四言诗歌的典范,爻辞的解读是深入研究汉代诗歌的门径。《易林》引史爻辞逾千首之多,丰富而多彩,每一则故实出现往往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反复的,或采用整首爻辞重见的方式,或采用短语镶嵌重见的方式,灵活而多变。《易林》自西汉末年生成以来,顾炎武、黄丕烈、丁晏等于字句略有订正,然皆太略,至今《易林》引史类爻辞仍留有诸多史实不清或错讹的情形,需要加以辨析。

一、《易林》“昭君”史实认定再辨析

《易林》爻辞多次称引“昭君”故实,针对“昭君”究竟指的是谁?已经有不少学者在这方面做出过探讨,举其要,有如下几种观点:

一是,昭君指周昭王;二是,昭君指齐桓公、汉昭帝②学人马新钦:《萃》之《临》昭君特指齐桓公,《萃》之《益》昭君疑指汉昭帝。(见:参考文献[2])。刘黎明先生也持此说,(见:参考文献[3])。;三是,昭君指鲁昭公③林忠军先生指出:《易林》中的昭君,非指汉王嫱昭君,而是春秋时鲁国君主鲁昭公。(见:参考文献[4])。;四是,昭君指汉代王嫱,王昭君④丁晏《易林释文·叙》:“萃之临曰:‘昭君守国,诸夏蒙德’此昭君又何以解焉,且元帝之世,延寿固当见之矣。”(见:参考文献[5])。;五是,昭君指英明之君即明君,是一种泛称⑤翟云升引牟庭相观点,“昭君者,犹明君也。”(见:参考文献[6]283)。丁晏释“长城既立”时也认同此说。。

《易林》中的昭君故实所指有多种观点,到底指谁众说纷纭,聚讼不已。昭君是否指王昭君,在《易林》系列学术悬案中是较为突出的,依托尚秉和的“据象系辞”考察,可以对此观点提供进一步的证据。考订《萃》之《临》中的“昭君死国”系王昭君,丁晏《易林释文·叙》已经予以了认定,丁氏的观点甚是。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也持此说。《易林》爻辞的编写依托卦象,据象系辞,衍《易》而得,遵循这一规律,结合史实以及前贤的论断梳理,可以为丁氏、余氏的认定提供新的佐证。

《萃》之《临》:“昭君死国,诸夏蒙德。异类既同,宗我王室。”史实上,此则林辞《萃》之《临》提及的昭君当指王昭君出使西域和亲的本事,昭君死国,指昭君死于塞外,这在后代文献记载中屡屡出现,《王嫱报汉元帝书》写道:“臣妾幸得备身禁脔,谓身依日月,死有余芳。而失意丹青,远窜异域,诚得捐躯报主,何敢自怜?”上述记载,尽管出于后人之手,但大体是可信的,昭君出塞之后,至死也未再回归汉朝。诸夏,周代分封的各个诸侯国,泛指中原地区,《左传·闵公元年》记载:“诸夏亲暱,不可弃也。”杨伯峻先生注:“中原诸侯。”[7]256诸夏泛指中原地区,与塞外形成对照。

《易林》爻辞和卦象相捆绑,昭君指王昭君,在变卦相同的《萃》之《益》中能得到印证,相关爻辞是这样的:“长城既立,四夷宾服。交和结好,昭君是福。”[8]1678故实背景见于《汉书·元帝本纪》:“呼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9]汉与匈奴这次和亲后,直至成帝时仍休睦多年。“四夷宾服,昭君是福”正是昭君和亲所带来的福瑞之象。之所以说两处提及的昭君指的是同一人,恰可以从《萃》之《益》与《萃》之《临》具有相同本卦上得到佐证。变卦《益》和《临》都从同一的《萃》卦而来,所言“昭君”均指王昭君,《易林》“据象系辞”的编撰机理可以对此观点提供内在线索支撑。

两则爻辞提及的“昭君”指“王昭君”,在后人的论述中能找到反证,针对“昭君是福”,顾炎武《日知录》曰:“长城既立,四夷宾服。交和结好,昭君是福。事在竟宁元年。”[10]竟宁元年是汉元帝的年号,指公元前 33年。《四库提要》曰:“(王昭君)名字炳然,显为延寿以后语,……昭君之类,或方技家辗转附益,竄乱原文,亦未可定耳。”[11]顾氏和四库馆臣对《易林》的作者系焦赣持否定态度,所持的证据即“昭君是福”指“王昭君”,逆向来看,他们对《萃》之《益》爻辞中的“昭君”系“王昭君”是认同的。

“昭君”认定为“王昭君”,牵涉到焦赣生活时代的问题,关于焦赣生卒年,有不同看法①马国瀚推测焦延寿大概生于宣帝朝早期时,卒于王莽始建国时期,得寿约80余岁。余嘉赐先生推测,延寿之生当在天汉之前(汉武帝的第八个年号),当在元帝初年延寿已经卒于小黄。闻一多先生推测:西元前95年武帝太始二年,焦延寿约生于此时……约卒于元年(元帝时期)建昭四年(前35年)。,今人陈良运先生认为,焦延寿约出生在汉武帝太始元年(前96)以后,约卒于汉成帝河平年间(前27-前25年),得寿约70余岁。陈先生的结论考辨甚为精审[12],令人折服。《萃》之《益》、《萃》之《临》言昭君事,在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将两者的时间予以比照,焦赣的卒年在王昭君出塞之后,林辞里昭君指王昭君在时限上并不矛盾,认定《萃》之《益》、《萃》之《临》中的“昭君”指“王昭君”是可信的。

“昭君”在林辞中多次出现,所指并非都是王昭君,这是事实。当指同一人物时,无独有偶,卦象往往相同。《震》之《节》写道:“东行西步,失其次舍。干侯野井,昭君丧居。”[8]1905昭君在这里,指的是鲁昭公,故实见于《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十二月,公疾,……书曰:‘公薨于干侯’,言失其所也。”爻辞复见于《鼎》之《噬嗑》[8]1849,《噬嗑》卦是吃喝灭亡之义,故林辞以毁亡事象当之。昭君指鲁昭公,在另外的爻辞中也能得到证实,《节》之《噬嗑》爻辞写道:“南行西步,失次后舍。干候野井,昭公失居。与彼作期,不觉至夜。”徐传武先生、胡真先生指出:“四部本、士礼本作君”[8]2180《震》之《节》和《节》之《噬嗑》、《鼎》之《噬嗑》卦象有相通之处,前者《节》卦同,后者《噬嗑》卦同,可归为一组近似卦。和卦象组卦《萃》之《益》与《萃》之《临》一样,摄取的昭君事象指的也是同一人,昭君,即鲁昭公。

《易林》爻辞中虽多次出现同为“昭君”,卦象不同,所指也并不一样。这种同一称呼用以指代不同人物,在林辞也能找相关案例。如,季,《屯》之《井》:“大蛇当路,使季畏惧。汤火之灾,切近我肤。赖其天幸,趋于王庐。”季指汉高祖刘邦。《蛊》之《噬嗑》:“公孙驾骊,载游东齐。延陵悦産,遗季紵衣。”季则指吴公子季札。

二、《易林》爻辞条目“涉伯殉名”归位辨析

爻辞和卦象是紧密相连的,“据象而系辞”是一条根本法则①据象系辞,尚秉和先生尝言:“易林无一字不从象生”,尚氏所言是有道理的,但尚先生所言的象是本卦卦象,不涉及爻位,以及本卦与之卦的变动卦象和义理。笔者一方面认同据象系辞的原则,一方面又有不同的意见,参见:田胜利.汉代象数易学的背后:《焦氏易林》义理蠡测[J].华夏文化论坛,2014(11):122-129;田胜利.论汉代易林对历史传说的吸纳及承载的理念与启示[J].孔子研究,2015(4):48-57。。明乎此,有益于推动对其他故实所在错乱爻辞的归位考察。“涉伯殉名,弃礼诛身。不得其道,成子奔燕。”这一爻辞四库本、道藏本列为《履》之《无妄》卦下;丛书集成本、学津本、四部本、士礼本归到卦《履》之《颐》卦下。对此,近现代以来,学人往往莫衷一是,观点并不一致②第一种情形是:履之颐:“涉伯殉名,弃礼诛身。不得其道,成子奔燕。”履之无妄:“雎鸠淑女,贤圣配偶。宜家寿福,吉庆长久。”持此观点者见于王赣先生、牛力达先生合著《大衍新解》;邓球柏先生《白话焦氏易林》;刘黎明先生《焦氏易林校注》;费秉勋先生主编《白话易林》;徐芹庭先生《焦氏易林新注》。第二种情形是:履之颐:“雎鸠淑女,贤圣配偶。宜家寿福,吉庆长久。”履之无妄:“涉伯殉名,弃礼诛身。不得其道,成子奔燕。”持此观点者见于尚秉和《焦氏易林注》;祝德纯先生整理本《易林》;徐传武先生、胡真先生《易林汇校集注》;芮执俭先生《易林译注》;崔新先生《译注焦氏易林》。。

“涉伯殉名,弃礼诛身。不得其道,成子奔燕”归属分为两派意见,并没有一致的看法。那么,该则林辞到底归于哪一卦象较为合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卦象入手寻找突破口,《履》卦上乾下兑,《无妄》卦上乾下震,《履》之《无妄》是第二爻变动,编写往往以变动爻所对应的《周易》爻辞为依傍③参见:田胜利.《焦氏易林》的编撰及其与《周易》的若干关系[J].中州学刊,2013(3):121-126。,《履》卦九二爻辞:“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卦旨指向的是吉利。可见,“涉伯殉名”爻辞和《履》之《无妄》卦象并不扣合。

如此一来,以同样的判定方法考察丛书集成本、四部本归之为《履》之《颐》卦又是否确切呢?对此,则是可以从卦象上得到验证,《履》卦上乾下兑,《颐》卦艮下震,《履》之《颐》是第二、四、六爻变,解占往往综合卦的宗旨以及卦象而得。《履》指前行,《颐》指颐养。“涉伯殉名,弃礼诛身”故实见于《左传》,有语曰:“此之谓弃礼。”杨伯峻先生注:“涉伯、成何不过自告奋勇而往耳。”[7]1580林辞取失礼前行之象,末两句“不得其道,成子奔燕”则是前行而活口保命的颐养之象。

“涉伯殉名”归于《履》之《颐》的合理性,从四部本《履》之《无妄》爻辞中也可以得到反向证实,《履》之《无妄》爻辞:“雎鸠淑女,贤圣配偶。宜家寿福,吉庆长久。”摄取的是淑女之象,和《周易·履》卦爻辞“幽人贞吉”吻合,幽人,正是指妇女之象,卦旨也是吉利。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下这样的结论,丛书集成本、四部本等将该则爻辞“涉伯殉名”归为《履》之《颐》卦的排布是可取的。《易林》据象以系辞,落实到爻辞条目“涉伯殉名”的具体归位判定,是具有可操作性,爻辞和卦象的关联可以获得印证。

三、《易林》爻辞条目“播轮折辐”的卦旨吉凶辨析

爻辞和卦象紧密相连,“据象而系辞”是一条根本法则,把握住这一原则,结合故实考辨,也有助于判断、认定爻辞的吉凶指向。林辞《恒》之《丰》写道:“播轮折辐,马不得行。竖牛之谗,贼其父兄。布衣不伤,终身无患。”针对这则爻辞,《白话焦氏易林》译作[13]:

运输的车辆坏了,拉车的马无法行走。竖牛的谗言,伤害了它的父亲和兄弟,布衣平民不受伤害,终生没有灾患。

这一理解大体是正确的,但还不够确切,问题在于对最后两句的释读,若断为布衣平民不受伤害的吉利卦旨则与前四句并不十分契合。针对末两句,《白话易林》以《丛书集成本》为底本,改作“布裘不伤,终身无残”。释为[14]:

轮辐离散、挫折,马不能行进,水牛说的坏话,祸害累及父兄,布衣皮衣不受伤,终身没有祸害。

这是依据不同的版本所得出的释读,在这里,林茨《恒》之《丰》的卦旨仍以趋于平和吉利为主,没有揭示出爻辞故实的本义。如此,和前面四句的凶险指向形成的反差依旧。针对这一悬案,清人翟云升《焦氏易林校略》写道:“下二句衍文,宜删。播,当作翻。”[6]246其看法甚为简便,采用删减的方法,使句意变得十分清晰,但并不可取,当下的所有版本亦未采用此观点。

末尾两句究竟作何解呢?要澄清这一问题,则需结合卦象以及爻辞所引故实。首先,《恒》之《丰》卦旨究竟是吉是凶?这从卦象中可以得到答案,《恒》卦上震下巽,《丰》卦上震下离,《恒》之《丰》是《恒》卦初六爻变动,爻辞编写往往依据变动爻辞,《恒》卦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周易·丰》卦多丧礼事象,指向的均是凶险。可见这条林辞当是主凶险的。林辞称引“竖牛”故实,也无一例外都指向的是凶险,于卦旨上可以相互印证,另两处是这样的:

大壮之比:明夷兆初,三日为灾。名曰竖牛,剥乱叔孙,馁卒虚丘。

剥之比:明夷之初,为穆出郊。以谗复归,名曰竖牛。剥乱叔孙,馁于空丘。

其次,《恒》之《丰》末两句是否属于衍文?回答是否定的,“布衣不伤,终身无患”,当指整则林辞所述“竖牛”这一事件中的杜泄。他是叔孙豹的家臣,是布衣身份。他没有按照叔孙豹的旨意去杀竖牛,而是在以礼安葬主人之后逃亡他乡,故称终身无患。故实见于《左传·昭公四年》:“杜泄见,告之饥渴,授之戈。对曰:‘求之而至,又何去焉?’”杜预注:“杜泄,叔孙氏宰也。牛不食叔孙,叔孙怒,欲使杜泄杀之。”[7]1258又昭公五年写道:

季孙命杜泄。杜泄曰:“卿丧自朝,鲁礼也。吾子为国政,未改礼而又迁之。群臣惧死,不敢自也。”既葬而行。

季孙命从西门给叔孙豹出殡,而杜泄坚持依礼而行,朝出正门即出国都南门。葬完穆子叔孙豹后,随即出行。杨伯峻于此条史料下注:“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杜泄避季子之难奔于楚。”[7]1262杜泄是“竖牛”事件中的参与者,也始终置身于凶险氛围之中,林辞将其涉猎进来是保留对故实叙写的完整性,与整则林辞的凶险指向并不矛盾。前四句描写的是竖牛不知恩图报,僭越贼杀其父,凶。播轮,指车轮解体,播,分散之义。车轮解体,辐条也折断,两种事象相互关联。

综上可见,明乎卦象,把握《易林》“据象系辞”的编撰原则,结合史实,有益于更好地还原和厘清《易林》爻辞的本来面貌。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方法和视角是一种新的尝试,还有很大的拓展和研究空间,形成的结论对《易林》系列学案的破解具有助益作用,《易林》的编撰并不似一盘散沙,而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参考文献

[1]尚秉和.焦氏易林注[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363.

[2]马新钦.《焦氏易林》作者版本考[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2005:68-69.

[3]刘黎明.焦氏易林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2011:768,774.

[4]林忠军.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一卷[M].济南:齐鲁书社,1994:70.

[5]丁晏.易林释文[M]// 《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第105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343.

[6]翟云升.焦氏易林校略[M]// 《续修四库全书》编委会.续修四库全书:第105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7]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8]徐传武, 胡真.易林汇校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9]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297.

[10]顾炎武.日知录集释[M].黄汝成,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1]纪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97:1435.

[12]陈良运.焦氏易林诗学阐释[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0:481-524.

[13]邓球柏.白话焦氏易林[M].长沙:岳麓书社,1996:67.

[14]费秉勋.白话易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258.

猜你喜欢

卦象系辞爻辞
马王堆《易传·系辞》篇的形成与抄写
《周易》卦爻辞的空间性言说
周敦颐《太极图说》哲学思想研究
《易经》象数模型在股市行情预测中的应用探析
临卦的文化意涵与生命关怀
“人品诉诸”在《系辞》中的应用研究
八卦可能源于竹卦
长孙皇后的易经哲学
读点经典
西周迁洛与《益》卦爻辞解读